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西玲

摘 要:“去杠桿化”如今正成為全球經濟學者關注的重點,“去杠桿化”已經是未來市場經濟的主題詞,它是全球金融市場的重大變化,是對過去三十年金融發展路徑的“修正”。通過對某市非金融企業去杠桿化現狀、進出口企業去杠桿化的特點進行調研,分析去杠桿化對進出口企業外匯貸款和貿易融資等負債業務的影響,闡述企業去杠桿化的原因、應面對的挑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系列建議。
關鍵詞:去杠桿化;進出口;負債;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8-0160-02
杠桿化就是以較小的自有資金,利用財務方法和金融工具支配和撬動大量資金,用以投資和經營的模式與手段,是一種“以小博大”的資金運用機制。
一、目前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桿化現狀
杠桿化高低一般通過杠桿率來反映,從微觀上講,杠桿率是指經濟主體通過負債實現以較少的資本金控制較大的資產規模,統計上一般常見衡量杠桿化程度的指標包括股權與負債之比、股東權益與資產之比、負債與資產之比。2008—2010年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桿率歷史性攀升,雖然在2010—2011年出現小幅回落,但2008—2012年,我國非金融企業負債占GDP的比重仍從95%上升至125%。到2013年,我國非金融企業債務總量接近80萬億元,杠桿率高達140%,遠遠高于發達國家水平(見下圖)。
從外匯存貸款和貿易融資變化情況分析,企業去杠桿化主要特點如下:
1.外匯貸款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大幅下降,企業貸款短期化明顯。5月末,非金融企業機關團體貸款余額6.83億美元,比年初下降100萬美元,同比多降4.14億美元,企業貸款以短期貸款為主,短期貸款余額6.53億美元,占全部企業外匯貸款的96%,比年初增加500萬美元,同比少增4.08億美元。
2.貿易融資進口境內銀行提供融資、向境外出口商承兌遠期信用證大幅下降。目前,貿易融資主要是出口商業發票融資、進口押匯、出口押匯、出口訂單打包貸款、打包貸款、國際信用證、國內信用證等業務。5月份,境內銀行提供融資4 169萬美元,同比減少9 199萬美元,余額1.6億美元,同比減少4.7億美元,向境外出口商承兌信用證1.41億美元,同比減少5.17億美元,余額4.62億美元,同比減少3.4億美元。業務主要是銀行為鋼鐵、化工等行業企業辦理進口押匯業務。
3.進口境外銀行代付業務增長帶動貿易融資中間業務較快增長。青島港事件后,為了有效防控虛假貿易風險,多數銀行收緊表內貿易融規模,轉而拓展無風險表外中間業務,今年以來,境內銀行人民幣居間業務增長拉動境外銀行代付較年初增加較多,如5月份境內銀行居間業務發生額3.51億元,較年初增加3.21億元,主要是銀行辦理的人民幣協議付款增多。
二、企業去杠桿化的主要原因
從企業對外債務去杠桿化原因來看,主要是受經濟周期及銀行授信政策影響較大。
1.進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企業外匯貸款及貿易融資需求不旺。一是涉外經濟形勢基本面支撐不足。從全市進出口情況看,2015年1—4月份進出口總額143.1億元,同比下降25.2%,其中進口37.5億元,同比下降54.7%,出口105.6億元,同比下降2.7%。主要進口的農產品、初級形狀塑料、鐵礦砂、成品油分別下降34.7%、63.8%、74.3%和88.3%。進口項下業務為貿易融資的主要構成部分,進口大幅減少直接導致進口貿易融資需求減少。二是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拉低進口融資需求。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影響,企業業務規模減少,如某礦業公司主要進口鐵礦石,受國際鐵礦石價格下跌影響,今年一季度未續做業務。三是受經濟形勢影響,個別進出口企業破產或經營發生困難,無進出口業務或進出口量明顯減少。
2.美元走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和央行連續三次降準降息,擠壓境內外利差匯差空間。2014年10月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以來,市場對美聯儲存加息預期,且隨著美國經濟數據好轉及美元大幅升值,國際資本向美國市場回流,市場主體對美元的需求不斷加大,美元利率逐漸上升。某市貨物貿易跨境結算中美元約占70%,貿易融資也多以美元為主,在美元利率上升的情況下,企業辦理外幣貸款將面臨匯兌損失及利息上升雙重壓力。
3.銀行加大風險防控力度被動收縮貿易融資業務。受青島港事件影響,各家銀行加大了對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管理,各家銀行對貿易融資的審核更加嚴格,系統內審批審慎力度加強。
三、去杠桿化應對的挑戰
去杠桿化是一種以短期利益換取長遠利益的選擇,是以短期的調整來謀求長期健康發展的策略,因此去杠桿化的道路注定充滿挑戰。從目前中國的情況來看,去杠桿化是以“陣痛”換取長期健康發展的必要之舉。首先,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需要去杠桿化來營造穩健的金融條件。利率市場化意味著金融機構必須要有充足的流動性和穩健的經營策略,匯率市場化更是需要全面的市場化管理能力,這一切均建立在金融體系穩健的基礎之上。其次,去杠桿化會導致資產價格的下降,給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帶來損失。當前,市場對金融機構面臨的資本金缺口非常擔心,因此市場對金融機構杠桿率的要求也更加嚴格。為了降低杠桿率,金融機構加快出售高風險資產,收縮資產負債表,進一步推動金融資產價格下降,加劇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緊張,這又引發了新的流動性問題和資本金短缺問題。最后,去杠桿化會使財政在較長時期內承受一定的壓力。危機的初期,政府會通過加杠桿的方式來刺激經濟,隨著私人部門去杠桿化的開始,政府又開始幫助私人部門,這其實仍然是一個加杠桿的過程。財政債務在去杠桿化的初期會積累至較大規模,而最終去杠桿化會在后期延伸至公共部門。整個過程不僅會積累較高的風險,而且會在后期帶來較大的痛苦。
四、下一步變化趨勢及建議
1.境內外利差縮窄、外貿回暖壓力大將導致外幣融資難顯增勢。雖然美國加息時點目前不能確定,但未來美聯儲啟動加息進程較為確定,同時人民幣又處于降息通道,隨著國內外利差的不斷縮小及人民幣匯率的貶值,企業更愿意借入人民幣來降低財務成本,因此外匯貸款不會大幅增加,預計三季度前外匯貸款難顯增勢。
2.市場對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的增強將繼續推動外匯存款增長。受美國經濟復蘇、歐元區及日本經濟下行影響,美元較為強勢,美元指數處于上升周期,歐元、日元、澳元、加元等貨幣相對美元大幅貶值。若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將導致人民幣對歐元、日元等主要結算貨幣更大幅度的“被動”升值,實際有效匯率進一步上升會削弱我國外貿競爭力,對出口構成下行風險。
據此,提出相關建議:
第一,引導企業合理把握結匯時機,適當規避匯率風險。歐版QE推出以及多國連續降息以及我國經濟數據不樂觀讓市場加大了對我國將不斷降息的預期,成為市場炒作人民幣貶值的原因。為應對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企業應從匯率保值出發,選擇在銀行做遠期結售匯或者人民幣期權等業務,規避匯率波動帶來的潛在風險,以達到保值、規避匯率風險的目的。
第二,進一步推進國內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建議進一步放寬外匯衍生產品的限制,鼓勵銀行發展更加豐富、交易方便、成本低廉的外匯衍生產品,使更多的涉匯主體積極參與到外匯市場,培養其主動應對市場匯率波動的意識和能力,避免由于境內外匯率的波動大幅結匯或大幅購匯,同時也有利于通過遠期市場的價格引領即期市場價格,提高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水平。
第三,大力鼓勵企業對外投資帶動貿易增長。適應全球價值鏈整合發展要求,促進企業“走出去”,在世界范圍內配置資產,支持企業拓展在歐美發達國家投資,實現以資本換技術策略,帶動相關設備、產品與服務輸出,引導企業海外投資過程中,充分運用當地勞動力、土地、資金形成產業集群或生產環節集成,為中國構建全球價值鏈體系奠定基礎。
第四,金融機構在嚴格貿易背景下做好對企業的支持。真實的進出口業務背景,是貿易融資自償性的基礎,金融機構要分業務品種做好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積極滿足企業正常貿易融資需求。嚴格審核外匯貸款業務背景、關注企業經營現狀、動態評估企業償債能力變化情況,防范受經濟周期影響,企業不擇手段套取銀行貸款加企業財務杠桿和批量歸還貸款去杠桿。
參考文獻:
[1] 人民銀行金融市場管理部課題組.貨幣加杠桿難解決債務問題[J].經濟研究,2013,(9).
[2] 楊輝,傅雄廣,李一鳴.去杠桿化各階段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上海金融,2014,(6).
[責任編輯 李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