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訓是提高創業指導教師質量的重要途徑。本文分析了民辦高校創業指導教師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有助于改進民辦高校創業指導教師培訓工作。
關鍵詞:民辦高校;創業指導教師;培訓
民辦高校創業教育的質量主要取決于創業指導教師的素質和能力。要取得較好的創業教育效果,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活力,創業指導教師就必須具備較高的創業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熟悉企業的運作,這需要專門的培訓來完成。目前,民辦高校創業指導教師培訓不能滿足創業教育的需要。加強創業指導教師培訓對民辦高校創業教育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 民辦高校創業指導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
1.1 資金不足束縛了創業指導教師培訓
民辦高校在辦學初期主要是以聘請兼職教師為主,不需面對兼職教師的培訓。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以后,民辦高校需要擁有自己的專職教師隊伍,這就增加了辦學成本。目前,民辦高校仍處于基本建設階段,為了自身的發展,民辦高校按照國家建設標準將依靠學生繳納的學費收入大量用于急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如解決校舍、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等問題,投入在培養教師方面的經費較少。另外,民辦高校教師流動性大,一些辦學者由于自身利益和觀念問題,對教師重使用輕培養,不愿為他人做嫁衣而壓縮培訓經費,經費短缺制約了創業指導教師培訓。
1.2 民辦高校缺乏創業指導教師培訓規劃
“用養結合”是教師培養的基本原則,對創業指導教師進行培訓,既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要。很多民辦高校培訓機制不健全,缺少教師培訓政策和培訓規劃,對創業指導教師的培訓也多是隨機的、局部的短期業務知識培訓,缺乏創業專業知識的系統培訓和實踐鍛煉。在培訓后,也缺少對培訓的效果評估和質量監控,從而導致培訓流于形式,培訓質量不高。
1.3 民辦高校教師對創業教育培訓缺乏動力
民辦高校創業課程師資匱乏,創業課程多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由于民辦高校教師少,承擔的教學任務重,兼任創業課程的教師大多不愿放棄本學科教學轉而專門承擔創業教育教學,認為從事創業教學是舍本逐末,對創業教育培訓缺乏動力。另外,一些民辦高校教師打工思想嚴重,職業發展意識較弱,自我更新意識差,培訓主要依賴學校,自我培訓投入不足,沒有進入自覺培訓狀態。
1.4 創業指導教師培訓資源不足
國家對高校創業教育非常重視,各級部門為了培養創業教育師資力量做了較多的努力,但教育部舉辦的創業導師培訓要求參與者的條件較高,民辦高校教師參加者較少;省級教育部門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的培訓多為創業入門方面的培訓,培訓內容不系統,針對性不強,不能滿足創業教育系統教學的需要。
民辦高校創業指導教師匱乏,利用老教師對新教師“傳、幫、帶”的校本培訓難以進行。
創業教育網絡培訓資源短缺,如創業在線課程、創業精品課程等網絡資源少,不能滿足創業指導教師培訓的個性化需求。
2 國內外民辦院校師資培訓經驗借鑒
2.1 美國社區學院教師培訓
美國社區學院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和發展,每年劃撥一定的經費,專門供專職教師進修和培訓。短訓班和討論會是社區學院最常用的培訓方式,主要解決教師實際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一些學院加強與附近大學的聯系與合作,鼓勵教師去附近大學選修相關課程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還與企業合作,把教師安排到企業工作崗位上去鍛煉,使教師通過實踐來獲取知識和技能。
社區學院還利用基金會、州的支持資金開展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為教師通過期刊雜志、網絡等途徑獲取教學資源提供方便。
2.2 澳大利亞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教師培訓
澳大利亞政府要求擔任技術與教育學院的新教師必須取得培訓行業四級證書。教師必須經過一系列相關的培訓,通過所有考核后才能獲得資格認證。教師培訓內容非常豐富,涵蓋教學材料準備、教學過程實施、教學效果反饋、實施考評等各個方面。培訓考核按照職業教育考核辦法進行,環節復雜,教師不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則很難通過。學校會減少新進教師工作量,安排教師聽課和參加教研活動,以及去鄰近學校觀摩教學。經過一系列的培訓后,教育部門和學校對新教師進行評估、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擔任教師工作。
為了彌補師資的不足,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從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中按標準選聘和培養兼職教師,這些教師一邊任教,一邊到大學教育學院接受師范教育,以獲取教師職業資格證書。
2.3 上海市、福建省民辦高校的教師培訓
上海市面向民辦高校教師開展“強師工程”,每年投入大量專項經費用于教師培訓,以培養提升民辦高校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和提升行政工作人員教育教學管理能力。
福建省將民辦高校教師納入省高校教師各類培養培訓的專項計劃,依托省重點建設高校建立若干個培訓基地,分期分批對民辦高校教師進行輪訓,所需經費從省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專項資金中支出。
2.4 香港地區民辦高校的教師培訓
香港地區的民辦高校教職員培訓由“教職員培訓委員會”統籌安排,舉辦校內培訓課程,并撥專款供教學人員參加各種研討會,以及在本地或到海外進修。
3 關于民辦高校創業指導教師培訓的建議
3.1 政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財政支持
教師在民辦高校或公辦高校工作,都是在為國家培養人才。政府要切實保障民辦高校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福利保障,才能使民辦高校獲得與公辦院校一樣的優質教師資源。同時,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促進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之間教師的相互流動,以公辦院校的優質的創業指導教師資源帶動民辦高校創業指導教師質量的提升。
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民辦高校創業教育的要求,以硬性指標和措施保障民辦高校重視創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民辦高校加大對創業指導教師培訓的力度以滿足創業教育的需要。
針對民辦高校培訓經費不足的問題,政府可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國內部分地區的經驗,制定相關政策,采取必要措施,對民辦高校創業教育師資采取多種形式的扶持與資助,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業指導師資隊伍。
3.2 政府和高校加強創業培訓資源建設
我國的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創業培訓資源較少。政府可從政府相關部門、高校、企業組建創業培訓教師團隊,也可根據標準認定高校創業培訓師,形成培訓師資梯隊,為創業指導師資培訓提供更多的培訓師資資源。搭建遠程培訓平臺,構建開放型的創業教育網絡,加快網絡課程建設,豐富培訓內容,以此滿足民辦高校創業指導教師自我培訓的便捷性和針對性。
3.3 民辦高校健全創業指導教師培訓制度
民辦高校應健全教師培訓制度,為創業教育師資培訓提供必要的條件和保障。一是根據本校的辦學特點和創業教育需求制定有計劃、有重點、長期性的教師培訓方案。二是制定教師培訓考核評價制度,對參加培訓的教師給任務,壓擔子,增強創業指導教師培訓的績效壓力,克服受訓教師出去“散散心”、為培訓而培訓等消極培訓現象。三是建立培訓專項經費使用制度,報銷教師培訓的相關費用,為創業指導教師培訓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
3.4 拓展創業教師培訓方式
民辦高校可充分利用辦學靈活的優勢,利用多種渠道培訓創業指導教師。一是支持創業指導教師參加校外培訓,派遣教師參加培訓班學習,支持教師到企業去實踐。二是鼓勵教師充分利用創業教育網絡培訓資源,促進創業指導教師的自主性培訓和個性化培訓。三是加強與附近大學的聯系與合作,聯合開辦創業指導教師培訓班,借助其他學校的資源來優化自己的創業指導師資隊伍。四是聘請優秀企業家、技術專家、經濟管理專家、風險投資家等校外優秀人員來校授課,并建立校內創業指導教師與外聘教師相互培訓制度,以促進校內教師和外聘教師的共同提高。
3.5 加大創業指導教師培訓力度
針對民辦高校教師流動性大的特點,創業指導教師培訓要擴大培訓對象范圍,讓更多的教師接受創業理論知識和走出校園,開闊視野,這可以避免因教師流動出現創業教育師資不足的問題,也可以促進專業課程與創業課程的有機結合,以適應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需要。
對有意愿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民辦高校可加強崗前培訓,豐富培訓內容,重點培訓新教師的創業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對已經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加大參加高層次培訓的支持,以形成合理的創業教育師資梯隊。
參考文獻:
[1]呂春燕.河南省民辦高校教師培訓現狀調查與分析.中國電力教育[J].2011(9).
[2]陳瑞鵬.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中國校外教育[J].2013(12).
[3]王維坤.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出路——以遼寧省民辦高校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14(1).
[4]柴蕾.創業教育下的高校教師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3).
作者簡介:
董家強(1969—),男,河南羅山人,講師,研究方向: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