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楠



摘 要 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我國高中生的體育鍛煉情況及身體素質狀況令人堪憂。為了解當前高中生體育鍛煉現狀,筆者采用問卷法對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某高中進行實證調查。在闡述高中生體育鍛煉現狀、分析其原因的同時,提出了改善高中體育鍛煉現狀的對策建議,以期對高中生體育鍛煉情況的改善有所裨益。
關鍵詞 高中生 體育鍛煉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7.088
Abstract Under the pressure of examination oriented education, the situa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physical condi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is worryi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the author uses a questionnaire to conduc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a high school in Tongliao City,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analyzes its cau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 school physical exerci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improve physical activity.
Key words high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體育鍛煉是高中生在課外采取各種體育手段以增強身體素質、保持健康體魄等的重要活動之一,對高中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受我國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我國高中生的體育鍛煉和身體素質令人堪憂。長期以來,教育者大多關注學生的文化課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忽視體育教育。一些學校不僅體育教育資源不足,甚至經常出現擠占學生體育活動時間來教授文化課的現象。在此情況下,學生未得到應有的體育鍛煉,不僅身體素質每況愈下,體院鍛煉意識也隨之下滑。隨著素質教育在全國范圍內的拓展與推進,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保障中學生的體育鍛煉,如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等。為了解當代高中生的體育鍛煉現狀,筆者對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某高中開展問卷調查,在反映該校高中生體育鍛煉現狀的同時,提出了改善高中生體育鍛煉的意見和建議,以期對改善高中生體育鍛煉現狀有所裨益。
1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為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某高中在校學生。
2 調查方法
采用文獻調查法和問卷調查法開展本次研究。參考相關文獻編制高中生體育鍛煉情況調查問卷。運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向該校三個年級的學生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共發放400份問卷,回收398份,有效回收問卷390份,有效回收率97.5%,并通過SPSS 22.0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如下。(1)年級:高一139人,高二137人,高三112人,缺失2人;(2)性別:男174人,女215人,缺失1人;(3)所學科類:文科生129人,理科生258人,缺失3人;(4)家庭住址:城市168人,農村220人,缺失2人;(5)是否為寄宿生:寄宿生227人,非寄宿生159人,缺失4人。
3 調查結果
3.1 高中生體育鍛煉所選擇的項目
高中生體育鍛煉時所選項目從總體上看較為廣泛、多樣。根據表1數據顯示,高中生體育鍛煉時所選項目超過15項,涵蓋了傳統、現代等體育運動項目。其中,排在前五位的體育鍛煉項目分別為跑步(62.2%),羽毛球(57.3%),走步(49.9%),騎車(37.3%),籃球(33.9%)。這是由于現代體育運動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高中生體育運動項目選擇的多樣化。然而就個體選擇來看,高中生體育鍛煉所選項目仍然相對單一。
3.2 高中生每周體育鍛煉的次數、時間
高中生每周體育鍛煉的次數和時間相對較少,這與趙少雄①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根據表2數據顯示,高中生體育鍛煉的次數“不鍛煉”占13.1%,“1~2次”占40.3%,“3~4次”占24.1%,“5次及以上”占22.3%。“不鍛煉”以及每周體育鍛煉維持在“1~2次”的高中生人數超過一半(53.1%)。根據表3數據顯示,高中生每次體院鍛煉的時間“不鍛煉”占9.0%,“0~20分鐘”占46.7%,“20~40分鐘”占28.5%,“40~60分鐘”占11.5%,“60分鐘及以上”占4.1%。體育鍛煉時間低于20分鐘的高中生人數超過一半(55.7%)。可見,高中生的體育鍛煉次數與時間較少,這一方面受高中生自身對體育鍛煉的態度和興趣的影響,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學習時間緊張和體育設施不夠健全所致,這直接影響了高中生的體育鍛煉效果。
3.3 高中生體育鍛煉的強度和心理體驗
高中生的體育鍛煉強度較低,心理體驗層次較低。根據表4、表5的數據可知,高中生體育鍛煉的強度“沒有感覺”占3.8%,“微微發熱”占17.9%,“微微出汗”占38.5%,“中等出汗”占28.5%,“大漢淋漓”占10.5%。高中生體育鍛煉的心理體驗“沒有感覺”占13.8%,“有一些放松”占38.5%,“充滿活力”占27.4%,“身心愉悅”占19.5%。由此可知,高中生的體育鍛煉的強度較低,良好的心理體驗不顯著,這主要受高中生每周體育鍛煉次數和每次體育鍛煉的時間影響。
3.4 高中生體育鍛煉的習慣
高中生缺少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根據表6數據顯示,高中生“沒有體育鍛煉習慣”的占35.1%,體育鍛煉習慣維持在“0~6個月”的占31.5%,“6個月~1年”的占10.0%,“超過1年”的占22.6%。體育鍛煉習慣低于6個月的學生人數占66.6%,大多數學生缺少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這與高中生的體育鍛煉意識有關,也是導致高中生身體素質較差的重要原因,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與身體素質的提高。
3.5 高中生對體育鍛煉常識了解情況
高中生對體育鍛煉常識了解程度不高。根據表7數據顯示,高中生對體育鍛煉常識“非常不了解”的占5.9%,“不了解”的占21.3%,了解“一般”的占62.8%,“了解”的占7.4%,“非常了解”的占1.3%。由此可見,90%的高中生對體育鍛煉的常識了解程度不高,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不僅僅是學生自身的重視程度不夠,也是由于學校體育教育的疏乎,這直接降低了高中生體育鍛煉的意愿與效果。
3.6 高中生體育鍛煉的態度
高中生體育鍛煉態度總體上積極,對體育鍛煉呈現出了較強的意愿和興趣,但缺少實際行動,少部分高中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消極。根據表8的數據顯示,“非常不愿意”進行體育鍛煉的高中生人數占2.8%,“不愿意”的占6.7%,“一般”的占52.3%,“愿意”的占27.2%,“非常愿意”的占9.7%。根據表9數據顯示,“非常不喜歡”體育鍛煉的高中生占2.3%,“不喜歡”的占5.6%,“一般”的占54.6%,“喜歡”的占56.2%,“非常喜歡”的占10%。由此可見,高中生對體育鍛煉具有較強的意愿和興趣。然而,高中生的實際體育鍛煉次數、時間、強度都較低,這可能受來自學校、家庭和學生個人等多個方面的影響。此外,仍然有一部分高中生缺少體育鍛煉的意愿和興趣,這有待于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改善。
3.7 高中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知
大部分高中生能夠認識到高中生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卻缺少相應的體育鍛煉行動,且仍有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產生認知偏差。根據表10數據顯示,認為體育鍛煉“非常不重要”的高中生占1.5%,認為“不重要”的占1.8%,認為“一般”的占24.6%,認為“重要”的占50.5%,認為“非常重要”的占20.5%。根據表11數據顯示,認為高中生體育鍛煉“非常不必要”的占2.6%,“不必要”的占2.3%,“一般”的占26.4%,“必要”的占44.6%,“非常必要”的占23.1%。由此可見,大多數高中生能夠正確認識到體育鍛煉對高中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高中的體育鍛煉實際行動卻與之相去甚遠,顯示出了高中生體育鍛煉“知行不一”的情況,這與邱遠②的研究結果相一致。這可能來自學校、家庭以及高中生自身的影響。仍然有部分高中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存在錯誤認知,認為高中生進行體育鍛煉不重要,也不必要,需要采取適當措施予以矯正。
3.8 高中生體育鍛煉的目的
高中生體育鍛煉的目的多樣。根據表12的數據顯示,高中生體育鍛煉的目的涵蓋了“休閑娛樂”、“強身健體”、“宣泄煩惱”、“減肥健美”、“交友社交”、“被迫應付”、“促進學習”、“表現自己”等諸多方面。其中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休閑娛樂”(59.9%)、“強身健體”(55.0%)、“宣泄煩惱”(41.9%)、“減肥健美”(37.2%)。這既反映了當前高中生體育鍛煉需要的多樣性和自主性,也與高中生愛玩、愛美、情緒不穩等發展特征密切相關,體現了大部分高中生能夠認識到體育鍛煉所帶來的良好效果。
3.9 高中生體育鍛煉的意愿和興趣
影響高中生體育鍛煉的因素是多樣的,既包含主觀因素,又包含客觀因素。學習負擔重、課程緊張,缺少體育鍛煉的時間,運動場館和運動器材的不足以及缺乏指導成為限制高中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根據表13數據顯示,在影響高中生體育鍛煉的因素當中,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學習負擔重,沒時間”(62.1%),“學校課程緊,安排的鍛煉時間少”( 54.5%),“運動場(館)不足”(37.4%),“運動器材缺乏”(37.4%),“不知道該如何鍛煉”(26.8%),“無人組織指導”(22.9%)。由此可見,缺少體育鍛煉的時間、運動場館和運動器材的不足以及缺乏指導成為限制高中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這為未來體育教育的重點指明了方向。但也不容忽視部分高中生因體育鍛煉太累和自身興趣、缺乏鍛煉伙伴等原因而不愿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
4 對策建議
(1)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貫徹落實國家素質教育的方針政策,以高度認真負責的態度重視體育教育,加大體育教育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提高體育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使之適應當前學生體育學習與鍛煉的需要。要加大資金投入,切實加強對學校體育場館和體育設施的建設,提供優質豐富的體育鍛煉器材,為學生的體育鍛煉提供良好的支持。要加強對學校體育教育的監測與評估,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減少甚至是杜絕擠占學生體育鍛煉時間的現象,為青少年學生創造一個集學校、社會、家庭為一體的良好的體育鍛煉環境,從宏觀上促進中學體育教育的發展。
(2)學校在貫徹落實國家素質教育的方針政策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相關要求的同時,要切實加強對高中生的體育教育。要加強體育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完善課程內容,加強對學生體育鍛煉常識、體育鍛煉方法等方面內容的教育。在中學體育教學及課外鍛煉實踐中要充分重視對學生動機的激發,加強正確的體育價值取向和認知教育,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的興趣和愛好。③要加強對學生體育鍛煉的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覺地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學校應切實貫徹落實學生減負工作,減輕學生負擔,保證國家規定的正常的中學生體育鍛煉時間。要完善體育設施,提供豐富的體育器材,因地制宜的開發學生喜愛的體育活動。
(3)高中生應自覺提高體育鍛煉的意識,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中生應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在增強體質、休閑娛樂、排泄煩惱、減肥健美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自覺培養自身體育鍛煉的興趣和意愿,自覺選擇豐富多樣的體育鍛煉項目積極主動的參加體育鍛煉,提高體育鍛煉的自覺性。要敢于吃苦,堅持鍛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同時,高中生應改變自身不正確的體育鍛煉認知,切實提高自身的體育鍛煉素養。
5 總結
體育鍛煉是中學教育的重要內容。高中生體育鍛煉的保證有賴于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庭、高中生自身等多方的共同參與。為此,要貫徹落實國家的素質教育方針政策,積極調動多方力量,來促進高中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加體育鍛煉,以促進高中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注釋
① 趙少雄.杜秋香,黃天雄.海南省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態度的調查與分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5.20(4):9-81.
② 邱遠.對廣東省中學生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及其對策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5.26(4):95-98.
③ 陳偉芬.對中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動機狀況的調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16(7):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