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孝杰 鄧慈云
摘 要:所謂研究型教學模式,主要是在互聯網和多媒體運行環境下進行,其對于高校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改善,有著較強的支持動力。同時其教學內容開放,學習目標和最終實效也都充滿多元性,一時間令以往授課學時壓縮帶來的諸多消極問題得以克制,整體上具備一定的開發、應用和推廣宣傳價值。不過我國在該類領域上始終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和西方先進國家相比始終存在較大差距。由此,筆者決定探討日后在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內部合理融入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措施,希望借此為社會培養更為專業且更多數量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研究型;計算機專業;高校教學;融入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6(a)-0000-00
透過客觀層面觀察理解,涉及傳統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高校人才,已經面臨愈加嚴峻的就業挑戰困境,其核心原委就是高校既有教學模式、內容和社會實際要求的脫離,由此,研究型教學模式便順利衍生。其主張進行高校富含科學和藝術特性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深入探究,保證教學過程的人性化設計,避免和社會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準則的沖突跡象。所以說,盡快探討出研究型教學手段在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自然融合舉措,顯得尤為必要。
1 研究型教學模式的基礎性規范訴求
1.1 維持師生關系的和諧性
計算機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之余,關于教師在高校專業知識傳播上的地位開始持續下降,主要是學生已經可以透過不同渠道獲得個人青睞的知識內容,不過這并非證明教師要推卸其在教學活動中的各類職責,相應地要在傳道、授業、解惑作出努力基礎上,為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創設更為優質化的學習環境,令他們在輕松且和諧的實踐交流氛圍中順利激發各項潛能。
首先,師生在教學活動規劃布置期間要相互包容,保證時刻秉承尊重、信任和支持的理念,為了共同的奮斗目標而持續合作,衍生出相對和諧的師生關系。
其次,教師樹立可靠的榜樣示范形象,努力透過不同渠道修繕個人計算機專業知識結構并職業道德素質,同時全面迎合學生的個性特征,保證最大程度地將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予以調動。
1.2 設置合理難度的挑戰任務,穩固學生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在高校開展計算機專業教學活動中,教師務必要系統化挖掘并認可學生自身的優勢特色,同時設置適當難度的上機操作任務,令參與學生透過成功體驗樹立起堅定的自信心和形成長久的學習興趣,這是現代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訣。歸結來講,教師有必要在各類教學實踐項目中沿用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和高端的技術設施,力求在各類問題和引導情境輔助作用下,全面激活學生長久化學習動機和興致,確保相關科研活動參與和思維創新進程的加快。
2 在現代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中自然融入研究型教學模式的舉措
課堂始終是研究型教學的核心陣地,更是研究型課堂教學設計的具體對象。如今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的主流動機指標,便是積極培養系統化掌握計算機軟硬件系統基礎知識和科學理論,并具備創新意識的高級人才,所以必須要持續推動研究型課堂教學改革進程。在此期間,需要將計算機課程的基礎框架和發展歷程全方位地呈現給高校學生,督促他們積極參與各類實踐項目,并依照教師正確引導完成各類學習目標。需要加以強調的是,研究型教學推動力度和高校科研深度密切相關,所以,計算機專業教師需要設置豐富的科研活動,努力在自然科學等領域中開拓全新成果,同時細致化解析教學和科研的互助關系,實現日后科研和教學水平的同步提升目標。
2.1 開展分層次教學
主要是將計算機專業特性、教學目標、規范程度、側重點等因素全面考慮進去,避免以往統一對待的現象。同時,研究型教學在面對繁瑣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內容期間,并不主張將一切原理、知識和技能一一傳授給學生,畢竟即便是一些在該類領域上成就卓然的人員,也無法掌握一切相關性知識內容。所以,教師要保證動態化調查分析計算機軟硬件資源和技術革新細節,同時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和技術進步軌道,聯合教學內容和知識結構應用、實踐、創新特性,進行教學內容持續性更新調試。再就是想方設法激活學生上級操作技能并透過小組合作完善綜合素質,主要就是加快研究型教學理念和多元化實踐項目的融合力度,保證實踐期間靈活修繕既有研究型教學方案。
2.2 持續改善教師教學管理水平
配合不同培訓途徑,組建一類專業技能突出和素質過硬的計算機專業教學團隊,保證當中成員積極突破自身計算機知識結構和教材安排形式,結合不同階段實踐經驗豐富既有教材指導內容,進一步輔助學生完成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的雙重突破。
另外,創新型實驗室和競賽實踐項目,已經被公認為當前激發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實效性最高的培養手段,包括程序設計和物聯網設計大賽等,不單單能夠吸引大學生參與,同時還能夠獲得社會認可,許多社會企業都會借此來進行所需的創新應用型人才挖掘。但是,因為部分高校在該類方面投入資金數量不多,使得參與的學生數量持續下降,大多數學生在無法深入性觸碰該類賽事和專業培養活動基礎上,技能和素質開始和國家預設指標相互偏離。因此,日后有必要針對創新型實驗室和相關競賽實踐類項目籌備上,加大經濟投入。如此一來,現代研究型教學模式在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融入工作,便會變得愈加便利、快捷和高效。
3 結語
綜上所述,經過研究型教學模式在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融合實踐狀況考察論證,發現對于師生關系協調、學生成功體驗欲望激活和長久化學習興趣培養,以及教學內容豐富,都產生積極的支持效用,整體上更促進了我國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縱深發展結果。事實證明,唯獨持續強化研究型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靈活應用實效,才能穩步提升計算機專業整體教學控制質量,最終推動我國高校教育事業可持續競爭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劉志剛.計算機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11(08):177-189.
[2]張瑛.科學探討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J].經營管理者,2011,19(17):78-92.
[3]籍建東.研究型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J].職教論壇,2011,14(05):1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