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很多事情都記不太清楚了,唯獨對《四庫全書》記憶頗深。本就對父親極其敬重,加上父親說《四庫全書》是國寶,因此《四庫全書》留給我的是神圣不可褻瀆的印象?!焙文苜t說。
何能賢的父親叫何勤貴,看管《四庫全書》將近30年,見證了《四庫全書》在蘭州落地生根的整個過程。
國寶遷蘭
《四庫全書》創修于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至乾隆五十二年(1772~1787),歷時15年。按經、史、子、集分置四庫存放,稱為“四庫書”,收錄書籍3461種,7.9萬卷,3.6萬余冊,221萬多頁,9億多字,分裝在6600余個楠木盒中,幾乎囊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國歷史上的主要典籍,被國際學術界譽為“中國文化的萬里長城”、“東方文化的金字塔”。如今,當年的七部《四庫全書》已損毀一半,幸存的三部半顛沛流離大半個中國,飽受滄桑。
20世紀60年代,由于中蘇關系緊張,基于戰備需要,文溯閣《四庫全書》于1966年10月從沈陽秘密轉運到蘭州保存。1966年10月13日,文溯閣《四庫全書》安全運達蘭州土門墩車站。蘭州軍區的27輛軍用卡車已提前一小時到達車站并直接開上了站臺,火車到站后立即開始裝運《四庫全書》,隨后被秘密運抵永登縣連城魯土司衙門旁的妙音寺中保藏。
何能賢介紹說:“父親當時在甘肅省博物館工作,《四庫全書》運至蘭州時被抽調去看管圖書。因為一年只能回家兩次,當時很多人不愿意干這個工作,但是,父親一堅持就是20多年,對我來說,父親是個非常偉大的人?!?/p>
妙音寺中最大的一個殿是大經堂,面積630多平方米,文溯閣《四庫全書》就存放在大經堂里?!盀榱吮Wo《四庫全書》,特地加固維修了大經堂周邊寺院的圍墻,大經堂窗戶也用鋼條、鐵網進行了封堵。為了防潮,又在書籍下面墊上了十幾厘米見方的木頭,并且每天開窗通風,定期檢查室內溫、濕度。為了防火,用防火漆將四周墻壁全部刷成了黑色。雖然當時保藏條件比較艱苦,但由于此處遠離蘭州,人煙相對稀少,《四庫全書》安然度過‘文革’最動蕩的時期,未受到任何損失?!薄靶W的時候,我們姐弟三個在父親身邊住過一陣子,《四庫全書》的管理非常嚴格,兩個管理人員,兩把鑰匙,只有兩個管理人員同時用兩把鑰匙才能打開門。父親會隔幾個月將《四庫全書》全部打開,檢查有沒有蟲蛀、受潮、發霉等情況,還要添放樟腦丸防蛀?!?/p>
二次遷移
作為臨時書庫的魯土司衙門距蘭州較遠,交通不便,而大經堂及周圍建筑均為木制結構,不利于防火,長期存放有隱患。經兩年多的實地勘察和反復論證后,考慮環境、交通、安全等多種因素,最終選定距離蘭州市區60多公里的榆中縣甘草店作為新庫址。1971年6月,在魯土司衙門存放了四年零八個月后,文溯閣《四庫全書》又被秘密遷至甘草店書庫。書庫占地面積30畝,建筑面積2400多平方米。從此,這里就成了文溯閣《四庫全書》到甘肅后的第二個家,并在這里存放了35年之久。
“當地1月平均氣溫6.8℃,7月最高氣溫23℃左右,常年平均濕度不超過60%,年均降水量323.05毫米,在保存紙質材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甘草店書庫在山溝里,周圍全是農田和樹林,只有少數人知道被稱為‘版本圖書館’的甘草店書庫,絕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在甘肅還有一處深藏國寶的所在。”何能賢說:“當時父親他們的生活條件也很簡陋,平時吃的蔬菜、水果都得靠自己種。我上中學后去過幾次甘草店那邊的新庫,周圍有很高的圍墻,圍墻上面還有鐵絲網,一般人根本進都進不去。院子里還養了兩三條看門狗,一到晚上就把拴著它們的鐵鏈放開,它們會一直圍著圍墻轉,像巡邏一樣,只要有一點輕微的響聲就會狂吠,一般人絕對會嚇到腿軟。”
像何能賢父親一樣的看護員們每天小心謹慎地從事著單調的工作,35年間從未間斷,直到將書遷往九州臺恒溫、恒濕的標準化書庫中。得益于甘肅適宜的氣候條件,和這樣樂于奉獻的一代又一代護書人,《四庫全書》才能在甘肅保護得如此完好。
新庫建成
2005年7月,投資5000萬元、占地50余畝的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樓在蘭州北山九州臺落成,文溯閣《四庫全書》入藏。坐落于九州臺的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館,俯瞰著山下喧囂的市區和奔騰的黃河。朱墻環繞的文溯閣是一幢二層三樓的古典建筑,兀立于開闊的山間平臺上。黑色琉璃瓦綠剪邊的裝飾,與傳統宮殿黃琉璃瓦綠剪邊及五彩飾件的風格完全不同,所有門、窗、柱都漆成綠色,外檐彩畫也以藍、綠、白相間的冷色調為主,迥異于其他宮殿紅金為主的外檐彩飾。其彩繪畫題材也不用宮殿中常見的行龍飛鳳,而是以“白馬獻書”、“翰墨卷冊”等與藏書樓功用相諧的圖案,給人以古樸典雅之感。不僅外觀宏偉,館中國際化標準的恒溫、恒濕地庫完全能勝任對書籍的保護、保存。
有關資料顯示,甘肅學術界對于《四庫全書》及相關領域的探索和研究,是伴隨著文溯閣《四庫全書》的移藏興起的。起步雖晚,但研究成績斐然。據了解,截至目前,在國內外各種學術刊物上,甘肅研究者發表有關四庫研究、探索類學術文章近40余篇、編輯出版《四庫全書》研究文獻專著多部、數百萬字。但是專家對《四庫全書》只停留在研究上是不夠的,大多數人仍然不知道國寶級文物文溯閣《四庫全書》安穩存放于甘肅,只有皇家才能閱覽的《四庫全書》開始接近尋常百姓之時,文化和諧的序幕才正式拉開。
何能賢說:“目前,文溯閣《四庫全書》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體現在其文物價值方面,如果能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擴大《四庫全書》的開放層面,對于提升甘肅文化旅游是很有好處的。我們應該結合甘肅特有的文化背景與《四庫全書》相結合,加強對那些與文溯閣《四庫全書》相關延伸產品的培養,如出版縮影本、紀念冊、明信片等相關產業,這樣既可以提高《四庫全書》的影響力,同時,對近期蘭州市政府提出的‘中國西北游,出發在蘭州’旅游宣傳又增加了一個旅游項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