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翠蘭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0033-01
新課改下的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必須了解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編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建設一個學生人人參與,人人進步,課堂上充滿生命活力,洋溢著和諧和溫馨的高效、生態的課堂。現就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導入要新,以興趣引發思維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靈魂
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出一個十分簡單的實際問題:“你們見過的車輪是什么形狀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車輪嗎?為什么?”“那么橢圓也是沒棱沒角的,橢圓形的行不行?”隨著這幾個問題的討論,促使學生進入深思,教師順勢引導,把學生的思維逼近圓的特征。這樣的教學,學生容易理解,又能激發有意義學習的心向。這樣創境入課,像磁鐵一樣,一開始就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漣漪,產生急欲一聽的感染力,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聯系促進思維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
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充分注重對孩子思維的訓練。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基于這兩個特點的理解,我覺得不管在什么情境下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注重新舊聯系,啟動思維;創設問題,激發思維;探索新知,發展思維;巧設練習,深化思維。讓孩子從小養成多角度、多種方法思考問題的習慣。
2.要充分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做到因材施教。數學活動不是一般的活動,是讓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課堂教學是讓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數學活動是學生數學思維的思維場。教師的作用是創設“思維場”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思維。因此,要特別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適應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更好地提高學生素質。
三、練習要精,以訓練來檢測學習效果是高效課堂的立足點
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作業應是一種生活,是一種活動,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復。作為新課標下的數學練習設計,應體現它的效果,突出現實性、發展性和活動性。我認為:
1.練習要具有“娛樂性”。提高課堂效率,就有必要設計一些“娛樂性”練習。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常設計一些“歡樂大比拼”“奪冠ABC”“勇攀高峰”等競賽練習。學生在這樣一個“娛樂性”的氛圍下做題,學習興趣高,解題速度快,鞏固性也強。像這樣的練習,變“要我練”為“我要練”,更增添了練習的樂趣。
2.練習要具有開放性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是開放而多樣的。課堂練習是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培養思維品質的具體措施,練習要刻意減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練習的開放性,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廣闊、更靈活。如一年級學習了元、角、分后,我設計了這樣一次開放性活動練習:向學生展示商店的場景,擺出各種物品供學生購買,假設每生準備5元錢,4個學生為一組,每組要商量如何買才比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這一過程中,一要算好總價,二要注意數量,三要注意品種。對一年級學生而言,應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由于學生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模擬商店),學生心情激動,思維活躍,又有群體合作,創新的火花自然激發,居然每一小組完成的都很出色。教學實例證明: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一個更廣闊、更開放的練習空間和時間,能使學生在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創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總之,打造高效率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創設生動的情境,以展現知識背景,使新知變成有源之水。重視學生富有個性的思維表現,促進學生間的思維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在判斷中思維,努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