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晶
以往在英語語法課堂教學中,我總是把與該語法相關的知識點統統灌輸給學生,學生只是被動的聽和記筆記。這樣,學生沒有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時間,導致英語語法課堂教學的實效不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低下。
自從我校教改以來,我在語法課堂教學中嘗試進行有效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學生的學和練,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以課堂檢測為輔,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一直作為指導者,不再是主講者。下面是我在英語語法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一、留預習作業
讓學生預習即將在課上講的語法內容。我提前設計好預習學案,提前給學生發下去。用學案作為指導,讓學生查找相關的語法資料,進行充分的提前學習,這樣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出示學習目標
剛上課,先向學生出示本節語法課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的出示可使用黑板或多媒體,這樣,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心中有數。
三、精心設計學案
根據要講的語法內容設計學案。我在學案的設計方面力求具有層次性和梯度性,既符合每個層次學生的基礎,又與高考相鏈接。例如:我在講時間狀語從句的用法時,首先多給學生例句,讓學生總結引導時間狀語從句的連接詞。其次比較when,while,as引導時間狀語從句的區別;總結before,since,until,when引導時間狀語從句的特殊句型,讓學生背記;講解hardly…when,no sooner…than 引導時間狀語從句的倒裝結構用法。最后設計基礎的、與高考相關的習題加以鞏固和提高。
四、進行自學前學習指導
我在學生自學語法內容之前,先給出學習要求,即要求學生明確時間、內容、學習方法、達到的標準和考核的方法。
五、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并個別輔導
我根據學案內容給學生設定自學時間,為五分鐘左右,讓學生完成相關知識點的填空。學生自學的次數為一次或兩次。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我分組巡視學生的自學情況,及時指導學生,尤其留意自學有困難的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的指導與幫助。同時,我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共有問題進行歸納,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做好“再次備課”。
六、小組學習,合作探究
學生在自學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不能解答的問題,我讓學生前后四人組成學習小組,共同商討自學中遇到的難題。如果某一學習小組中的四人英語基礎都很薄弱,我就把基礎好的學習小組拆分,讓這四人分別到基礎薄弱的學習小組中去,共同合作探究。
七、答疑解難、精講點撥
這一環節是語法課堂有效教學的重點。我把答疑解難、精講點撥分為以下兩個步驟:
依據學案內容提問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尤其讓后進生發言,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敢于各抒己見。
在“再次備課”的基礎上,我將學生自學及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共同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在講解中我對學生通過自學能夠掌握的內容決不再講,避免浪費時間。
八、當堂檢測
這一環節是語法課堂有效教學的重中之重。我當堂檢測的時間往往會在10分鐘~15分鐘,確保學生能夠把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同時,檢測的內容要分層次,既有基礎題,又有與高考相鏈接的習題,可以以單項選擇、改錯、語法填空等題型設計,重在檢測學生對當堂所學語法知識的掌握情況。當然,不是講完所有知識點再進行當堂檢測,而是每講一個知識點,就出幾道題練一練,測一測,最后再出題進行綜合當堂檢測。對于當堂檢測的習題,我在學生完成后給出答案,讓學生自批,再答疑解難;或者把卷子收上來批改。
我在英語語法課堂教學中能夠做到以上所述環節,我校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自學能力差,所以我應加強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并進行更確切的學法指導,可以提問每組一名學生來檢測小組學習效果,根據學生回答情況給每組加分、減分,使學生在英語語法課堂上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更高。
當堂檢測的習題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梯度和難度。可設計課前預習檢測,用于檢驗學生課前自學情況;鞏固性檢測,用于鞏固和加強所學知識,比課前預習檢測有一定的難度;拓展性檢測,針對學有余力,且對英語語法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游刃有余的學生。
此外,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控制好各個環節使用時間,不要因為某一環節占用時間過多,而少了當堂檢測這一環節。因此,教師要根據語法的內容量來確定講課節數。
教師還可運用多媒體輔助語法教學。運用多媒體播放語法課件使語法教學更加直觀、明了、省時,還可多教授學生知識點。當我講定語從句時,運用表格分別把引導定語從句指人和指物并在句中做主語、賓語、定語、狀語的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呈現出來,再給學生相關例句,這樣學生學起來更加輕松易懂。如果學生還不明白,我再進一步講解。
綜上所述,在英語語法教學中進行有效教學確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樂學,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英語語法教師教起來不再覺得累,學生學起來不再覺得枯燥乏味。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雞西市第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