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鍵
【摘要】《格列佛游記》記錄了一個稱之為格列佛的人在四個完全不同國家的令人瞠目結舌的四次冒險。該書出版后,立刻獲得成功,深深吸引著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讀者,至今仍然深受讀者喜愛。
【關鍵詞】小人國 大人國 飛島國 慧骃國
1.引言
本文先介紹作者,其次從寫作背景、內容、主題、人物特點、藝術特色,最后再做了一個總結。希望大家從這簡單的描述中,能夠了解故事的大概,了解作者巧妙地藝術手法。
2.介紹
喬納森·斯威夫特,是英國啟蒙運動中激進民主派的創始人,在世期間寫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諷刺文章,他被稱為英國十八世紀杰出的政論家和諷刺小說家。
3.背景
18世紀的英國,政治上確立了資產階級議會制度,經濟上資本的原始積累規模越來越大。60年代起,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英國啟蒙作家以理性為武器反對封建殘余,也批判資本主義的某些弊端。
4.內容
既描寫了異域的風土人情,又將自己對時事政治、人性的感受認識融于敘述議論中,在厭恨和悲觀的背后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
小人國:格列佛乘坐的“羚羊號”在太平洋遇風暴,被風刮到“小人國”。島上的人很小,風俗也很奇特。利立浦特常和鄰國布萊弗斯庫發生戰爭,戰爭的起因是利立浦特國王改變了吃雞蛋的習慣,不是先磕破雞蛋大端,而是要人們先磕破雞蛋的小端。
大人國:格列佛乘坐“冒險號”再次出海,意外的來到了“大人國”。在這里,格列佛被一個農夫捉住。發財心切的農夫,每天逼著格列佛表演賺錢,后來又把他賣給了皇后。在該國第三年,格列佛住的箱子被巨鷹叼走,掉進了海里。幸好,他被路過的船只救起之后乘船回到了英格蘭。
飛島國:格列佛乘坐“好望號”,遭到劫持,他僥幸逃脫,被“勒普特”島人救起。這些人相貌異常,穿著古怪,整天沉思默想。飛島國的人很注重科學研究,他們設計從黃瓜里提取出陽光,用實驗法把糞便還原為食物,用豬耕地,利用蜘蛛結網,用風箱打氣治病——他們是一群空想、不注重科學規律的“萬能學者”。離開該國后,格列佛經日本、荷蘭又回到了英國。
慧骃國:格列佛任“冒險號”船長,航行到北美,被海盜劫船,格列佛被棄置在慧骃國。這個國家慧骃是統治者,雅虎是畜類,“仁慈和友愛”是這個國家的兩種美德,它們共同遵守的格言是發揚理性,以理性來治理國家,教育下一代。格列佛很快學會了該國語言,應主人的邀請,與主人交談,他談到在世界其他地方馬是畜生,而像他這樣的雅虎才具有理性,并且是馬的主人。這使:“慧骃”感到很震驚。后來,馬主人對格列佛的善待遭到了全國代表大會的反對,所以格列佛只好乘小船離開該國。
5.主題
小人國:反映了當時的英格蘭由教會和君主占統治地位,平常人難以憑真才實學獲得應有的地位。另外,小人國的高跟黨和低跟黨,實際上是在影射英格蘭托利黨和輝格黨的黨派之爭。作者認為,兩黨之間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教會之爭也是沒有意義的。
大人國:大人國國王對格列佛引以為榮的英國選舉制度、議會制度以及種種政教措施所進行的尖銳的抨擊,對當時英國各種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懷疑和否定。
飛島國:作者把諷刺的鋒芒指向了當時的英國哲學家,脫離實際,沉溺于幻想的科學家,荒誕不經的發明家和顛倒黑白的評論家和史學家等。
慧骃國: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連串問題而揭露了戰爭的實質、法律的虛偽和不擇手段以獲得公爵地位的可恥行為。
6.人物特點
格列佛:他是18世紀一個普通的英國人,同樣他也是一個天生喜歡冒險,不甘寂寞與無聊的人。他,勤勞勇敢、機智善良,善于學習和觀察,善于思考,有獨特的思維,性情樸實溫和,對人態度友好。同時他聰明機智,有膽識,處事圓滑合理,說話巧妙伶俐,做事堅決果斷,能夠見機行事,抓住一切機會追求自由,有著極強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夠成功。他為人坦率,愛國,也十分顧及自己的面子,對敵視他和無恥的人充滿了仇恨、厭惡和鄙視,但敬重高尚有學識的人。
7.藝術特色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歷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國度里,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官員不惜小丑似地做著可笑的表演。這是當時英國的縮影,連利立浦特的朝政風習和典章制度也同當時的英國政局一樣。在第二部分里,作者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評英國。格列佛長篇大論地像大人國國王介紹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狀,以及種種為國家為自己辯解的事,可是從大人國的眼光看來,英國的歷史充斥著“貪婪、競爭、殘暴、偽善、淫欲、陰險和野心”產生的惡果。作者借國王的話,諷刺了英國的社會的方方面面。在第三部分,通過對拉格多科學院人士所從事的無聊而荒唐的科學研究,諷刺了英國當時的偽科學。
小說不但抨擊了社會現狀,還在更深的層面上,直接諷刺了人性本身。在第四部分,關于“錢”的那段議論就是如此。格列佛來到沒有金錢,沒有軍隊警察的慧骃國,向他的馬主人解釋說:“我們那里的人認為,不管是用還是攢,錢都是越多越好,沒有個夠的時候。因為他們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富人享受著窮人的勞動成果,而窮人和富人在數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們的人民大多數被迫過著悲慘的生活……”。作者注意到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純粹的金錢關系,并由此對人性產生了疑問。
8.小結
《格列佛游記》是一部諷刺的經典小說,在英國小說形式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繼承了中世紀民間文學傳統,為后代樹立了光輝的典范。在小說創作中,斯威夫特的啟蒙主義思想得以充分體現。全書溶幻想性與真實性為一體,運用以小喻大、由大觀小、借古諷今、以獸譏人等諷刺手法,展示了他接觸的獨創特技和高超的諷刺才能,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獨特的藝術效果。
【參考文獻】
[1]《格列佛游記》張弓,2012年出版
[2]《英國文學史及選讀》吳偉仁,201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