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0053-01
多媒體融聲音、圖像、文字于一體,能直觀形象地展示課本中虛擬、抽象的內容。隨著現代教育的飛速發展,多媒體已經真正走進了課堂,特別是農村學校。近幾年,由于國家加大了對農村教育 的投入,有了班班通設備,但要怎樣合理運用,才能讓它真正發揮其作用呢?
一、課前充分準備
作為教師,應努力學習并熟練掌握計算機的操作和多媒體課件的知識,還要學習課件的設計與制作,在上課前要精心地設計和制作課件,認真地預演并修改,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才能熟練地展示,避免在演示多媒體課件時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擾亂學生注意力,浪費教學時間。現在,互聯網也非常發達,網上資源也是極其豐富,教師要學會查找、下載適合自己學生學情的資源,適當修改,善加利用。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確定哪些內容運用傳統的教學工具就足夠了,哪些內容需要運用多媒體課件才能更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加深印象,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哪些內容需要把傳統的教學工具與多媒體課件并用才能讓學生真正領悟其思想感情。
二、課件設計要緊扣教材內容
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找準教學內容的切入點并注意遵循學生的思維規律,體現教學策略,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創設出各種交互情景,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實踐性。
在制作課件時,首先要把教師本人置于學生的角度去體會他們的學習情緒和學習心理去感知教材,以此來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點,從而落實教學目標和重點;其二,把學生置于課件主人地位,使學生在閱讀訓練中理解并掌握教材,進而運用,達到滿意的效果。如在設計《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的課件時,教師就應該把周恩來為什么要發奮讀書作為重點來設計,即洋人欺負中國人的畫面作為重點來制作課件,讓學生從課件中真正領悟到要想不受外國人欺負,國家就要強大,國家要想強大,必須要用知識武裝頭腦。
三、運用多媒體要分清主、輔
教師備課時,在課件中融入了很多資料,設計了很多題目,教學中將設計好的信息展現在學生面前,可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但是,教師如果像放電影一樣,完全依賴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傳遞知識信息,就會脫離教師、學生、書本之間的情感交流,使課堂顯得單調,失去教學的靈魂。
如在《稱贊》一課的教學中,單靠課件中粗糙的凳子與椅子圖片,難以突出課文的主題,必須依靠教師、學生、書本這三者進行互動,設計出“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讓小獾從做粗糙的凳子到學會做椅子呢?”讓學生從文章中挖掘出“稱贊”來達到教學目的。
因此,教師必須把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要及時地進行必要的講解,做好指導性的點撥、分析,讓學生了解其真正內涵。
四、合理運用課件激趣質疑
新穎巧妙的開頭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第一橋梁,緊扣教材,合理利用課件,創造逼真的畫面,并加以適當的質疑,引導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開展思維,這樣學生就會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學習狀態,自覺地把注意力轉向教學內容。如教《金色的草地》這一課時,可通過課件中美麗的畫面激發學生對草地的喜愛之情,接著質疑:你見過金色的草地嗎?從而引起學生的探知欲,讓他們產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
五、多媒體課件不能替代傳統的教學手段
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教師的示范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從教師的板書中知道了漢字的結構筆順,掌握如何運筆、書寫;教師也通過板書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他們良好的書寫習慣。朗讀也是如此,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讓學生去模仿學習,這是課件所取代不了的。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要求學生體會人物內心活動的片斷。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確定鮮明的形象,關鍵在于如何縮小學生與教材的心理距離。教學時,單憑多媒體課件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讓學生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結合語言環境,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理解文章的意境,了解人物性格以及生動形象的場景,從而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得到血肉豐滿、情感充沛、形神兼備的印象,以便準確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內心世界,達到與作者共鳴的境界。
總之,多媒體課件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重要體現,它只是一種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教師只有掌握好這門技術,并合理、巧妙地加以利用,才能起到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的作用,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和有效的學習工具,提高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