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超芬 余莉華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0117-01
當人們談起農村,可能就會想到山路彎彎,大樹參天,小鳥嘰嘰……一幅迷人的大自然美景。其實農村的孩子也像這大自然一樣天真爛漫,這一切都富有音樂的旋律,農村的音樂更是一片扣人心弦,妙趣橫生的天地,而農村的音樂教學卻有著需要探討的問題。
一、學校應當轉變思想觀念
目前,鄉村的許多中心小學仍沒有專職技能教師。這可能是因為:在領導眼里,專門配備音樂教師或其他副課教師是浪費人力,讓教師既教語文或數學,又兼音樂,是一種更好的“統籌安排”;在教師的眼里,認為鄉村音樂教學,是被人所遺忘的。當了專職教師就好像埋沒了自己,更不用說什么出頭之日,難免會有幾分傷感。就這樣農村音樂教學空白更多。殊不知,這里的學生們是多么地喜歡上音樂課,可是每次上音樂課,卻叫他們很失望。越來越重的負擔使他們也不得不“副”從主便。所以我認為,作為校長、領導或者任課老師,要從思想上轉變觀念,給學生上音樂課的權利。
二、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專業化
在目前我縣的小學教師隊伍中,專任音樂教師很少,專業的音樂教師就更少了,很多小學生很少上他們很喜歡的音樂課,新課程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同時新課程對音樂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樂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在當前音樂課程改革的實踐中顯得尤為重要,這是新課程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音樂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充滿生命力的、千差萬別的學生,傳授的內容是不斷發展變化著的人文和音樂知識,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師要以一種變化發展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對象、工作內容,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職業水平。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探討育人規律、反思自身的教育實踐而成為教育的研究者,教師不再是教書匠,而是向學者型、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發展。要求教師由知識傳遞者轉變為教育實踐研究者。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僅僅把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把教師教育作為一種職業定向或職業分配就己經遠遠不夠了,當代青少年的培養需要的是專業化的教師。由于教育與知識創新的密切聯系,就使得教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面臨著深刻的歷史性變革。這種變化體現在教師身上,就是教師不僅僅是傳統地傳授知識,而且要全面地培養學生的素質,特別是他們的創新意識與能力。
三、小學音樂應當改進教學模式
我的小學生涯也是在農村度過的,因此,我仍然清楚地記得那時上音樂課,老師從不教歌譜。總是“您”教一句我們跟一句地學唱歌,這樣單調、古板的教學模式,難怪學生唱準的沒幾個,也難免這些學生會五音不全?,F在,我以教師的身份走向農村,卻發現仍有些音樂教師仍用這種模式教著這些天真爛漫,很賦天性的孩子。我開始犯疑,難道在這日新月異的年代里,我們的音樂天地卻是一同往昔的嗎?我有點不寒而栗。假如再這樣一如既往地教下去,音樂將會與時代同行嗎?結構混亂,且教師隨意增刪教學內容。這個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因為教材中的有些內容對于農村的孩子確實有困難。對此,我想談以下兩點看法:
(一)音樂課的結構安排要科學。音樂教學跟語文數學一樣有一定的結構,當然這是一般形式。一般為: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并注意:一般欣賞內容不與教學新歌安排在同一課時;節奏訓練要么放在課前,要么放在教學新歌之后,聽唱訓練與視唱相結合進行。一、二年級不要求唱會整首歌的曲譜,一般以唱游形式為主。
(二)教師要力求教學方法多樣化。雖然上音樂課是孩子樂意的,感興趣的,但也會碰到枯燥乏味的內容,這時就需要老師及時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啟發調動。如在教學基礎知識時,要用鮮明,直觀的形式進行教學。如用臺階的高低表示唱名中音的高低,用譜表上的音符在鍵盤上的位置對照圖幫助學生識別音的高低;用三角鐵和舞板的發音說明音有長短;在教學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可采用線的長短示意,這樣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在教學樂句時,可采用視唱法與聽唱法相結合進行,碰到六度音程或七度音程,可以用打手勢進行。這樣化難為易,學生就學得輕松。
總之,在當前音樂新課程改革實踐中,要求的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教師,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教師;不僅是高起點、高學歷的教師,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教師。因此必須促使音樂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讓教師成為學科的專家,成為教育的專家,讓教師的專業成為不可替代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