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雅軒


摘 要:中國畫擁有的歷史與傳統十分悠久,獨樹一幟地屹立在世界領域美術類別之中。國畫使用獨特的絲織品絹或制作工藝繁雜的宣紙作畫,尤其是宣紙中的生宣其滲透與暈染之特性,更為發揮了它獨有的筆墨情趣。藝術美在中國畫之中,形成經過了長期了歷史發展與演變,講究傳神、意境、意趣。下面我們以中國畫類別中的人物畫、山水畫以及花鳥畫為例來分析一下中國畫中的藝術美。
關鍵詞:中國畫;藝術美;傳神美;意境美;意趣美
1 人物畫的傳神美
中國畫在畫人物時講究傳神美,就是說對畫中人物的眼睛的刻畫——傳神,要遠比四肢的肢體美重要得多。中國畫中的人物畫,大部分背景靜物與衣物用較為簡單的方式勾勒暈染,畫面重點描繪的是人物的臉部、肢體的動勢還有手部與足部,特別是眉眼的刻畫,尤為用心,講究“傳神”二字。許多古代著名國畫人物作品,拿唐代畫家周昉所繪制《簪花仕女圖》(見圖1)畫中人物的形象為例分析來看,作者畫面之中的女性角色刻畫得十分傳神,眉毛是當時十分流行的“黛眉”,發型是高聳云髻的發髻,面部刻畫十分細膩,妝粉自然,表現出了唐代宮廷女性們閑散、愜意外在,與惆悵、傷感、憂郁、悲切的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反映了人物內心與表面的極其矛盾之意。其刻畫是傳神入微的,表現的不僅僅是一個或幾個人物,更多的反映出了人物內心的感受。通過人物的肢體以及表情豐富的語言刻畫,作者的思想情感表露無遺,這就是國畫之中的傳神美所特有的表現方式。
2 山水畫的意境美
意境美在中國山水畫中十分講究,只有景色與情感融會貫通,有機結合了,才能夠產生意境。就是不僅要畫出所見的景物,還需要畫出內心之思緒,表達出一種更加開闊的、意象的多維景象空間,表現其意境,正所謂繪之所思。這就要求創作者從構圖的組織與安排、繪畫的形式與手法上都要有充分的思考與準備。我們可以以北宋畫壇十分有名望的大家李成的名作《讀碑窼石圖》(見圖2)為例,來稍作分析。其畫作中,表現出作者對歷史,對大自然,對人所創立的建工偉業的深思,歷史滄桑感充斥著畫面。畫中有一古碑載刻著功業的一時煊赫,幾棵歷盡滄桑的老樹在無盡荒涼的曠野中仍然堅忍不拔地在成長,還有一個在駐足觀看石碑的人,他有可能正好路過此地。這幅畫我們可以感覺到讀者與畫中大自然的交流,讀者與畫中人物的交流乃至與歷史長河的交流,充斥著讀者與畫中所繪事物的情感交流和互動。作者所關注的、所描繪的,是歷史的更替與興衰給人的觸動,而不是單單在石碑的刻畫、樹木的質感等表面東西的簡單描繪的技術方法上,藝術美在作品中得到了升華,達到了意境美層面的表達與展現。
3 花鳥畫的意趣美
意趣之美在中國花鳥畫中尤為講究,它是畫家興趣與情懷的表現。我們以清代畫壇很有名望的大家金農的《蓮塘圖》(見圖3)來分析,畫家所作的事物相當簡練,單單描繪一條船的一半在畫面后方,一塊荷葉田暈染在畫面近處。畫上有一長篇題跋,題跋主要交代了一下作者的創作背景,身在異鄉,目睹盛開正旺的荷花不禁思念起了遠方的家鄉,想念家鄉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之別樣美麗的景色。雖說畫中只有荷花與半條小船等簡單景物,并沒有人物的出現,但我們仿佛可以感覺到,甚至看到作者思念家鄉那形孤影只的背影的存在。所以,整幅作品作者側重表達的是作者自己睹物思鄉的情感,是意趣美的表現。雖然描繪的是蓮塘是小船等景色而不是人,但是可以令讀者感官上的人物存在感極強。作品表達了作者的意,體現了作者的趣,展露了作者的情。這幅花鳥畫作品用其“話不多說”的風格,完美詮釋了中國畫藝術美中的意趣美。
一幅優秀的中國繪畫作品,講究傳神、講究意境、講究意趣等美的有機結合,上文對幾幅作品的分析闡明了中國畫藝術美的三大類別。其實每幅優秀繪畫作品中所展示出來的藝術美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它們很有可能會縱橫交叉重合存在,就像一幅中國繪畫作品中既存在所謂的意趣美,又存在我們所說的傳神美、意境層面的美等等,我們會很容易覺察到,這些能夠流傳至今的國畫佳作中這一現象會時常出現。繪畫要更能表達出深層次的作者的所思、所想和所感,才會有我們現在所見到的、能流傳至今依舊被人所嘖嘖稱奇的,藝術美精神的傳世佳作存在。古人的優秀作品需要我們潛心學習與臨摹和反復學習與專心研究,進而從中再找到自我,最后才會有繪畫藝術上的升華。上述介紹和分析了的中國畫中的藝術美,也了解到了中國畫獨有的儒家思想般深沉的傳神美、意境美、意趣美的藝術表達形式。
參考文獻:
[1] 吳憲生.中國歷代名家技法集萃[M].山東美術出版社,2012.
[2] 鄧益民.中國畫[M].廣西美術出版社,2000.
[3] 蒲松年.中國美術史教程[M].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