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倫
摘 要:由于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因而農產品種類異常豐富,且我國農產品種植區域遍布各個省市區,這對各個省市區農產品國際貿易往來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然而,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至今仍沒有形成一個可持續化發展的貿易系統,使得農產品國際貿易未來發展仍處于一個摸索狀態。毫無疑問,這樣就造成了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步伐的滯緩。“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給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發展指明了一條可靠的發展路徑,也給農產品國際貿易未來發展趨勢創造了無限可能。基于此,就基于“一帶一路”農產品國際貿易未來發展趨勢為研究論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一帶一路”;農產品;國際貿易;未來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8-0154-02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的帶動下,農產品國家貿易之路日漸順暢。然而,隨著農產品國際貿易競爭的激烈化發展,我國傳統優勢農產品出口增長乏力,農產品貿易逆差逐漸拉大,農產品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不相符,進而經常遇到貿易壁壘[1]。“一帶一路”的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策略有助于擴大農產品的出口規模,消除雙邊貿易壁壘,發展國際間農產品的合作,實現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多元化發展。與此同時,“一帶一路”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未來化發展趨勢,為我國農產品貿易市場的改革提供了建設性的建議。
一、當前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發展實況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以農業發展為主的農業大國,時至今日,雖然我國的工業化發展水平日漸提升,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據的比重也日漸升高,但是農產品國際貿易中依然存在優勢農產品特色不足、農產品發展規模受限等諸多問題,具體如下所示:
(一)傳統優勢農產品出口遇到阻礙
從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的整體趨勢來看,進口農產品數量速度快,傳統優勢農產品出口數量速度緩慢。一直以來,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都是秉承著低價格、低成本的出口策略,出口產品的附加值本身而言比較低,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策略改善,在農業扶持力度上,相對于工業發展而言,力度稍遜一籌[2]。不可否認的是國家在扶持工業發展的同時,忽略了工業發展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致使農產品賴以生存的土地、河流資源遭到嚴重的破壞,此種局勢下,農業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拉大,勞動力、土地以及農產品的投入資本逐漸上漲,農產品出口的價格競爭優勢不斷受到剝削,水產品出口一直處于曲線浮動狀態,水果的出口量已經出現下滑現象,這說明我國傳統優勢產品出口增長乏力。
(二)農產品市場結構失衡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初期,我國農產品出口主要集中于中國香港、日本以及韓國等周邊國家和地區。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在與新興市場經濟體的交流中,與巴西、墨西哥、土耳其、以色列等國家都已經建立良好的雙邊貿易關系。但是,在與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往來中,埃及、南非等國家的農產品貿易增長速度已經超過我們國家,所以說,我國在農產品國際貿易關系中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雖然我國在農產品國際貿易中已經進行了諸多挑戰,比如我國農產品貿易逐漸多元化,并且與東盟、新西蘭等國家建立了農產品貿易協定[3]。然而,隨著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發展,我國在日本、韓國等國家地區的出口比重,逐漸呈現下降狀態,但是從農產品國際貿易出口比重總趨勢來看,出口市場仍存有集中度過高的現象,這無疑限制了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多元化發展。中國農產品進口方面,進口市場的集中度仍呈現上升趨勢,進口市場的集中度過高會嚴重增加我國農產品安全的不穩定因素。
二、“一帶一路”戰略引導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
(一)“一帶一路”的內涵及作用
“一帶一路”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發展,從宏觀方面可以認為是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合作發展”,“一帶一路”主張依靠我國與其他周邊國家或者是與我國農產品貿易國外的國家既存在雙多邊機制,借助共同的農產品合作平臺,來發展各自的農產品行業,進而推動雙方農產品合作進展。同時,“一帶一路”下的農產品國際貿易還需要主動出擊,即: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市場負責人員主動與其他國家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其目標是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以及文化包容和責任共同體[4]。“一帶一路”農產品國際貿易的主旨是在現有農產品國際貿易基礎上,打造一個完善的農產品國際貿易合作平臺,促進農產品國際貿易循序自由流動,促進農產品國際貿易市場的深度融合,推動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沿線的經濟協調,借助各國的共同努力,共同打造一個開放、包容以及均衡的農產品經濟合作架構。
(二)“一帶一路”對農產品國際貿易未來發展趨勢指引
由于我國部分農產品生產已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比如,我國茶葉的生產量已經超出總出口和總內銷量之和,這樣會造成茶葉產品的堆積。農產品生產供過于求,不僅直接影響農戶的利益,還影響農產品國際貿易的長久化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模式下,消除了各國農產品貿易壁壘,尤其是各種隱蔽性質的非關稅壁壘,使得各國農產品出口更加暢通無阻。再者,貿易壁壘的消失,進一步實現了農產品國際貿易市場的公平化發展。
“一帶一路”引導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發展逐漸步入正軌,以我國新疆地區的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為例,新疆地區本身具有水、土、光等優越的自然條件,這為新疆瓜果蔬菜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的先天基礎,進而使得新疆成為農產品國際貿易的重要生產地。新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新疆農產品種類異常豐富,因而受到了農產品國際貿易市場的熱烈歡迎,也為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交流開拓了更廣闊的市場[5]。此外,新疆地區的勞動力資源豐富,當地居民主要的經濟收入是來自于農產品貿易出口,而且該地區居民有著豐富的農產品種植經驗,因此新疆農產品的質量非常優良,為農產品國際貿易競爭力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貢獻。此外,當前新疆農產品貿易市場有“一帶一路”策略的引導,改善了傳統農產品國際貿易出口全靠摸索的弊端,加快了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出口步伐,使新疆農產品國際貿易進一步系統化、規范化。
(三)“一帶一路”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一體化網絡信息平臺建設
當前社會,無論是金融貿易還是農產品國際貿易,都需要網絡信息技術的扶持,才能第一時間掌握國際市場農產品銷售信息,把握農產品銷售的市場動態,避免出現農產品滯銷現象[6]。此外,在各國農產品貿易交通中,因有網絡平臺的幫助,可進一步實現農產品貿易交通的信息溝通,明確各國對各類農產品產品的需求,便于我國農產品生產種植人員進行各類農產品的種植數量調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以建立專屬于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委員會”,并委任各國農產品國際貿易負責人員分別擔任委員會部門人員,推動各部門之間的橫向合作,統一化協調貿易通關的便利化措施。此外,各部門之間也需互相監督彼此各項舉措,深化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各項策略溝通,增強彼此之間的互信合作。
(四)“一帶一路”帶領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跨境電子商務合作
“一帶一路”農產品國際貿易未來發展模型已經建立完畢,信息化網絡平臺的建立又打破了農產品貿易信息交通閉塞的缺口,這為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基。然而,現實中的農產品國際貿易交易成本過高,資金周轉緩慢,市場供需之間不對稱。鑒于此,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合作,才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這也是農產品國際貿易未來發展的整體趨勢。
首先,跨境電子商務合作能準確掌握市場對農產品的供需要求,并以最快速度進行農產品國際貿易交易,便于資金的及時回流。再者,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發展需要面向不同國家和地區,跨境電子商務的出現完全解決了各個國家的溝通交流障礙。由此可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跨境電子商務合作已然是大勢所趨[7]。
三、結語
根據我國農產品貿易中心人員對農產品出口各項數據信息的研究得知,我國近些年農產品出口額呈持續增長,貿易逆差逐漸拉大,這會嚴重影響我國農產品在貿易市場的地位。“一帶一路”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發展,能及時把控農產品國際市場的動態變化,及時制定有效的營銷策略,便于農產品生產商對農產品生產出口的數量操控。
參考文獻:
[1] 陳紅.“一帶一路”戰略下寧夏枸杞品牌策略博弈分析[J].現代商業,2015,(34):70-71.
[2] 杜秀紅.“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印貨物貿易結構分析:2002—2014年[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5,(6):106-112.
[3] 王野,李慧,孫東升,等.2014年新疆農產品國際貿易地位分析及展望[J].農業展望,2015,(9):63-68.
[4] 王燕青,武拉平.“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亞洲國家農產品貿易與流通[J].農業展望,2015,(7):53-57.
[5] 譚晶榮,王絲絲,陳生杰,等.“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中亞五國主要農產品貿易潛力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6,(1):90-96.
[6] 謝憲華,朱其太.陸橋沿線檢驗檢疫機構 共謀提速“一帶一路”農產品貿易大通道[J].大陸橋視野,2015,(19):68-69.
[7] 黃毅.“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對外農產品貿易研究[J].當代經濟,2016,(1):92-93.
[責任編輯 李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