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苗苗
摘要:新時期伴隨新的形勢與政策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的問題,思政課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從三個方面對思政課教學改革進行了說明。首先,從高校、教學、學生三個方面分析了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影響高校思政教育的因素。最后,針對以上兩點提出的問題,作了對策分析。
關鍵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在校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以及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的渠道和陣地,它承擔著培養塑造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重要職責,而新時期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經濟科技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的成長環境也不斷變化,其思想政治狀況也呈現多樣化的特點。但是高校思政課教學并沒有隨之而進行有效的改革,思政課教學的滯后性以及教學模式的固化使得其教學效果不明顯。所以,高校思政課教學還需要不斷探索和改革來提高其實效性,更好地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各高校對思政課的重視度不夠。各高校對于思政課的管理和檢驗并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思政課的管理局限于授課教師的課堂點名和測驗,教學效果的檢驗也都以試卷考核的方式,所以不少學生認為思政理論課不用學,期末考試加緊背誦兩三天即可。
2、高校思政課教學方式固化。目前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主要是開設思政課,采用“灌輸”的方式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思想政治的教育應該是一種“感同身受”的教育,而不應該是像這樣的直接“拿來主義”,所以從一開始,學生就會對這種跳過感性認知直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式產生排斥心理。
3、高校思政課學生的聽課狀態差。多數高校學生認為思政課的開設多余,學習態度普遍消極被動。很多同學認為思政課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和抽象,與社會實際有較大差異,也和自己的專業以及未來就業沒有多大關系,所以在思政課堂上的違紀現象屢見不鮮:玩手機,說話,睡覺,吃零食,寫其他科作業。手機在課堂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聽課狀態以及教師的教學活動。所以,現在有很多同學思政課上都不帶思政課教材,來上課主要是為了應對老師的點名。
二、影響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因素分析
1、西方意識形態以及國內社會轉型下多種思潮的影響。在全球化背景的影響下,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多種途徑和手段宣揚其思想文化、價值觀念以及生活方式。這種思想文化的滲透將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而且,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改革開放的社會轉型期,全社會范圍的利益調整勢必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念。
2、網絡媒體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挑戰。網絡媒體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使得PPT教學、音頻教學等更生動形象的方式進入課堂并且使得高校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廣泛。但是另一方面,互聯網的開放性和交互性等特點使得一些垃圾文化以及非科學思想輕而易舉地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
3、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分離影響了教育的實效性。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就是理論教學的實踐形態,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離嚴重影響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才能更好地理解思政教育的內容,更好地培養正確的價值導向。
4、課堂組織難度大和課程考核方式單一。思政課往往采用大班教學,學生人數普遍在200人左右,在課堂上,教師必須兼顧課堂管理和課程教學,大大降低了課程教學的效果以及學生的參與度。對于思政課的考試,雖然各高校正在努力改變過去的“一卷定成績”的考核方式,并開始注意培養學生其他的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學時數量有限,人數眾多,給每個學生充分發揮的機會較少,所以目前仍缺乏一個有效的考核方式。
三、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策略分析
1、加強思政課重要性的宣傳與教育。要改變當前學生不重視思政課的現狀,就必須針對大學生開展價值觀教育,讓他們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還應該在高校里營造思政教育的氛圍,學校范圍內的組織一些相關的講座、演講比賽或者知識競賽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對思政知識的學習興趣。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在教學方面,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應該靈活運用專題式教學、課堂辯論、案例分析等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快樂的學習氣氛,讓更多的學生融入到課堂中,并受到啟發。在科技和新媒體高速發展的今天,高校教師也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及自身的授課風格,適當的采用多媒體來增強教學效果,但是課堂的重難點教師必須以精講為主,言傳身教來啟發感染學生。
3、將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同時加強教師的素質培養。實踐教學主要有課堂內教學和課堂外教學兩種。課堂內教學容易實行,主要有辯論賽、模擬法庭、表演道德短劇等。課堂外的實踐教學規模大,需要其他部門的配合,主要有參觀博物館、紀念館、到敬老院、兒童福利院做志愿服務等。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需要高校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素質培養,與時俱進,關注時政熱點,并及時的解讀相關新政。
4、加強課堂管理,實現考核方式多樣化。課堂管理有條件的可以采取小班教學或者助教管理制度,讓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專注于課堂知識的傳授而不是把很多精力用在課堂管理上。考核的方式也不應該局限于結課考試,傳統的作業的形式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多一些實踐類的任務效果更好。
總之,在思政課建設過程中,教學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教學實效性有待加強,教師科研能力需要強化,實踐教學也需進一步落實。在高校營造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氛圍,完善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劉映霞.淺論思想政治課程實踐性教學改革田[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3.
[2] 涂江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在實踐”教學模式[J].教育評論,2015.
[3] 吳向楠.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模式
的構建策略[J].時代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