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江 張鳳巖 秦冬梅
摘 要:通過臨空經濟發展促進大慶產業升級,對于加快推動轉型發展、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闡述大慶發展臨空經濟的必要性的基礎上,針對大慶臨空經濟的發展階段和特點,結合國家和黑龍江省政府的方針政策,從管理體制、融資渠道、項目招商、品牌建設、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大慶發展臨空經濟的對策。
關鍵詞:大慶市;臨空經濟;必要性;對策
中圖分類號:F562.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9-0103-02
臨空經濟作為新興經濟業態,已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研究表明,發展臨空經濟對拉動地區就業增長、推動產業集聚和產業結構升級以及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1]。大慶作為成熟型資源型城市,隨著石油資源的逐漸枯竭,大慶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加快轉型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展開研究的。
一、大慶發展臨空經濟的必要性
(一)發展臨空經濟,展示東北老工業基地新經濟窗口
規劃大慶臨空經濟,實現接替產業發展。百年油都大慶在完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謀劃城市自身可持續發展,依托城市獨特的優質資源要素——機場,發展新經濟形態——臨空經濟,擴展城市經營思路,在東北老工業基地進入全面振興的重要戰略期,致力于成為展示新經濟發展成果的窗口。
(二)發展臨空經濟,搶占黑龍江臨空經濟制高點
黑龍江省內共11個機場,僅哈爾濱明確提出立足空港發展臨空經濟并進行空港經濟區規劃,但是該區域建設緩慢并未形成規模,產業集聚與輻射力較弱。目前,黑龍江省尚未形成借助空港資源做大做強臨空經濟的典范。在此歷史機遇期,大慶可利用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搶占黑龍江省臨空經濟制高點;發揮產業集聚效能,吸納省內外優勢資源匯集,發揮領航黑龍江省臨空經濟發展的先導作用。
(三)引領大慶未來經濟發展,實現資源型城市轉型突破
2015年,大慶三次產業比重達到6.5∶65.4∶28.1,二產畸高,資源枯竭將使整個城市系統癱瘓;在大慶石油年開采4 000萬噸穩產期,依托機場新建契機,規劃臨空經濟,將為城市開辟可持續發展新路徑。臨空經濟高端性,臨空產業鏈各個環節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等特征將使大慶城市生命曲線保持平穩上升態勢。以臨空經濟作為大慶城市經濟發展引擎,打造環境友好、產業高端、國際知名的大慶城市新品牌,實現資源型城市向創新型城市轉型。
(四)推動石油產業鏈高端演進,構筑接續產業高地
石油開采業是支撐大慶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油化產業處于絕對支配地位,占80.5%。但以石油產業為核心的主導產業在產業鏈上存在著功能性缺失,難以形成高能級產業集群。從下游產業看,對主導產業產品進行深加工以及為主導產業配套的高端服務業發展不足,使區域經濟缺乏內生增長動力。通過發展臨空經濟,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及現代服務業創造條件,有利于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延長主導產業價值鏈,形成特色產業集群[2]。
二、大慶臨空經濟發展的對策
針對大慶臨空經濟的發展階段和特點,結合國家和黑龍江省政府的方針政策,從管理體制、融資渠道、項目招商、品牌建設、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大慶市臨空經濟的發展對策。
(一)分階段建立管理體制
起步階段適合采取政企合一型管理模式。臨空經濟區管委會需由市級領導直接授權,負責統籌協調臨空經濟區的開發建設工作。臨空經濟區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按照“市場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的模式,以資本為紐帶,推動財政投資方式的轉變,以實現臨空經濟區開發建設的快速發展。
發展階段的臨空經濟區采用政企分開型管理模式,管委會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行使政府的管理職權,主要負責宏觀決策,監督、協調和項目審批等,而開發公司作為經濟法人負責項目引進,經營各種基礎設施,包括招商、引資、合資合作和負責項目實施等。
(二)設立臨空經濟發展專項資金
依托大慶資金比較優勢,由市政府、油田公司、石化公司、煉化公司、高新區以及四縣五區共同融資,建立臨空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統一管理,滾動使用,用于機場運營、新辟航線補貼和支持臨空產業發展。另外,在融資渠道的開發中,首先要明確臨空經濟區各類建設項目的性質,盡可能地把資金來源市場化,以企業融資為主,以項目融資為補充,利用產權和股權出讓、經營權和使用權轉讓等方式融通資金,逐步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等多元投資主體、多渠道籌集資金的新態勢。
(三)實施“一個理念,三大策略和四個平臺”招商
大慶市臨空經濟發展中招商工作從整體上,應該包括“一個理念,三大策略和四個平臺”。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地方政府在主導招商中的積極作用,確定市場導向型招商理念;其次,要針對不同產業的招商策略(招商形象塑造策略、招商渠道拓展策略、招商方式創新策略)選擇相應的實現手段;再次,建立資源平臺、服務平臺、項目平臺、政策平臺四大支持性的平臺作為招商戰略實施有力的支撐條件;最后,要選擇合適的招商形式,以達到臨空經濟區招商的目的[2]。
(四)加強品牌形象設計和推廣
通過對大慶市臨空經濟“依托航空的高端化產業”品牌形象進行概括、組織和定位,以提升整體品位,獲得政府、社會公眾、潛在投資者的認知和合理評價。具體內容包括:大慶臨空經濟區的核心價值宣傳口號、大慶臨空經濟區的市民、政府、企業形象設計、大慶臨空經濟區的標志設計三個方面,并加強推廣。
(五)制定臨空經濟區優惠政策
在臨空經濟發展初期,對機場、航空公司、航線開航實施各類補貼或減稅政策。包括:鼓勵經大慶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認定的三資企業、跨國公司、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科研開發機構進入臨空經濟區投資創業,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再給予特殊的優惠;對入駐臨空經濟區的科研開發機構、高科技企業和三資企業,從企業獲得國有土地使用權年度起,五年內免收地方部分的土地使用費;對入駐臨空經濟區的科研開發機構和高科技企業,土地補償價格按當年土地價格優惠10%~20%。享受此項優惠的企業,由臨空經濟區管委會認定。
(六)明確城市定位與機場定位
做大臨空經濟平臺,必須合理規劃城市定位,實現與周邊地區城市的差異化定位。必須結合區域資源優勢,站在區域互補的角度上,因地制宜,錯位發展,推出一批特色項目,如大慶精神與鐵人精神教育基地、高端購物等,還可適當引入優質外來資源。這樣既避免了與周邊地區的惡性競爭,又很好地保證了臨空經濟的客流與物流基礎。
為服務城市定位,實現產業定位,在借鑒國外多機場體系中機場定位經驗的基礎上,將大慶機場定位為:客運方面,黑龍江省內的“國內干線機場”,服務于國內、國際航線、低成本航空、包機、公務機業務,逐步建設成為銜接國際門戶樞紐的重要機場。貨運方面,中國東北地區的“區域性貨運樞紐機場”,服務于國內、國際航空公司、快遞企業,不定期包機業務,逐步形成覆蓋我國北方、面向北美—北亞、全國領先的國際物流中轉集散基地。發展思路,“以客帶貨,客貨并舉,以貨為主”。
(七)豐富航線網絡
打造“密接三門、覆蓋三極、連通兩部、連接一地,發展三區,銜接三國”的航線網絡體系,形成高頻率連通三大核心城市,全面覆蓋三大經濟發達地區、基本連通國內重點城市,合理拓展中小城市的干支結合型航線布局。
密接三門:重點開辟、加密直飛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門戶樞紐機場的航線,通過連接三大門戶樞紐機場,形成覆蓋全國、連接國際和地區的航線布局。在口岸獲批之前,針對國際旅游、大慶石油海外技術支持服務開通客、貨運臨時國際包機業務,爭取機場季節性臨時開放。
覆蓋三極:在密接三門基礎上,通過開辟直飛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重點城市的航線,并以此為基礎,構建全面覆蓋我國經濟最發達地區的航線布局。
連通兩部:連通中部、西南地區重點城市,強化同中部、西南地區城市交通聯系。
連接一地:連接西北地區重點城市,成為加強區域經濟互動的重要保證。
發展三區:通過直飛和中轉的形式,構建連接港澳臺的航線布局,成為大慶國際化發展的重要保證。
銜接三國:積極發展連接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和韓國的國際航線。
積極發展旅游支線、包機業務:有重點地發展黑龍江省內重點旅游城市和東北地區重要的邊貿城市[2]。
(八)加強口岸建設
第一,盡快成立機場口岸申報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以市長為組長,組建航空口岸建設指揮部,加強對申報建設和開放航空口岸工作的領導。在口岸列入國家、區域口岸規劃后,設立口岸常設機構便于口岸申報及口岸開放后工作銜接。第二,抓緊編制口岸建設和發展專項規劃。委托專業機構編制專項規劃,為爭取國家、省的資金扶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進行大慶機場航空口岸“十三五”規劃、航空口岸可行性研究、資金預算等。第三,設立口岸建設和申報專項資金。口岸建設和申報過程中,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機場改擴建和“一關兩檢”機場現場聯檢綜合設施等項目。鼓勵航空公司開辟國際航班,對國際航線予以補貼。第四,積極同“一關兩檢”等相關部門協商,及時爭取哈爾濱海關、黑龍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公安邊防總隊、省口岸辦溝通協商等各部門的大力支持,確定口岸相關部門人員編制、機構選址和用地面積。在國際包機業務成熟后,向邊防總隊申請成立邊防檢查站大慶機場執勤點。第五,口岸申報與機場改擴建同步進行。大慶機場改擴建時按照國際機場標準建立,符合中遠程飛機起降標準,設立獨立的國際候機廳和綜合聯檢設施以滿足國際臨時包機業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