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對話是英語課堂中的“大忙人”,它不僅是傳遞信息、開展教學的渠道,而且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發展學生語言技能的主要形式之一??v觀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對話”可謂是分量十足,占據著不容小覷的地位,正因如此,關于對話教學的探索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教學實踐的熱點。在這幾年高段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就如何突破自己的對話教學瓶頸,開創對話教學的新高度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與反復的實踐,最終在“活動情境”中找到了一條適合自身教學發展的“新路子”。
一、角色扮演,讓對話“活”起來
高段學生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想象力與模仿力強,是開展角色扮演活動的好階段。在高段的英語對話教學中,如果我們以情境為誘餌,以角色扮演的體驗方式引導學生們走進對話,想必對于激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挖掘他們的表現能力,調動他們的英語思維有著不錯的效果。
如在教學6A《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這單元的story time時,我想,皇帝的新衣這個童話故事對于學生們而言耳熟能詳,是陪伴他們快樂成長的枕邊書之一。因此,在故事教學后,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創設了一個“故事劇場”的對話平臺。在這個對話平臺中,我鼓勵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將故事繪聲繪色地呈現出來。在活動中,我還為學生們呈現了課前準備的皇冠、黃袍以及騙子們的服裝,通過這些實物教具,激發各個小組扮演的積極性,在展示環節,則邀請表現出色的小組上臺,穿著道具,為我們呈現現場版的“皇帝的新衣”,比一比哪一個小組的對話更加生動有趣。而在5B《Unit 6 In the kitchen》這個環節,我則為講臺鋪上桌布,擺上鍋碗瓢盆,戴上廚師帽,引領學生們走進廚房,創設逼真的活動情境,引導他們在課件的提示下,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開對話練習。
二、唱英語歌,讓對話“美”起來
Sing a song是譯林版小學高段英語教材中的組合板塊之一,可見,英語歌曲是我們教學的一把利器。在實際的對話教學中,我就嘗試將朗朗上口、活潑有趣的英語歌謠滲透其中,讓學生們的對話中有歌聲,學生們的歌聲中有互動,以涓水細流般的旋律修飾對話,讓我們的對話不僅有活力,而且“美不勝收”。
如在教學《Unit8 Chinese New Year》這單元story time時,我插入了學生們耳熟能詳的節日歌曲——“新年好”的英文版。在對話教學中,我開展了一個“歌聲傳情”的小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邊唱歌,邊拍手,并在歌唱的過程中,進行新年問候,實現對話在歌中,歌中有對話。
如Happy new year, happy new year, happy new year to you all.(學生們互相問候)
We are singing, we are dancing. (加入舞蹈動作)
Happy new year to you all.(鼓勵學生們進行延伸,以對話形式送上自己的新年祝福)
在這樣聲情并茂的對話活動中,學生們徜徉在歡快的歌聲中,沉浸在新年的喜悅中,對話顯得更加自然,更加飽滿,即便平時“開小差”的學生,也愿意真誠地向小伙伴們送上自己的新年祝福。
三、搭載游戲,讓對話“樂”起來
游戲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對于高段學生也不例外。在對話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以游戲情境開展對話,把對話放在游戲中,在玩的過程中,釋放學生們的天性,在說的過程中,讓學生們做游戲的主人,凸顯學生們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讓我們的對話“樂”起來,充滿童真童趣。
我在設計對話活動中,經常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加入一些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游戲元素,通過游戲的“趣”來消除反復操練的乏味,為對話練習保鮮。如教學5BUnit2 《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這單元的“story time”時,我在對話環節中,加入了“Guessing”的教學游戲。在這個游戲中,我借助多媒體課件,以“線索對話”的方式,在對話中,通過提問與線索提示,猜測對話中所提及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在示范過后,我要求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猜游戲,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對話問答,猜測對方想要表達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比一比,誰提供的線索最多。
通過這樣的游戲,學生們不僅更加樂于加入到對話活動中,而且有效地強化了學生之間的對話互動,從而使對話從“背課文”中走了出來,實現了口語的交際性與對話的互動性。可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盡可能地創想一些具有互動性的對話游戲,如Do with me and say it out、If I were a/an...wolf,wolf,whats the time等,讓我們的對話教學更靈活。
總之,對話是激活課堂教學的催化劑,在實際教學中,課堂對話應該是鮮活的、有趣的、充滿陽光的。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對話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地為對話創設飽滿充實的情境,讓學生們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從而讓我們的對話教學從原始的“輸入——輸出”,變成自然、親切、富有情感的互動交際。我想,這對于培養高段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是大有益處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徐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