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蘭
【摘要】《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課程改革將給我們教師搭建一個學習、探究、展示的平臺。如果教師再用老觀念去教授語文,那無疑將扼殺課程改革那鮮活的生命力。
【關鍵詞】中學 語文 課堂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么,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能力?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上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 引導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要想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能保持下去,關鍵在于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發現,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小組合作開辟自主空間
教師作為引導者,應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我從很早就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如何使這一組織教學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給學習小組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
作為教師不要讓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學生還未充足地去討論,更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與真情流露,教師就草草收場,勢必起到反作用,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對于小組學習的結果,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評價可多方面,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反饋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價都要有詳細地分析。我設計了一些表格進行每月評價,在學期結束對每月評價制作統計表來向學生展示小組學習的結果。我認為作為教師只要精心付出,學生定會還你一個驚喜。
質疑問難,發現問題自主學習
創造性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于和善于質疑問難。中國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學生善于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現問題的起點。
二、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地位,傳統的教學觀念是,我教你學和我要你學,老師根據教學大綱所提的內容,課堂采用“滿堂灌”這種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與之相應的考試手段,利用題目來檢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程度,這種教學觀念和模式顯然不符合現代教育的新理念,不符合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思想。在思維發展的道路上,則局限于課本和老師規定的范圍,束博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三、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動機是活動的原動力。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心理動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學還是那樣刻板,按老辦法、老觀念去教。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定會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據課文情節的不同、內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續。教師應不斷創設情境,開成連動的整體情境。
四、引入情境,激發探究心理
一堂課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于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創設情境尤為關鍵。我用圖畫展現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引入情境。利用音樂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遐想的境界。無論是因好奇,還是因為關注,都是他們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我們的語文教學,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樂意學習,積極主動地學習。老師不是如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全部交給學生 ,而是幫助學生如何自己去學習,去獲取知識,要交給學生一把開啟獲取知識大門的鑰匙。要轉變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方式。二千多年前的我國教育家孔子早就主張學在前,教在后,先學后教。因此,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我們應該在課堂上,首先就要應該改變原來那種教師教,學生學,教師唱獨角戲的方式,把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該注重發現學生學不會的地方,鼓勵學生之間開展積極的討論,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次是確定學習的目標,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習目標明確、具體,學生就可以圍繞目標自己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則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思考、討論、合作等方法,完成由感性熟悉向理性熟悉的轉化。
羅杰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人在壓抑、恐懼、緊張的心理狀態下是很難有所創新的,為了能營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的良好氛圍,給學生以“心理安全”。我在課堂上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同學,鼓勵他們大膽地發表意見,凡是學生正確的解答特別是有創見的看法,我都會給予鼓勵和贊賞,從不諷刺挖苦學生,以一顆真摯的愛心去接近后進生,時刻謹記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在這種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師生平等對話,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張揚,培育了其探索未知的情感、意志、信念、動機、需要等非智力因素,真正實現了師生間知識同步、思維共振、感情共嗚。學生在這種輕松的狀態下,喚起了其創造的熱情,釋放出了巨大的學習潛能。
課堂教學是屬于學生的,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質疑釋疑,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