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剛
【摘 要】地圖是高考地理命題不可缺失的元素。在高三地理復習中,如果對地圖部分知識復習策略得當、方法合適,能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讓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產生一個質的飛躍。在高三學生應當熟悉地圖基本知識、地圖及圖表的表達形式及判讀方法。
【關鍵詞】高三地理 地圖圖表 復習 策略 地圖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134
地圖是地理教學的第二語言,是創設問題情境的主體信息載體,是地理學科素養與能力考查的核心內容,已成為高考地理命題不可缺失的元素。在高三地理復習中,如果對地圖部分知識復習策略得當、方法合適,能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會讓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產生一個質的飛躍。
一、熟悉地圖基本知識,學會識讀地圖
地圖知識是學習地理的基礎知識,在各種考試中,地理問題的設計離不開相應的地圖作背景。因此,正確認識地圖,可以使得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要想學生在識圖上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須讓學生熟悉歷年高考地理試題考查的圖表類型及表達形式。
(一)圖表基本類型
1.區域分布圖:這類圖用各種圖例、文字、數字等來記載和傳遞地理信息,是地理學科最為基礎的圖形,也是地理學科考查的重點內容,如:各類政區圖、地形圖、資源分布圖等。
2.數據統計圖:這類圖是從定量到定性的分析過程,包括柱狀統計圖(有縱向的和橫向的)、點狀坐標圖、曲線圖、折線圖、圓形(扇形、餅狀)百分比圖、金字塔圖以及統計表格等。
3.等數值線圖:突出“以線釋理”,多用來反映地理要素的時空分布特征,是反映某地理事象在一定地域內存在和發展的規模、范圍、等級或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地圖。
4.地形剖面圖:是以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轉繪成的一種平面直角坐標圖,它是用二維空間表示三維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能夠顯示地表形態和地勢起伏狀況。
5.地理示意圖:最常見的是顯示地理事物空間關系、地理事物形成過程的示意圖,通常借助線段,特別是帶箭頭的線段將有關地理事物的形成機制、內部結構、外部特征、發展趨勢等組合成圖。
6.地理景觀圖:所反映的區域較小,具有時間屬性,能夠反映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
7.變式組合圖:這類圖由于受教材或地圖冊中的圖像所載區域、信息量、比例尺等因素限制,命題者通常采取裁減、變形、抽取、疊加等方法進行圖像變異。
(二)圖表的表達形式
圖表表達的形式有:點、線、面、箭頭、形象符號、注記說明等,熟悉圖例及圖例的文字說明是入題的關鍵。點——常表示城市、港口、礦區、工廠、旅游點的位置或地理事物的起點、終點等;線——有經緯線、等值線(等高線、等壓線、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鹽度線等)、交通線、生產網絡線等;面——指工業區、農業區、氣候區、大洋區等;箭頭——自然要素運動方向(河流流向、地球運動、洋流、大氣等),區域生產要素流向(原材料、零部件、技術、市場信息等),工藝流程等;形象符號、注記說明——考題材料設定。
二、掌握判讀方法,準確獲取地理信息
在高三復習備考中,要讓學生重視地理圖像判讀,通過閱讀、使用地理圖像和繪制簡易地圖,掌握分析地理圖像的基本方法,逐步培養從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判讀地圖,并具有一定的圖文轉化能力。讓學生能根據圖中的有效信息判斷地理事物的特征,是取得高分的關鍵。下面是地理圖像的判讀應注意的方面:
1.判讀坐標圖,先要看縱橫坐標的數值與含義,找出其揭示的規律;判讀等值線圖時要看等值線的遞變、走向、疏密、彎曲、極值分布區;判讀地圖時先看地圖三要素,掌握地圖上的方向和比例尺表示方法,了解常用圖例、注記。
2.經緯網圖是各種地圖特別是區域圖的基礎,在學習任何一個地理區域時,首先應該先熟悉它所處的經緯度位置,這樣才能分析判斷出該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特點。
3.判讀日照圖,主要考點有:地理緯度、所在南北半球、季節或節氣、日出與日落時間、晝長(或夜長)、日出與日落方位、物體影長(樓房間距)、物影方向、太陽能熱水器安裝角度等。但無論考查什么內容,都可以按以下基本思路解答:①確定南、北半球;②判定晨線與昏線;③判定南北半球的季節(節氣);④判定太陽直射點位置;⑤確定已知的時間。
4.等值線圖的判讀:①等高線判讀地形種類(山地、盆地)、地形部位(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坡度陡緩、確定水庫壩址、選擇交通路線、繪制地形剖面圖等。②等溫線判讀南北半球、海陸分布、季節、洋流流向及性質、地形特點等。③等壓線判讀氣壓場(高低氣壓、脊、槽、鞍部)、風向和風力大小、天氣狀況(低壓槽有陰雨天氣、高壓脊為晴朗天氣)等。
5.統計圖表的判讀:閱讀圖例和文字說明,了解圖表相關的地理項目及組成要素,對比各地理要素的比例及其大小關系,歸納總結地理事物的結構特征,注意曲線、折線、直線等分析地理事物之間的相關性,直、折線變化的起點、終點、轉折點、極端值的特殊變化,對地理事物的結構特征進行分析評價,按照題目要求分析原因、結果及影響。
此外,還要注意地理圖與圖、圖與表之間的轉換:①圖圖轉換,如將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平面圖轉換為立體圖、表格圖轉換成曲線圖等;②圖文轉換,將文字、數字信息轉換為圖像信息或者將圖像轉換成文字、數字信息,無圖考圖;③內容疊加,將若干圖像內容進行疊加,使圖像變得復雜,要求學生能排除干擾,獲取有效信息。
三、加強學生地圖能力的培養
高三一輪復習,教師必須重視地理圖表的教學,讓學生學會讀圖、析圖,理解、記憶地圖,學會在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地理信息。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地圖能力。
1.養成習慣,形成規范。地理圖像判讀能力的培養是不能速成的,因此,在平時學習中就應該有意識地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及圖文互換、圖像轉化等習慣,形成判讀、用圖的規范。
2.化整為零,專項突破。高三第一輪復習和第二輪復習的策略是不同的,第一輪復習應注重知識的逐一落實和過關,進入第二輪專題復習后,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就各類地理圖像進行專題復習。
3.針對訓練,舉一反三。地理圖像題浩如煙海,所以不能用題海戰術,應該根據平時訓練的情況,對典型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通過舉一反三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
總之,學生在復習備考中應樹立地圖意識,養成用圖習慣。教師應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促使學生心理地圖的形成,讓“死”圖變“活”圖,以圖為“境”,開啟思維、拓展視野,強化地理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