付程鋼
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要確保教學質量,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高職學生的學習狀況并不盡如人意,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熱情,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對學習冷漠、悲觀,在課堂上或學習過程中容易感到疲勞,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出現了學習倦怠的情況。學習倦怠不僅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還對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前途產生了很大的阻礙作用。因此,對高職學生產生學習倦怠的現象進行研究探討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學習倦怠的概念
“學習倦怠”的概念來自于職業倦怠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美國臨床心理學專家弗洛登伯格(Freuberger)在心理學雜志上提出了“倦怠”(burnout)的概念,用于對工作壓力的研究,特別是以“人”為工作對象的工作者(如管理者、社會工作者、醫生、教師等)。學習倦怠是指學生對學校課程學業持負面態度的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現象。
二、產生學習倦怠的原因分析
(一)學生文化基礎薄弱
在高職院校,理實一體化教學法被普遍運用。雖然這種教學方法突出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但是技能訓練同樣離不開理論指導,高職學生仍需進行必要的理論學習。而部分高職學生由于文化基礎薄弱,使他們在理論學習上感覺到很大的壓力,學習興趣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二)學生學習動因不足
學習動因不足主要表現在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從而引起學習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且易受外界因素影響。高職學生之所以會出現學習動因不足,原因是復雜而多方面的,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缺乏責任心,學習是一項任務,更是一項責任,而許多高職學生根本意識不到學習是一種責任,沒有責任心的約束和鞭策,學習上提不起精神,缺乏足夠的動力;二是學習目標不夠明確,有些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相當“茫然”,不知道自己今后究竟想做什么,為什么讀書,只是一味地隨大流,缺失自己的人生目標,缺失自我理想,導致缺乏向上的進取動力。
(三)教師教學技能欠缺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其教學技能是否熟練,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部分年輕教師雖然專業知識扎實、上課準備充分、教學態度認真,但由于缺乏授課經驗,授課的藝術性、互動性和實效性不強,教學方法不夠靈活;而有些比較資深的老教師雖然有豐富的授課經驗,但由于創新意識不夠,使得課堂墨守成規,按部就班,缺乏生氣。再加上有時會存在教師教學崗位與自身專業不對口現象,這樣講起課來變得有難度,最終導致授課內容枯燥,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解決高職學生學習倦怠問題的對策
(一)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所有影響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因素中,學生的自身因素是最主要的。學生自信心不足、自卑、自暴自棄,直接導致學生對學習的厭倦。因此,改變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狀況,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一種很重要的途徑。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己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是個人對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觀評估。自我效能感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人們一般會主動選擇自已認為可以勝任的、有把握的任務去完成,而不自覺地回避那些自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因材施教,還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由簡到繁、由粗到精、由易到難,逐步提高高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幫助學生擺脫學習倦怠感等消極情緒。
(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學習動力。學生如果對所學內容感興趣,他就會通過不同的途徑獲取知識,能夠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即使學習枯燥乏味,學生也會從中獲得快樂,并且為之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就是興趣的魅力所在。學生對于知識的興趣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有可能是教師一次不經意的表揚和鼓勵,也有可能是受教師的個人魅力所感染,這些都可能成為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的動機。高職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盡量融入他們的生活中,了解當下他們感興趣的一切,與學生拉近距離,從中抓住熱點話題,將其滲透在教育任務當中,引起學生廣泛的興趣。相信有興趣護航,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大大提升。
(三)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
教師應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在傳統講授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更多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如,在課堂中可以采用問題情境式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主動創設問題情境,引發認知矛盾,在學生心理上造成懸念,從而使學生的智力水平達到最佳狀態,引導學生找出答案,最終解決問題。另外還有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教學方法。通過運用這些方法,改變以往學生被動聽課的局面,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鼓勵學生主動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教與學是矛盾的統一體,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促進,只有雙方協調地進行,教學才會取得好的效果。學生出現學習倦怠,說明教與學出現失調。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運用教育教學機制,科學、合理地應對教學問題,及時和學生交流,從各個方面去了解學生產生倦怠情緒的根本原因,采取正確的措施,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態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創造個性發展的空間,開發學生豐富的潛能,努力把高職學生培養成為樂于學習、積極向上、專業技術精湛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