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頂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課堂容量;興趣;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G6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6—0061—01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推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以它的科學性、先進性、生動直觀性等特點,越來越多地成為課堂教學手段的優先選擇。教師從所教學科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良好的情緒下通過豐富新穎的教學內容不斷獲取新知識,有選擇地運用多媒體,增強直觀性,為教學烘托一定的氣氛,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氣氛中進行學習,以達到開發學生智力、啟迪學生思維的目的,逐步增加文化知識的內容和拓寬知識范圍。
一、擴大課堂容量,增加知識密度
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相比,應用性很強,涉及面廣,古今中外,無所不及。課堂上補充給學生一些輔助性教學內容,有些資料的展示,在傳統的“黑板上寫寫畫畫”模式下是無法迅速完成的,既費時又費力,使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它能迅速準確地展示大量信息,使一堂課的知識密度大大增加,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能夠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學生體會到一種獨立了解事物的愉悅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豐富了知識、擴大了視野、增加了學生求知的欲望、擴大了課堂容量,拓展語言文字的訓練覆蓋面,增大語言文字的訓練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讓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主動獲取知識。
二、調動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思維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是通過計算機文字、圖形、動畫、聲音等信息的處理,組成圖、文、聲、像并茂的演播系統,可以進行視聽一體的形象化教學,使語文教學由傳統的平面化走向立體化,給學生創設一個環境、一個場合,能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到課文所描寫的情境之中,同作者和書中的主人公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精心揣摩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的學生具有爽朗的性格和勃發的精神,學生的求知欲強,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培養情感、啟發思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造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視聽覺并用、抽象邏輯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共同參與學習過程的多維動態,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優化教學過程,反饋教學效果
優化教學過程的關鍵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最大、最持久的動機是學生對課堂的內在興趣。發揮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創設學生樂于接受,能激發學生內在的求知欲、好奇心的情境,可使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獲得能力,保持飽滿的學習情緒,有效地避免課堂后期思維疲勞、注意力分散、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學困生往往是由問題的積累而造成的,因此教師必須處理好教學反饋與矯正的關系,反饋的是否及時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幫助教師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反饋教學,例如有的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檢測,反饋教學效果,當場判斷正誤,打出分數。甚至可以圍繞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簡單有趣的游戲,使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讓課堂充滿活力,具體、形象、生動地展現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努力達到目的,在游戲過程中學會隨機應變,學會合作與競爭。
四、多種教法結合,提高教學質量
與現代教學手段相比,傳統手段承載信息的能力低下,傳遞信息的能力也比較簡單機械,但傳統教學手段也存在著一些積極的、現代教學手段所不具備的因素,例如教師富有情感的朗讀、行如流水的板書、妙語如珠的講解,無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的道德、人格、情感對學生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用信息技術,何時使用現代媒體,應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不需要使用現代媒體時,就不要搞花架子,如若需要運用時,要從實際出發,使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采用傳統教學手段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多媒體的出示時間要恰到好處,使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發揮各種教學手段的優勢,使之揚長避短、相得益彰,使學生樂學、會學、能創、求美,發揮信息技術教學的效能,把“課堂”變成“學堂”,徹底克服以講代學的弊病,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己動腦、動手、動口、發展智力、獲得知識;由單純依靠課堂教學,轉變為通過多渠道讓學生獲取知識,發展智能;由單純依靠教師的一張嘴和一支粉筆進行教學,轉變為采用信息技術手段教學,讓學生通過感官接受信息獲取知識,如果將整堂課的教學過程都運用信息技術去設計,那么知識的滿堂灌就變成了多媒體的滿堂灌,同樣會造成學生的心理疲勞。因此,在教學中把握好信息技術的使用時機,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