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芳
摘 要 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恰當地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見識,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 多媒體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0031-01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內容豐富多樣,涉及到方方面面。使用好多媒體,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功能,已成為現代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多媒體教學中,我們使用美麗的圖片,生動的動畫,悅耳的歌曲等等,可以使語文語文教學變得輕松自在,效果顯著。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激發課堂生命與活力,可以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看、去想、去問、去探求,為學生提供了思維摩擦與碰撞的環境,它突破時空的特點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了更為開放的舞臺,對實現語文教學過程的立體化、最優化,最終“活”化具有顯著作用。就我個人的經驗看來,多媒體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我們的教學環節產生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讓學生觀看課文相關視頻,聽相關音頻等,把學生帶入課文情景,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積極進入角色,身臨其境,有效的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望和感受課文的好奇心,從而很好的把他們引入課文,進入課文,自覺地投入到閱讀課文的環節中。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就在孩子們濃厚的興趣里進行,同時學生在興趣中掌握的知識也很牢固,對主題的理解也很透徹。
二、學習新事物——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與鞏固
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插入相關知識點的課外延伸內容,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多知識點的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幫他們能聯系實際生活,把知識點內容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他他們把知識點了解得更透徹,鞏固的更牢固,從而把課本知識變成了學生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積累,有效的把知識輸送給學生。當涉及的內容對孩子們來說很陌生時,讓學生通過多媒體來了解,比用語言表達要容易的多,學生的理解也透徹的多,多媒體使學生學到了以前課堂難以學到的東西。
三、突破難點——讓學生恍然大悟
很多教學難點,在教學時,我們總會感到力不從心,不知如何向學生表述,單一的言語顯得蒼白無力,學生也聽著乏味。如果我們結合多媒體進行講解和引導,就能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中明白知識,理解知識,讓一些生澀難懂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淺顯易見,從而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和阻力,也讓我們的講解變得輕松。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卻很豐富。在平時教學中,我們經常把語文當作純工具性的東西,對語言做靜態的分割,做技術上的分析,不注意用語言中所包含的豐富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或者語文教師為了說明或闡述一件事物,往往千方百計地根據課文內容用口頭語言結合身體語言進行描繪,頂多制作圖形或簡易的模型來輔助,但有時因為種種原因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鼓勵和引導學生發掘語文字中的情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
四、拓展——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認識
語文是一門內涵極豐富、主體感極強的學科,語文課堂教學也是一門立體式藝術。傳統的語文觀認為語文只是文字的組合,因而只須注解文字,體悟內涵即可。傳統的語文教師也只憑著一支粉筆、幾幅圖畫就能馳騁于三尺講臺之上,一堂堂精彩的語文課就這樣產生于平凡的粉筆和尋常的課本中。但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對語文課的要求日漸提高,對人才的要求也越趨全面,我們不能再墨守成規。于是,多媒體能夠把大量直觀材料展現在學生面前,能呈現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全過程,使教學中空間、抽象、費解的概念變得具體、直觀、易理解。而且它還能將教學內容與學生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聲、畫交融,給學生創造交際的氛圍,加強語言信息刺激,引發學生思維的欲望。
電教手段使語文教學變得靈活多樣,豐富了課堂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它不僅可以模擬文章環境,使學生在聽到聲音的同時,看到相關的真實畫面,實現語畫同步,聲情并茂,它還能化抽象為具體,使教材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充分結合,邏輯性與直觀性并重,創造出豐富生動的學習環境,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富于聯想,樂于表現,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得他們能更好的學會語文,能更加的喜愛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