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
【關鍵詞】 初中生;良好性格;培養;塑造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7—0041—01
性格,是指人對現實的態度以及與之相應的行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征。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大千世界,人各一面,各有各的性格。現在不少中學生是獨生子女,有許多學生在嬌生慣養和依賴別人的環境中生活長大,往往造成他們性格的扭曲,形成不良性格。比如,由于平時交往面狹隘和家長的放任、遷就,使一些學生心胸狹窄、孤僻自私;依賴性強,不能自理、自立;自尊心強、愛面子,容易偏激、好斗好勝等等。那么,應如何進行性格的自我修養,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呢?
一、培養堅韌的性格
第一,不要承認自己不行。即使你的起點比別人低,但只要經過堅韌頑強的拼搏,你就一定能夠比別人干得好。第二,希望就在眼前。困境容易使人產生絕望心理,如果你失去了希望,那么,原有的對困難和挫折的抵抗力——耐力,便會如同失去支撐的建筑,頃刻間便會倒塌并消失得無影無蹤。因此,堅信希望就在眼前對培養耐力是十分重要的。第三,成功需要時間。第四,允許反復,重新開始。當一個人逆著困境而上并且距離目標不遠的時候,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而被迫倒退回去,這時的他是沮喪地自我譴責,就此放棄努力,還是重新開始,繼續前行,這是培養一個人堅韌性格的關鍵。在我們對困難的耐心抵抗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失誤和反復,其實,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只要能夠充分正視這點并且立刻重新開始實施你的計劃,堅韌和耐力就會助你實現愿望。
二、培養樂觀的性格
首先,你應該認識到,快樂是一種能夠可以培養和發展的習慣。不少人想當然地把快樂看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們把自己遇到的事情機械地、人為地劃分成愉快的和不愉快的兩類,今天碰上愉快的,算是運氣,反之就自認倒霉。而實際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許多煩惱、挫折、牢騷、不滿等的反應,很大程度上純粹是出于習慣。同樣,快樂也是一種可以有意識地加以培養的習慣。
其次,要糾正本末倒置的“快樂觀”。常常聽到有人這樣說:“如果我健康,有成就,我一定會快樂。”“好好干,你會覺得快樂的。”聽起來這些話無可非議,其實只要把它們倒裝一下,說成“保持愉快的情緒吧,這有利于你的健康,你也會干得更好。”那就更合乎情理,更正確。我們當然會為我們奮斗的成果感到快樂,但如果僅僅把結果才看成快樂,而把爭取結果的過程看成是苦差事,那結果就不一定是能讓人快樂的。因此,你應該在為爭取成功的過程中體會到奮斗的快樂。
最后,錯誤地以為快樂不在現在而在將來。一位心理學家發現,在他的求診者中,很多人不快樂是由于這些人企圖按照難以實現的計劃生活,他們放棄了現在的、身邊的生活樂趣,而等待將來發生的事情。快樂是一種思維習慣,你現在不會快樂,將來也不可能懂得快樂,而人生的問題一個接一個,永遠也沒有終結,如果必須要等待所有的問題解決之后才有快樂,那么快樂便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培養果敢的性格
1. 注意綜合分析。如何在特定的場合中迅速準確地對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就是我們在決斷時的一個重要依據。《三國演義》里,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諸葛亮在城中兵力空虛的情況下卻大開城門。他之所以敢在危機之際作出如此大膽的決策,正是根據他平時對司馬懿多疑謹慎的性格了如指掌。經過分析,諸葛亮斷定司馬大軍是不會貿然進城的,于是導演了一出精彩的空城計。
2. 不要懷疑已作出的決定。一旦選擇了一個目標或一種實現目標的方法,你就要促其在現有條件下盡量取得成功,而不要輕易對所做決定的正確與否持懷疑態度。
3. 有時也要“一意孤行”。日本松下電器公司的創辦人松下幸之助曾說過,領導者在非常時期,就應下定決心,采取非常的手段了。在危急關頭,仍能立穩腳跟,以超人的高明想法作出決策,這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偉大的領導者。偉大之處就在于“慎謀能斷”四個字。松下幸之助講的雖然是決策者,但對于一般人來說同樣也具有某種啟發意義。
4. 權衡性原則。人們往往面臨兩種選擇,似乎選這也好,選那也不錯,但又覺得兩個都似乎有缺陷,因而很難作出決斷。在這種情況下,該怎么辦呢?應根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衡取其輕”的原則權衡抉擇。如,科學家楊振寧剛赴美深造時,選擇的是實驗物理。不久,他發現自己的實驗能力比別人差,而思維判斷能力卻比別人強,經過仔細權衡之后,他果斷地放棄了已有相當基礎的實驗物理而轉向理論物理。幾年之后,他終于在這方面作出了重大發現,從而榮獲了諾貝爾獎。
總之,性格的培養和塑造,不是短期內可以實現的,中學生性格往往是復雜多變的,但只要我們正視自己的性格弱點,在生活中有韌性,有毅力,慢慢培養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加強自我教育,并虛心聽取他人、集體的意見和建議,經過長時期的努力,就可以把自己塑造成堅韌的、樂觀的、果敢的人。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