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0076-01
記得有位德國數學家曾經說過:“數學是除了語言與音樂之外,人類心靈自由創造力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而且數學是經由理論的建構成為了解宇宙萬物的媒介。因此,數學必需保持為知識,技能與文化的主要構成要素,而知識與技能是得傳授給下一代,文化則得傳承給下一代的。”這句話道出了數學的精髓所在,數學是激發人類創造力的基礎學科,所以學好數學仿佛變得迫在眉睫。
中學階段,本是一個人能力形成的關鍵階段,當眾多的富有責任感的老師打著為學生負責的旗號把眾多的課業負擔強加給學生的時候,處于弱勢的學生也只有放棄自己的所有愛好來完成老師的作業,不得不犧牲自己的童趣,把大量的時間消耗在無聊重復的題海戰術中,本來應該是學生自發的、主動地學習,最后變成了強迫的,被動的學習,就連課前的預習也是因為作業的驅使。所以很多自學能力差的學生會覺得:初中數學成績很好啊,為什么上了高中,數學反而學不明白了呢?因為高中的學習是主動的,所以那些有自制力和自學能力的學生,成績往往會好一些。可是當我們給學生很大壓力的時候,自己是否想過,很多高分低能的學生也由此產生,如果沒有了傳承,沒有了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我們的課堂會不會缺少些什么呢?所以,教師的作用體現出來了,教育本來是一門科學,所以需要用科學的方法來對待,有一個德國的中學校長到我們國家來考察時說過這樣的話讓我記憶猶新:“中國學生的考試成績是世界一流的,但你們卻不得不拿自己的錢來買我們生產的東西。”我們不能培養一些單單只會考試的學生,還應該在中學階段培養他們的一種能力。我一直認為有句話說的很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高中階段,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不能把一些現成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而是應該培養學生這種自己歸納,自己總結解題方法,甚至可以一題多解的能力,超越教師,而不是事先在教師規定的框框里去完成一道數學題,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課堂上,我很希望能看到學生羅列出多種解法,甚至比我的方法簡單多的方法,我也鼓勵他們這樣做,因為這樣不但可以增加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和動力,還能充分鍛煉他們的思維,而不是培養出一些所謂的高分低能的學生,我不希望看到我們中國的學生在國際學科競賽中獲得的金牌越來越多,多次排名世界總分第一,充分的證明了中國人的聰明,但我們離諾貝爾獎卻越來越遠。我們的學生應該具有“科學家的思維,外交家的智慧,軍事家的勇敢,政治家的膽魄。”
我認為:優秀是鼓勵出來的,教學的藝術不僅在于傳授本領,更重要的是要善于鼓勵和鼓舞。尤其是對于學困生和那些默默無聞的中等生,這些人常常是我們課堂上容易忽視的人群,記得有個笑話說:數學課就是老師和學霸在做秀。好像跟他們無關,其實不然。每一個人都是課堂的參與者,如果我們的課堂只是為了少數的學霸而設定,出發點是不是高了點呢?應該讓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這樣也不會把課堂變成教師的獨角戲,也有利于中等生們找回信心,把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就是這樣吧?!記得在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時候,有一名學生,頭腦很聰明,反應很快,甚至一些難題到了他的手里都能迎刃而解,可是一到考試成績總是上不來,甚至班級數學成績前幾名都進不去,于是有一次我跟他談話,我對他說:在我心里,咱班的最高分應該是你,因為無論是在課堂上得表現,還是作業的完成情況,還是對于我提出問題的反應,你都是班里最好的,所以我以為你能是班級里的第一名,這才是我心目中的你,但為什么不是你?什么原因呢?他跟我說,老師,你看著吧,下次考試的第一名一定是我。于是在不久之后的一次考試中,他果然得了第一名。所以,老師們,可能我們有意無意中的一句話會改變學生的一生,珍惜吧,用我們的小教鞭時刻鞭策著學生前進,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他們以鼓勵,不要吝嗇我們的語言,這樣也會讓他們覺得人生還是充滿了希望的。不要輕易的放棄一名學生,或許我們的不放棄可以改變他們的一生。后來,那名學生也勵志要成為一名教師,用他自己,去影響更多人。
所以,所謂數學,其實并沒有多難學,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鍥而不舍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學好它,給自己信心。加油吧,讓我們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高中階段的學習中,相信即使是高考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