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靜 邵金林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0128-01
班級文化建設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法制意識、審美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等人文素質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班級精神文化作為班級文化的靈魂和核心,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和深層結構要素,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良好的班級文化是班級開展一切活動的基礎,和課堂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搞好高中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意義重大,必須加強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一、培養(yǎng)班級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
首先,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是培養(yǎng)班級凝聚力的主要方式。通過組織開展各式內(nèi)容廣泛、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學生思想修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各種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促進學生的自主參與,促進學生之間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協(xié)作,增進彼此友誼,進而升華為集體感情。充分利用校運會,讓學生本著鍛煉、超越自我的精神,充分挖掘班級每一成員的潛力,調動全班的積極因素,成立了“競賽組”“后勤服務組”“宣傳報道組”,提出“不求第一,但求做得最好”,盡展我班的拼搏精神、體育道德精神、團結互助精神,這次的運動會,班級組織工作表現(xiàn)最活躍和最井井有條的,同學的加油喊聲非常熱烈和鼓舞人心,每一個運動員都安排專人的跟蹤服務,無論勝者還是敗者歸來都有熱烈的掌聲,經(jīng)過全班同學齊心協(xié)力的努力,我班取得入場式第一名,團體總分第一名,這些成績出乎我們的意想之外,極大鼓舞全班同學的志氣。我就及時的利用這次運動會,引導他們有些事只要我們用心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要相信自己,要敢于超越自己,相信自己能行。通過這次運動會的洗禮,同學們對參與各類課外活動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重在參與精神;達到不斷超越提高自我,同時為班級爭取榮譽,這些活動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為班級凝聚力建設搭建了橋梁,又使學生心情愉悅,對班級產(chǎn)生了自豪感、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其次,在班級管理中,知人善任,激發(fā)每個同學的學習和工作熱情,組建積極向上、能力強的班干部隊伍,有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通過各種角色設置,使每個學生在集體中都有一定的職務,都有自己滿意的角色,這樣一來,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支精練有熱情有組織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隊伍對班級凝聚力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班團干的選拔通過“競選上崗”,對班干部嚴格要求,樹立班團的形象,提高班干部的威信,給班干部以“自主權”放心讓他們?nèi)プ龉ぷ鳎乙蟀喔刹慷ㄆ陂_小結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成立“各個學科攻關小組”,讓學習好的同學在班里樹立榜樣,帶動全班同學的學習,這樣促進同學間的關系,推動學風的建設。
二、培養(yǎng)學生如何做人
首先,注重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注意“言傳”和“身教”。利用主題班會,如學習洪戰(zhàn)輝事跡,是對學生進行一次心靈的洗禮,是一次生動的挫折教育課。讓學生對某一社會問題進行討論或者看錄像等教育學生具有民主與法制的觀念、有責任感;教育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關心他人可以從關心自己的父母開始,關心身邊的人,關心集體,關心學校,關心班級,關心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興旺,關心人類的前途命運,關心我們賴以生存的的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平衡、能源危機等問題;把學生真正培養(yǎng)成有開放頭腦、寬闊的視野、博大胸襟、平衡的心態(tài)、高遠的志向,富有責任感的新一代。
其次,建設班級精神文化要注重誠信教育。利用主題班會對校園、班級的有違“誠信”的行為進行討論,引導學生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強化“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道德觀念,形成誠信者人人夸,不誠信者遭鄙視甚至受懲罰的班級道德氛圍,使學生們學習一些關于誠信的知識,引起學生對誠信問題的關注。
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雖然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高低、表現(xiàn)形式、顯露的早晚等各不相同,雖然有的學生的成績不一定優(yōu)秀,雖然有的學生在老師眼里看來是不循規(guī)蹈矩的,不聽話的,喜歡自作主張,別出心裁、標新立異的等等,應關注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肯定自己。如成立各科的“學習研究小組”,引導學生大膽地讓學生去“做”,去“嘗試”,解放學生的雙手,解放學生的大腦,幫助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生存。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發(fā)展的最佳途徑,從而造就出會觀察、會思考、能獨立面對困境、能獨立生存的新一代。重視每位學生的進步,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項,抓住每一個教育良機,適時表揚、鼓勵,體貼后進生,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強心,建立學生德育檔案,使學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