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紹榮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0127-02
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對幼兒語言的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應該以一日活動為途徑,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幫助幼兒積累運用語言的經驗,培養幼兒的聽說能力及交往技能,促進其情感、思維、社會參與水平的和諧發展。因此, 結合幼兒園一日課程的實施, 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在談話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一)晨間活動中的談話
作為教師,首先要親近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和藹可親,和老師之間沒有拘束感,敢于說話。其次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激發幼兒說話的愿望。如晨間活動的時候,我們根據幼兒來園的不統一性,分別和孩子交流,如“今天你吃的什么飯?”“昨晚在家和媽媽爸爸一起做的什么事情?”等等,開始的時候, 孩子還是老師問一句他們答一句,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的話語漸漸地多了, 有時候不用老師問,他們都能愉快地來告訴我們,告訴同伴。針對那些平時不太愛說話的孩子,教師有目的性的和他們談話, 聊天, 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出來, 這樣每個孩子的語言都得到了鍛煉,獲得了發展。
(二)生活中的談話
在進餐、吃飯前洗完手的孩子回到座位上可以和同伴說說話,講講自己在教育活動中的收獲或者自己的疑問等等,利用這個簡單的回顧,教師有針對性的和孩子進行一些談話互動,鼓勵幼兒在常規秩序井然的情況下,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二、在教育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一)在音樂活動中滲透語言教育
生活中處處有音樂, 特別是大班的孩子, 能根據音樂自由的舞動,學習歌曲的積極性很高而且學得很快。如:在音樂欣賞中, 我們通過給幼兒展示一段音樂, 讓幼兒盡情地想象“在這段音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用什么樣的語言把它的意境講述出來?”活動中,我們給幼兒一個充分的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幼兒的思緒盡情地飄揚,用完整連貫的語言進行講述,教師作為傾聽者記錄孩子想象的軌跡。
(二)在美術活動中滲透語言教育
1.重視幼兒自己作品的講述
在每一次的美術活動或美工活動結束后,我們都會拿出足夠的時間來讓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要求幼兒能清楚地說出自己畫的是什么?是用什么顏色畫的?這幅畫有什么含義?
2.學會正確評價他人的作品
在生活活動中,我們嘗試引導幼兒用準確的語言評價他人的作品,如:她的作品為什么好?好在哪里?你從這幅畫中學到了什么?有什么值得大家借鑒的地方等等?通過這樣的提問, 讓孩子能夠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講述和評析, 從而達到能大膽講述及評價作品, 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既培養了孩子的繪畫能力,又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在區域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一)給幼兒大膽講話的機會
以前在玩區角活動的時候,規則都是老師說小朋友聽,因此難免會出現一些幼兒覺得規則不合理而出現不配合的情況,于是現在我們每新增一個活動區或投放新的活動區材料的時候,先請全班幼兒一起討論:如何玩這個活動區,應該制定什么樣的規則,遵守什么樣的秩序,全班幼兒集思廣益,然后分組說出自己的意見,全班討論后決定哪個最合理就采納哪一個建議,這樣每個幼兒都有表達的機會。
(二)教師多一些啟發式的提問
在活動區游戲中, 教師的提問至關重要, 簡單的一句話就有了活動的目標, 如對積木區的幼兒說:“你想去積木區玩什么?想想你搭建的高樓是什么樣子的?你準備和誰一起用什么樣的積木來拼搭?”這樣孩子在玩的時候就會按照自己的預定方案進行搭建,同時他們也會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及創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交流分享。
(三)區域間語言的交流
孩子在玩區角游戲的時候,教師先拋出問題,引導幼兒:“家里來客人了,我們趕緊去超市買點東西吧?”通過教師的引導,幼兒慢慢地進入了角色,在游戲中能大方地進行語言的對話和交流。當客人經過的時候,能完整清楚的給客人介紹菜譜及本店的特色,服務周到有禮貌。
四、在戶外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園的語言能力
(一)傾聽幼兒說話
當幼兒向教師說某件事時,教師不僅要注意傾聽幼兒語言中的詞、句,更應關注幼兒語言中所傳達的信息。當教師對幼兒所說的話表現出興趣,并嘗試著了解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時,幼兒就會有更大的興趣同教師說話,更加努力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二)提供幼兒可談論的真實環境
幼兒一定要在真實的情境中才能有話可談。比如,教師與幼兒圍繞某個主題,交流先前的經驗、參觀、訪問,然后再將探索來的經驗和感受進行交流、分享,并用各種方式進行表現,這些都是幼兒可以談的真實環境。
(三)重視幼兒與幼兒之間、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談話
幼兒彼此之間的交談,不僅是他們交換意見的方法,也是他們語言能力增強的途徑。幼兒之間的交談可以幫助他們將想法轉化成詞句,從而提升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在與幼兒交談的過程中,應避免將自己定位為教導者、告誡者。交談可以在集體活動中進行,如小組學習討論某個問題,分享某個活動的經驗,或是探索某件物品等,也可以運用能夠引發對話的問題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