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靖
摘 要:黃山區地理位置獨特,有較好的基礎資源條件,是香榧、油茶等木本油料分布和種植區之一,發展潛力巨大。為進一步提升黃山區香榧、油茶特有的木本油料林品質和檔次,依據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通過合理規劃,制定相應對策,推動黃山區木本油料產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黃山區;木本油料;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7-0070-02
木本油料是植物油料的重要種類。木本油料林是指以采收樹木的果實或種子為原料以提取油脂為主要目的的林木,具有一般植物油料的可再生性,而且因其為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可一次性種植,長期收益,現實效益高的特點。黃山區木本油料林以香榧、油茶為主,其中,香榧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其種子胚乳含油率為40%,含蛋白質10%,碳水化合物28%。種仁油是良好的食用油料,油茶與油棕、油橄欖和椰子并稱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茶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0%,遠遠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維生素E含量比橄欖油高1倍,這里面含有比較高的油酸,油酸含量達到74%~87%,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但人體不能自身合成,需要從外部攝取。因此,大力發展木本油料產業,對于保障健康優質食用植物油供給,優化現有食用油消費結構,提高人民整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 黃山區木本油料林發展現狀
黃山區是香榧、油茶等木本油料的主要分布區和種植區,發展木本油料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目前,全區香榧、油茶、山核桃、油桐等木本油料林面積約6 667hm2,其中香榧面積約2 667hm2、油茶面積約2 667 hm2。2013年,木本油料產值約在2 000萬元,其中產香榧(干果)約20t、產值240萬元,產油茶籽約1 485t、油茶297t、產值1 472萬元。油茶方面,近幾年來,油茶人工新造林467hm2,主要集中在仙源、湯口、三口、譚家橋、新明和黃山公益林場等地。油茶加工企業10家,除黃山明園油業有限公司創立“金油潭”品牌外,其余油茶加工企業無品牌。香榧方面,歷史上,新明鄉樵山村是“樵山貢榧”的原產地,擁有香榧古樹群133hm2。近年來,黃山區香榧種植面積呈現逐擴大之勢,共新造林333hm2(2012年造林69.3hm2、2013年造林79.9hm2、2014年造林86.7hm2),其中,6.7hm2以上新造林15塊、面積達148.6hm2,主要集中在耿城、新明、焦村、龍門和蘆山公益林場等地。2014年全區香榧產量約50t、產值400萬元。目前,有香榧加工企業和合作社5家,其中市級林業龍頭企業1家(巧明貢榧有限公司),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巧明香榧專業合作社)。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規模不夠大 全區林地面積136 000hm2,香榧、油茶等木本油料林香榧林只有5 333hm2,僅占4%,其中人工經營集中連片發展的香榧、油茶林僅667hm2。同時龍頭企業少,規模加工不足;農戶所產的香榧鮮果大多被浙江等外地企業收購加工或作為香榧嫁接苗砧木培養使用。油茶基本是加工作坊粗加工。
2.2 品質不過硬 傳統的香榧、油茶林多數為沒有經過嫁接的老樹,產量低,生長周期長,同時加工也較為粗糙。多數農戶自行加工油茶,出油率低,提煉純度不高,沒有統一的生產標準,更談不上品牌建設。
2.3 效益不明顯 目前,黃山區油茶、香榧平均1hm2效益只有7 500~12 000元,與茶葉、雷竹筍相比有較大差距。據調查,油茶按平均hm2產茶籽825kg、收購價10元/ kg計,hm2產值只有8 250元左右。尤其是老油茶林和老香榧林,經營管理粗放,生產效益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群眾發展油茶生產的積極性。
2.4 資金投入不足 根據油茶、香榧栽植成本核算,新造油茶林前4a平均投入需30 000元/hm2,香榧造林(2+3嫁接苗木)前4a平均投入需75 000元/hm2。雖然近年來中央、省和市財政對油茶、香榧發展投入了一定資金,但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
3 發展對策
3.1 科學編制規劃 結合黃山區實際,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合理規劃木本油料林集中連片發展格局。力爭每年培育發展木本油料林種植面積133~200hm2,力爭到2020年全區新增香榧、油茶造林面積1 333hm2,培育發展香榧、油茶龍頭企業3~5家,組建香榧、油茶合作社1~2家,建設香榧或油茶現代園2~3個,實現香榧或油茶產業總產值1億元以上。
3.2 加強基地建設 結合“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積極引導鼓勵大戶依法流轉林地,并通過低產低效林改造、低產茶園改造、枯死松木山場清理、公益林林下栽植、荒山荒地造林等優先發展香榧、油茶木本油料林示范基地,為全區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設拓展空間、創造條件。同時堅持以農戶為主體、企業為龍頭,整合項目資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重點企業和戰略合作伙伴,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組建合作社等模式、收購小作坊、重組小企業等形式,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并輻射帶動農戶在房前屋后栽種香榧、油茶。
3.3 抓好種苗生產 認真把好省認定的5家油茶長林系列和香榧細榧等優良嫁接品種的造林苗木關,并建立和篩選一批良種采穗圃和優良品系,確保良種壯苗供應。充分調動廣大林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大力開展木本油料良種選育、集約化栽培、新產品開發等關鍵技術攻關和技術質量標準研制,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實用技術,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科技特色品牌。
3.4 培育龍頭企業 認真落實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積極引導香榧、油茶等木本油料龍頭企業入駐園區,并在廠房建設、設備購置等給予適當的貸款貼息,支持加工企業采用先進加工設備,實行標準化生產加工,進一步提升我區香榧、油茶的品質和檔次。努力創建香榧、油茶名優品牌,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制定木本油料相關產品的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促進加工企業做強、做大。
3.5 加強組織領導 為有效保障香榧、油茶等木本油料林產業發展,建議成立由區分管領導任組長,區林業局、農委、財政局、科技局、水利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交通運輸局、旅委、移民局、扶貧辦、商務局、供銷社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領導組。區直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明確職責,研究落實促進木本油料產業健康發展的各項配套措施和發展規劃。各鄉鎮要加強同區直有關部門的銜接與協調,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落到實處,推動木本油料產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3.6 加大政策扶持 制定出臺黃山區木本油料林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區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重點對香榧、油茶新造林及示范基地建設、良種采穗圃、省級香榧、油茶專業合作社創建、香榧、油茶企業龍頭企業、名牌產品、安徽省著名商標、中國香榧之鄉申報、香榧企業文化建設等扶持。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