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是我們小學英語教學的頭等大事。那么,對于小學這個英語教學的萌芽階段,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何處呢?是聽?是說?是讀?是寫?我認為,都不盡然,它應該在學生們的生活實踐中,在“用英語做事”的會話情境中,在學生們真實、流暢、自然的口語對話中。解決了“教什么”的難題,接踵而來的便是“怎么教”了,為了有效地凸出英語的交際功能,提高學生們的會話能力,我著眼于單元設計,嘗試從“優化單元學習板塊”入手,就如何整合課堂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看法。當會話教學遇上單元整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帶來怎樣的驚喜?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順應學情,凸顯個性
學生不僅是我們的教學對象,還是教學不可分割的主體。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教材內容只是面向大部分學生發展共性而設計的風向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立足教材,更要順應學情。這也是為什么單元整合與優化設計的呼聲會越來越高的原因。
在單元教學中,我們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如班級學生的男女比例、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生活地域、學習習慣等,對單元話題的開展與拓展進行綜合考慮。同時,在單元話題的基礎上,融入生活元素,突出“Story time”與“Cartoon time”板塊的交際功能,實現教學與生活的攜手整合。如在教學4B《Project 2 A magic clock》這單元的“story time”時,我想,project(綜合實踐板塊)的教學功能在于“溫故而知新”,應該重點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探究。而我們班大部分學生都活潑好動,以外向型為主,動手能力較強,因此,在“Listen and number”活動后,我要求各個小組根據步驟動手制作“magic clock”,為接下來的對話練習做好道具準備。隨后,我要求各個小組根據手中的“magic clock”,以“Tick clcok、Tick clcok、magic clock,what time is it?”為魔法口令,開展對話練習。
二、搭建框架,形成導圖
在譯林版小學英語教學中,單元學習圍繞一個生活話題展開,由“story time、cartoon time、fun time、song time、sound time、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這七大板塊組合,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幫助學生們以整體的眼光,感知單元學習內容,深化他們對單元話題的認識,為他們的口語表達奠定良好的思維基礎。這個時候,我就會巧設“腳手架”,以學案、導圖、問題情境為學生們搭建單元框架,以整合的思想,為學生們明確學習方向,以線索的方式,巧妙留白,引導他們以英語思維的方式,嘗試用英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5B《Unit 1 Cinderella》這單元的“story time”時,我就采用了以繪本故事為腳手架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我考慮到大部分學生對“灰姑娘”這個故事都非常熟悉,因此,如果結合教材圖畫,插入繪本故事,或許能夠更好地引發學生們的情感共鳴。在繪本故事的觀看中,我以問題情境為導線,創設了一系列“When/Who/Why…”形象思維導入,如Where is the party?Who helps Cinderella?When does Cinderella have to come back?Whose shoes do the girls try on?通過整合的形式,創設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們帶著問題讀故事,并嘗試跟著線索,復述故事。
三、突出會話,強化語用
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打開學生語用學習大門的一扇窗,在實際英語教學中,我們除了著眼全局,關注單元,還要有所側重,突出單元板塊的會話功能,在優化設計的基礎上,對各個板塊的教學順序、內容進行適當地調整,以“優化資源”的角度,為我們的英語教學送上一陣清風。
在3A《Unit 3 My friend》這單元中的“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這兩個板塊的教學中,我在教學中,將這兩個板塊的學習融合在故事情境中,以故事整合的方式,將練習任務變成有趣的探究活動,突出板塊的會話功能,促進學生們的實踐創造。在教學中,我創設了“闖關找朋友”的故事情境,將板塊中的教學活動變成一個個闖關任務,如“I can sing ”“I can listen and match”“I can look and say”“I can read and tick”“I can talk”等。在這個板塊教學中,我以“story time”的故事情境為背景,要求學生們在闖關任務中開展小組探究活動,為他們創設了更加多元的對話平臺,原本枯燥的“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變得妙趣橫生,學生們不僅積極性很高,而且都非常樂于表現。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深入研讀教材,并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大膽創新。在“走進教材”的同時,大膽地“走出去”,在保持教學共性的基礎上,嘗試個性化教學,通過單元整合與優化設計的形式,為學生們創設更加豐富多彩的會話平臺,讓他們獲得英語實踐的真實體驗,有更多表達與展示的機會。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