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薄東東
摘 要:本文以朱仙鎮木版年畫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為研究內容,嘗試從傳統文化、現代設計方法與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三個領域進行分析,實現研究的整合與應用,并試圖以朱仙鎮木版年畫為例,探索文化創意產品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方式創新的途徑。
關鍵詞:朱仙鎮木版年畫;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研究
朱仙鎮木版年畫在一定程度上涵蓋和濃縮了中原民俗文化的精髓,作為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表現為外顯層面的物質文化形態,而且還蘊含著審美觀念、精神信仰等屬于內隱藏面的文化內容,是中原文化的瑰寶。
隨著民間木版年畫的生存條件和基礎逐漸被現代生活所顛覆,朱仙鎮木版年畫市場逐漸萎縮,只是被博物館或年畫愛好者以收藏的方式保存。雖然這種靜態保護是民間傳統藝術流傳下去的方式,但不是唯一手段。在當今全球文化大交流、傳統文化復蘇的大背景下,如何將帶有深厚民間傳統文化的朱仙鎮木版年畫藝術進行良好的傳承、保護并與時俱進的創新,帶動民間文化藝術本身與其文化生態圈良性發展,產生經濟效應和社會價值,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這里筆者借用近來創新理念中的“開放式”理念來為朱仙鎮木版年畫找尋突破口——采取開放式的策略,讓“設計方法”介入,以文化創意產品為載體,為朱仙鎮木版年畫找尋新的生存土壤。
1 朱仙鎮木版年畫設計分析
1.1 朱仙鎮木版年畫概況
朱仙鎮木版年畫在學術界素有“中國木版年畫鼻祖”之說,歷來為國內外美術界重視和敬慕,它繼承了漢唐壁畫的傳統,是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中生長起來的絢麗花朵,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樸的民族風格。其簡繁合理的線條和畫面,典型的人物和故事選材,不但體現了儒家文化濃烈的入世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也體現了道家淡泊致遠“大音希聲”的精神氣質。朱仙鎮木版年畫具有很高的社會學、文化學、歷史學、民俗學、服飾學、美術學、戲曲學和美學等多方面的價值,是獨具特色的中原文化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1.2 朱仙鎮木版年畫藝術特征
(1)色彩特征。朱仙鎮木版年畫喜歡采用純度高的色彩表現,其中常用的有五種,即黑、紅、紫、黃、綠。朱仙鎮年畫除了具備“色彩艷麗、對比強烈”等北方地區套色木版年畫的共同特征,與周邊地區年畫相比,最為顯著的特點是舍棄了藍色,以間色綠、紫取代正色青藍,民間常說“紅配紫,難看死”,而朱仙鎮門神紅紫色的搭配,顏色厚重,對比強烈,不僅沒有難看之嫌,反而讓人有一種雍容沉穩的感覺。
(2)造型夸張。在朱仙鎮木版年畫中,夸張手法的運用無處不在。如老壽星形象的腦門都畫得很高,意在表現壽高、聰穎的特點,采取的是局部形象夸張,以突出意象主題的方法。在門神的刻畫上,還經常把身體和頭的比例處理成4︰1,以表現其雄偉不凡的長相和氣質。此外,年畫藝人還會熟練地將主題形象夸大處理以突出要表達的主題,使主題更加明確。以《大吉大利》的形象為例,因為要傳達的意義是新的一年大吉大利,“雞”諧“吉”,所以就把“雞”的形象刻畫得極為夸張,讓觀者不管是遠觀還是近觀都很容易地識別出雞的形象。
(3)版面特征。朱仙鎮木版年畫構圖飽滿,畫面緊湊、嚴密、上空下實。例如,《天地三界》《賜天大帝》等畫面人物占了大部分空間,很少留有空白,人物有主有次,對象明顯,情景和人物安排都十分巧妙,使人感到既合情合理,意象飽滿、情感濃郁,又不覺繁瑣。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另一特征是非對稱均衡,版面布局等量不等形,求取心理上“量”的均衡狀態,有很強的美感,如“門畫”“人物”“龍鳳”“對魚”“比翼鳥”“并蒂蓮”等都是對稱偶數,因為對稱與偶數蘊含著和平、完美與吉祥。
(4)線條特征。朱仙鎮木版年畫的造型中線是骨,面是肉,以線帶面,極具美感韻律。因此,墨線的疏密關系顯得至關重要。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之所以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裝飾感強烈,造型中的線條在畫面構成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與楊家埠、楊柳青、桃花塢三地的木版年畫相比,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線條明顯具有粗獷奔放、剛勁有力、對比鮮明等特征,更能體現北方民族淳樸、厚實、健壯、整潔之風度。
2 朱仙鎮木版年畫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與轉化
2.1 傳統元素符號的移植
朱仙鎮木版年畫本身屬于純審美類、表達精神追求的民間藝術,故對于朱仙鎮木版年畫的文創產品來說,傳統元素符號的移植在這里是行得通的。朱仙鎮木版年畫中的門神、花卉、人物等都是辨識度極高、象征中原民俗文化的傳統吉祥元素。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這些元素在當代產品的運用上,也會隨著社會的價值觀、人們審美的轉變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改變。因此,傳統的東西在新的語境下,要為適應社會變革做出相應的變化,在設計過程中,經過大小尺度、質感、紋理、材質、色彩等方面進行適當加工處理后,使其在保持傳統文化底蘊一致連續的同時,也具備當下時代的審美特點和精神訴求。例如,朱仙鎮木版年畫中的《馗頭》,是多種不同規格和樣式的鐘馗像中最為精妙的一幅,豫游紀公司就對這幅年畫進行了具象轉化,將朱仙鎮木版年畫中的《馗頭》提煉為具有時尚感的簡潔形式,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用產品,將其運用到帆布袋、T恤、冰箱貼、記事本等上面,創新的形式在完美地滿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時,又創作出深厚的文化底蘊,令人回味無限。
2.2 傳統形式的抽象與簡化
在一些文創產品的設計上,直接采用木版年畫的視覺元素是不能滿足設計需求的,更多的時候是要在理解朱仙鎮木版年畫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對元素進行延展、總結和歸納,使其可以更好地表達出創意產品的概念。因此,設計師要思考怎樣讓傳統視覺元素經過抽象或簡化,轉化為具有現代美感的符號形式,使文化以一種新的樣式得到再生和發展。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要在朱仙鎮木版年畫文創產品設計中體現傳統的韻味,更多的是需要經過提煉的抽象和簡化的形態,而無需如傳統符號般具象、繁瑣和描繪太多的細節。設計師需要精心地處理傳統的形式,使其內隱于形式設計之中,而不是刻意地保持文化上的聯系,僅僅將傳統器物優雅的形式美感經過簡化處理后即拿來為設計所用。
2.3 傳統元素拆解與拼貼
打散與拼貼就是把原有的文化符號或形態進行拆解,之后再按照新的秩序進行重組。如果運用得當,會營造出一種幽默的視覺效果??蓪碜圆煌赜颍蛟醋圆煌瑫r期的產品部件進行拆解后重組,會營造出對比強烈的較為夸張的視覺效果,從而也形成一種多元的文化風格。當然,這些被拼貼在一起的元素需要在邏輯上具有一定的關聯性,這樣才能使拼貼后的形體既多元又統一。四川綿竹年畫在探索綿竹新的發展方向時,實驗性地將綿竹年畫與其他傳統民間手工藝相結合,如布老虎、藍印花布、剪紙、蜀繡等融為一體,將其制作成為抱枕、手提袋等等,使傳統民間藝術在傳承中有所發展。
2.4 傳統形態與現代工藝相結合
朱仙鎮木版年畫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應該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用新材料、新技術改造和創新朱仙鎮木版年畫,首先要提倡專業人員參與設計,加入現代設計的觀念,充分利用新材料新技術,使其更適應當今市場的需求。其次,要注意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把實用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融為一體,既要滿足實用功能層面,也要滿足精神生活層面的需求。潘魯生教授2002年開發的“傳統年畫雕版再造工藝”,把傳統木版年畫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運用激光技術、橡膠及硫化工藝使年畫雕版制作批量化,與民間年畫雕版既有異曲同工的原始純樸風韻,還加入了各種裝飾技藝視覺效果,顯現出現代人的審美。運用該工藝制作的年畫雕版不僅有傳統年畫雕版的外形和功能,本身還是獨具中國民間特色的藝術飾品。這一工藝通過專家鑒定,已經被列入2008年北京奧運會紀念品項目名錄。
2.5 運用傳統材料,塑造現代形態
傳統手工藝材料往往都是就地取材,運用當地特有的天然材料為基本素材進行創作,朱仙鎮木版年畫也不例外,無論是印刷用的木版、紙張、顏料都是就地取材,滲透著特定的地域文化氣息和審美哲學,所以傳統材料是傳統文化記憶的好載體。對傳統木版年畫而言,常見的開發方式基本圍繞在色彩、人物造型、題材創新等方面,而年畫的木版較少涉及。如果以朱仙鎮傳統木版年畫的木板進行調整,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如激光雕刻等手段,將其設計為可以掛在鑰匙鏈上的版畫,使之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產品。這樣的產品要求形體相對簡潔、規整和概括,剔除繁瑣的細節,讓傳統材料不再傳統,積極地營造出具有現代感的視覺感受,以適應當下審美趨勢和應用背景環境。
2.6 與手工制作相結合
針對朱仙鎮木版年畫文創產品與手工制作的結合,筆者認為可以分為兩個方向:一是產品本身是手工制作,具有樸素的特點,蘊含著設計師在其過程中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二是設計師將文創產品設計好,留給消費者手工制作的空間,受眾可以根據文創產品所提供的材料、圖紙,按自己的喜好滿足自己的需要,制作出獨一無二的朱仙鎮木版年畫文創產品。后者更加契合“DIY”這個概念。縱觀中國國際手工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北京國際三年展、北京文博會等展會,不難發現其中越來越濃的手工風潮。無論是拼布、編織、刺繡、彩繪、羊毛氈都變成了有情趣、有內涵的休閑生活方式,以一種手工溫度鍛造生活細節的美好。
3 朱仙鎮木版年畫文創產品的功能與價值
3.1 為朱仙鎮木版年畫找尋新的生存土壤
文化創意產品以一定的民族和文化資源為核心內容,通過人的認識與靈感,將文化內容分析轉化為設計要素,并結合傳統手工藝、現代科學技術、產業化的生產方式,以現代設計思維的模式,為朱仙鎮木版年畫找尋到新的生存土壤。朱仙鎮木版年畫與文創產品設計的結合,不僅可以利用文化元素引發消費者的心靈共鳴,創造出新的經濟價值,而且可以使朱仙鎮木版年畫用一種現代化的方式進入人們的生活,使其年畫本身的價值得到提升。當民間藝術以一種熟悉而又煥然一新的面貌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其生命力是旺盛的。除了博物館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靜態保護外,讓設計介入是保證朱仙鎮木版年畫的活態傳承和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
3.2 賦予現代設計新的生命力
回顧朱仙鎮木版年畫藝術的發展與演變過程,從題材、造型到一些細節的圖形語言,既有和傳統民間藝術以貫之的脈絡和傳承,又有豐富多樣、絢麗多姿的獨特視覺元素,為現代設計提供了一個豐富的資源庫。隨著近年來對民間藝術研究的升溫,木版年畫藝術形式也得到一定的重視,然而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遠遠沒有龍、鳳、水墨等常見中國元素的應用廣泛。目前,對朱仙鎮木版年畫的開發形式較淺,藝術形態也不豐富,沒有在現代設計中充分體現年畫吉祥藝術和傳統視覺語言的意義和文化內涵,造成了民族文化的流失。
朱仙鎮木版年畫文創產品的設計融入了傳統民間藝術中的藝術視覺元素、寓意,具有傳統民族文化的內涵,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設計風采,不僅可以為其他種類的民間藝術的現代轉化開辟一個新的方向,而且具有一定的現實經濟價值,對于復興傳統文化和民俗經濟發展都有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樹村.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M].黑龍江:黑龍江出版社,2001.
[2] 張繼中.朱仙鎮木版年畫珍藏版(第二版)[M].大象出版社,2005.
[3] 姜今.打散構成[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7.
[4] 潘魯生,唐家路.民藝學概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