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華
【摘 要】服裝專業是中職的基礎專業,其目標是培養從事基層的服裝工作人員。要提高服裝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即專業技能及文化素養。本文主要探索提高中職服裝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方法,力求對相關任課教師有所啟發與幫助。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院 服裝專業 就業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170
中等職業學院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其教育目標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技能型人才及高素質的技術人員。服裝專業是中等職業學院的基礎專業,其主要教育目標是要培養能夠在基層服裝崗位工作的技術人員。要提高服裝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即專業技能和文化素養,專業技能即有關服裝的技能,包括服裝設計、服裝制作等專業技能;文化素養則包括道德素質及文化程度等方面。
中等職業學院的教育直接目標是就業,因此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必須加大力度,使學生有足夠的能力做好服裝工作。而做好一份工作,立足于一個崗位,不僅需要專業技能支持,更需要文化素養做保證,文化素養不僅包括簡單的文化知識,更包括思想道德方面。那么,該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呢?在我看來,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專業技能的提高
中等職業學院與普通高中不同,普通高中以提高升學率為最終目的,因此普通高中以高考為直接服務對象,更注重文化素養。而中職的教育以培養基層技術人員為主,簡而言之,就是以就業為直接目的。因此,中職教育的授課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對于服裝專業的學生而言,專業技能則包括服裝設計、服裝縫制及相關的職業能力。
(一)服裝縫制
服裝縫制是中職服裝專業的必修課。前線服裝工作人員的主要工作就是服裝制作,服裝縫制是服裝行業的基層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職業能力。對服裝專業的學生而言,學習服裝縫制,不僅僅需要掌握相關的縫制技術,對不同服裝材料的縫制方法也不同。
1.縫制技術。服裝專業的學生必須要對服裝縫制的各種方式熟爛于心,不僅僅是對相關理論能夠隨手拈來,更是要多實踐,孰能生巧,多練習才會使得學生的縫制技術變得爐火純青。這樣,當學生進入服裝相關崗位,能夠提前適應環境,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2.根據服裝材料選擇不同的縫制方法。對于服裝專業的學生而言,對服裝縫制的認識要遠遠高于普通人,可能普通人只會簡單的“縫”,可是專業人員不但手法純熟,更是能夠對不同的服裝材料有所分別,能夠根據不同的材料選擇不同的縫制手法,提高縫制的質量與效率。
3.相關縫制道具的使用。對于服裝專業的學生,不僅會用針線做簡單“女工”,縫紉機等縫制道具是必須能夠熟練掌握的工具。在服裝工作前線,縫紉機等道具是必需的,這是提高服裝工作人員效率的重要保證,會使用縫紉道具是服裝專業學生就業的基礎保證。
(二)服裝設計
要在服裝行業大展身手,服裝設計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服裝縫制每個人都會,區別在于手法是否嫻熟,縫制的是否漂亮,而相關的服裝設計卻是專業技能,服裝設計需要學生保持對時尚的敏感度,設計出符合潮流、穿著舒適的服裝。服裝設計的學習主要包括服裝結構、素描及電腦CAD制圖等。
1.服裝結構。掌握服裝結構是服裝設計學習的基礎,只有明白了服裝的基礎結構,才能在此基礎上,對服裝的每個結構進行設計,服裝結構是固定的理論知識,需要學生牢記。
2.素描。素描是服裝設計的重要方法之一,服裝專業的學生需要進行服裝設計,設計的重要方法就是素描,用筆將自己的想法用素描的方式畫出來,素描能將學生頭腦中的設計式樣直觀地展現出來。
3.電腦CAD制圖。當今社會,電子產品被廣泛運用于各個行業,電腦CAD制圖,可以將學生的服裝設計精準地展現出來,在學習基礎計算機知識的基礎上,使服裝設計及制作更加準確。
(三)職業能力(創新、合作、吃苦耐勞)
服裝專業的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就業競爭力,除了基礎的專業知識,當今工作崗位更看重的是學生的職業能力,即與職業相關的就業能力。對于服裝專業學生而言,其職業能力主要是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即吃苦耐勞能力。
1.創新能力。創新是進步的動力與源泉,在日新月異的當今社會,創新能力是每個崗位的工作人員需要具備的,這對服裝專業尤其重要,因為服裝的潮流性特別強,今年流行的式樣明年可能就已經過時,生產及銷售起伏非常大。人們對衣服的選擇,尤其看重式樣,因此服裝專業人員要保持高度時尚敏感度,以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并憑借高強的創新能力,創造多種衣服式樣。
2.合作能力。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合作是當今社會及其看重的員工品質,隨著社會分工的加強,一件事情能夠成功完成,需要各個部門分工合作,作為部門一份子,員工必須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3.吃苦耐勞。吃苦耐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個崗位都需要認真付出,才能有所回報。對于服務在服裝行業一線的員工,更加需要吃苦耐勞的精神,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二、文化素養的提高
要提高中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除了必要的專業技能,還需文化素養。中等職業學院的招生對象主要是初中畢業生,因此需要對學生進行基礎的文化教育,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一)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中職的主要德育內容,學生能對社會做出貢獻,必須在職業道德的基礎上,學習職業技能。相關的職業道德包括職業素養、職業理想及正確擇業觀等。
1.職業素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是職業能力的內在涵養,是學生在工作崗位上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在工作中,要愛崗、敬業、專業、奉獻,學生在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后,才能工作出色,認真負責。
2.擇業觀。正確的擇業觀是學生就業的重要保證,隨著就業形勢的緊張,學生要有靈活的就業觀,先就業后擇業,這應是每個學生需要考慮的擇業方式。進行自主創業也是服裝專業學生擇業就業的一條重要選擇。
(二)文化知識(語文、數學、英語等)
語文、數學、英語是各個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中等職業學院也需要培養學生的相關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這三門基礎學科的授課,主要以知識夠用為主,基礎文化知識的學習,其目的是讓學生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具體知識的深度及廣度可以按照學生的接受能力而定。
要提高中職服裝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除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外,基礎的文化素養也需要進行加強。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是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