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娜
【摘 要】幼兒園是幼兒學習、生活、游戲的場所,幼兒教育應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的過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在他周圍——學校走廊的墻壁上、教室里、活動室里——經常看到的一切,對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義。這里的任何東西都是不應當隨便安排的。孩子周圍的環境應當對他有所誘導,有所啟示。我們竭力要使孩子所看到的每幅畫,讀到的每句話,都能啟發他去聯系自己和同學。”
【關鍵詞】特色 文化 健康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118
幼兒園是幼兒學習、生活、游戲的場所,幼兒教育應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的過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在他周圍——學校走廊的墻壁上、教室里、活動室里——經常看到的一切,對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義。這里的任何東西都是不應當隨便安排的。孩子周圍的環境應當對他有所誘導,有所啟示。我們竭力要使孩子所看到的每幅畫,讀到的每句話,都能啟發他去聯系自己和同學。”
可見,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幼兒的品性形成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效應。同時,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極大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
幼兒園校園文化是由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組成的有機整體,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認為,我們幼兒園把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精心布置校園環境,創設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我們的校園環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風格,特別重視校園人文景觀的建設,充分利用精美的雕塑、醒目的標語、優美的畫廊以及草坪和花木等,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以調動幼兒的思維和情愫,起到怡情勵志的作用。
比如在校園中種植樹木花草,設計林中小道,開辟果園,對土坪、草地、斜坡、樹木等自然景物進行布置:合理放置大型活動器具,在適宜的地方建造景點,使建筑物既體現自然美又體現造型美。我們在場地上放置一些廢棄物的藝術加工品;一些可以任由孩子們搬動的廢舊材料和自然物:如一些不規則地沙石、水管、木樁、板條、粗棒、輪胎等;大沙池中的玩沙工具也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利用各種廢舊物品制作的,這些材料刺激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和多樣化經驗,使他們在與自然環境的接觸中獲得均衡發展。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教學樓的功能,設計了不同主題的走廊、過道,實現了本土文化在環境中的應用,如海底世界廊、武術畫廊、動物世界廊、名人作品廊、各種職業圖片展示廊。校領導為豐富全園教職工的精神文化建設,花巨資精挑細選各類圖書器材,不斷完善圖書室、閱覽室、電腦教室的設施、設備,充實藏書量。并充分利用已有資源建設好校園廣播、宣傳欄、閱報欄等校園文化載體,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精心布置教室環境,創設個性化的班級文化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取班級名稱,同時更換教師稱呼,使其生動有趣、更富有藝術性。各班教室門口的家園聯系園地里的圖案設計精美,各類表格樣式設計美觀,懸掛張貼;教室內物品擺放美觀,講求實用性、裝飾性,教室內根據班級實際情況設置展示學生作品或教育成果的有特色的園地或專欄;班級建立了“圖書角、區域游戲”等活動區。對班級建筑結構中的一些必備裝置、設施,如消防窗、水管等進行藝術性裝飾,利用自然物、植物角和其他材料營造親近自然的親土氣息,同時投入一些原本不起眼的自然棄物,落葉、枯枝、老根、干草、硬果、種子、怪石、貝殼、雞毛……把教室裝點得生氣盎然,富有情調。
各班根據本班的特點創設富有藝術性的活動區,開設有:名畫欣賞、造型展示、陶藝秀、靈感創作區、表演區等,使幼兒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逐步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為展示藝術活動創設專用的墻面、區角等進行了美化,如,制作“多彩的音樂世界”、“奇妙的五線譜”、“小蜜蜂之歌”、“跳動的小手小腳”等墻飾,布置名人名畫、各種工藝品等以符合各活動室的特點,發揮活動室特殊藝術功能。
三、培育校園精神文化,加強制度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的靈魂,是育人目標的高度概括。通過校徽、校訓、校歌、校風、教風、學風物質載體表現出來,讓師生耳濡目染,受到校園精神的熏陶和激勵。因此建立校史陳列室、榮譽室,舉辦校史展覽、校慶活動等,增強師生對校園精神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
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學校重大事項的決策和實施,按章辦事,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學校管理實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學校形成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制度環境,促進廣大師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富于特色的人文環境
我園根據《幼兒園指導綱要》中的要求,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幼兒個性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積極開展園本文化建設,結合本土資源,創設幼兒園原本課程,積極推廣新童謠和兒童詩歌的活動。自編自制,廣泛傳唱,形成“學、編、說、傳、唱、演、畫、書、用”新童謠和兒童詩歌的熱潮。
組建幼兒藝術團,設立幼兒藝術興趣班,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藝術主題活動,如校慶活動、社區公益演出、藝術作品展覽、家園同樂才藝展示、故事會、幼兒藝術作品義賣等,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藝術愛好,張揚個性,發展能力。
樹立大教育資源觀,充分挖掘利用社區資源和家長資源。利用社區的各種場所、設施及自然資源開展各種藝術活動,另一方面采取“請進來”的辦法,特聘一些具有藝術特長的人參與我們的研究,充實師資力量。
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構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孩子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