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娥
摘要:中專教育的基本目標是為上一級學府輸送合格的人才,大多數學生在畢業后要步入上一級學府學習,因此,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利于他們后續的學習。同時,語文教育以知識積累為主,枯燥無趣,這就給廣大中專語文教師提出了一個挑戰。在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需要學生具有深厚的學習興趣,能夠進行主動學習,因此,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很有必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關鍵詞:中專語文;教學;興趣;培養
學生的心理因素猶如一只無形的手,操縱著中專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教師只有緊緊把好這只手的脈搏,“對癥下藥”,因材施教,打開心門,打開心結,才能有效激發和培養中專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正所謂心通路路通。攻心為上,通過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激發和培養中專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一、明確語文教學目標,落實師生定位
教育部《中專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了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中專階段的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從新課標我們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根本無法實現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觀念。那么在中專語文課堂中只有老師和學生這兩個主體,要實現新課標中的要求就必須轉變學生和教師的角色,真正的把學生定位成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主導,而不是教師一個人在那里講,愛聽的聽,不愛聽的也得聽,我講課跟你聽課沒關系,我講完就完成任務了。要形成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啟發學生思考,經過討論或者交流,加上資料的佐證最終形成一個統一的、正確的方式或觀點,或得到幾種體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的智慧是教學的結果,而不是老師自己講出來的,這樣整個課程中老師是引導者、參與者,學生是思考者,是最終結果的提出人。
二、應用情趣教學,活躍課堂氣氛
在教學方法上,也可以應用情趣教學,特別是研討型的課題,師生共同討論,最后得出結論。當然要有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不可高高在上,要認真地聽取學生的發言,給予積極的肯定,鼓勵學生發言。不可因為不同的見解而固執己見,語氣生硬,譏笑學生,挫傷學生的自尊心,進而對教師產生反感抵制的情緒。而應該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覺得有親切感、親和力。教師授課的語氣不能是平鋪直敘的,而要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聲情并茂,以情感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然,講授的語氣是隨教學的內容而變化的,因此教師一定要對教學內容和學生要問的問題有所準備,精心備課。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例如在研討性的學習中,可以精心地設計問題,做到一題多解,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因為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理就行。同時,對于提問也要講究技巧。有時唯一的答案有多種提問的方式,這樣就可以很好地打開學生思維的靈活度。對于較難一點的問題,教師也不要為提問而提問,可以給出答題的技巧,做出指導,循循善誘,降低問題的難度,不致于令學生摸不著邊際,干脆放棄思考,把問題留給老師,這樣老師就容易處于一種被動的境地,課堂的氣氛當然活躍不起來了。除此之外,對學生的思維如何打開呢?要善于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創造情境,調動學生的想象、聯想。在這一過程中,老師重在開啟學生的思維之門,不可事事包辦,有些是代替不來的。有些課文可以完全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去體驗。
三、多樣化教學引導,提升學生參與熱情
語文一直是高考中的重、難點,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幫助學生找明學習的方向,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參與熱情的目的。首先,教師在提問過程中,要用鼓勵的眼神激勵學生,讓學生心中產生被關注的感覺,滿足學生精神世界的需求,從學生心中拉近師生距離。其次,教師要善于把握問題的難度,盡可能用提問的方式培養學生開放性的思維,推動他們個人學習能力發展的同時,點燃他們語文學習的興趣。對文章講解的過程中,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幫助他們在其腦海中構建起解讀文章的思維方式,為他們今后參與高考奠定基礎。另外,教師可以實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幾個人在一起對問題進行探究,幫助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共同成長,進而更好地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提升中專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四、合理利用教育資源,激發學習興趣
(1)中專語文教師在創建情境時要注意抓住學生的視覺或聽覺,可以使用一些較為強烈的感官沖擊,一下把學生的好奇心抓住,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如教授《我有一個夢想》時,可播放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碑前25萬人的集會上演講的視頻。可使得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更容易理解這篇課文的特點。(2)分析課文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分析文章階段,將信息技術引入語文課堂可使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以隨機性、靈活性、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語文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現給學生,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創設情境,使學生理解并進人情境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如學習《神奇的極光》一課,對什么是極光,極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顯得有點枯燥無味,印象也不能深刻。這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和網絡播放極光的影像,讓學生直接觀看極光的形、色及極光發生的過程,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探討極光發生的原理,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課文。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主動積極。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值得大力探討和研究的。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利用教育新理念,把握好學生的學習心態,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就能激發和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發展潛能。
參考文獻
[1] 張華良.淺議中專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2(30):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