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根格日勒
【摘要】《新課程標準》特別重視學生的參與、體驗、思考和踐行,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據此,教師只有樹立新觀念,優化教學過程與方法,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己認識、自己體驗、自己踐行,才能增強思想品德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新觀念 思想品德 實效性
思想品德課是擔負初中智育、德育功能的綜合體,對學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中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狀況發生了巨大的改觀,但在當下的課堂教學中缺乏實效性的現象仍然存在,那么怎樣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行呢?
一、教師必須樹立新的教學理念
1、樹立服從服務觀念。 服從服務觀念指的是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全部教學活動都要堅持以學生為本,都要服從服務于學生成長的需求,服從服務于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的需求。這是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確立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樹立服從服務觀念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其一,要欣賞學生的閃光點,滿足學生的需求點,彌補學生的薄弱點。其二,教師要改變自身角色,即從知識的傳播者,教學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其三,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利于提高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在財富向知識致敬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拉動經濟發展的動力。由于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十分迅速,所以,只有那種既擁有知識又具有獲得新知識能力的人,才能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尤其是學會自學),學會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捕捉新知識,使其終身受益。
2、樹立互動雙贏觀念。在實施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教材的關系,學生與學生、教材的關系,都是平等的對話關系。教師不是知識的權威,不是心理、道德、法律、國情的灌輸者,而是與學生共同學習、相互教育的合作伙伴。教師應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為開展互動創造前提條件,進而通過互動實現教師與學生在知識、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雙贏。優化教學互動,樹立互動雙贏觀念,需要把握兩方面問題。其一,師生互動不僅僅是師問生答,也不能將其片面地理解為只是知識上的交流,它還應包括思維的互動、情感的互動和心靈的互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展示自己的知識,而且要向學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心靈,袒露自己的精神面貌,以影響學生;同時要善于從學生中汲取營養,以通過互動達到師生雙方相互激發、相互發現、相互創造、共同成長的目的。其二,用新的教育理念審視課堂教學不難發現,一節課或一單元課所涉及的知識是由教材、教參提供的知識,教師知識(教師活化教材和依據學情補充擴展的富有時代氣息的鮮活知識)以及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三方面構成的。上述知識構成,既要求教師必須勤奮學習,不斷吸納新信息、掌握新技能。又要求或師必須大幅度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一旦發現師生互動產生的“亮點”,就要及時調整教學進程予以認定、擴展。那種“課前設計好僵死的教案,課上讓學生就范”的狀況一定要避免。
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措施
1、優化教學過程與組織方式。 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幫助學生通過自主的、合作的和反思性的學習過程,逐步掌握學習和認識社會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學習本課程必備的收集和整理信息,識別和運用,閱讀和分析文字材料等最基本的技能和方法。盡管目前很多地方還不具備先進的教學設備和足夠的圖書資料,但在有條件的地方,應鼓勵學生根據相關問題或主題查詢資料、信息,特別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信息。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我課余時間常常從報刊雜志上搜集各種資料,充實課文內容。特別是通過上網查找和搜集各種資料,解決學生各種各樣疑問。還把學生喜聞樂見的電視綜藝節目搬上課堂,競賽、競猜、小品、搶答、評比、辯論等點綴著課堂。在課堂教學應用時收到良好的效果,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實際意義,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
2、優化教學方法。施教之法,貴在啟導。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主導著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師“導”的作用,是促進學生“學”的關鍵。為此,“教”必須致力于“導”,服務于“學”。 (1)著眼于誘導。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確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使探究新知的認知活動變成學生的心理需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2)著力于引導。教師根據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恰當地把教材劃分為層層遞進的若干問題層次,引發學生主動去探索、研究、發現結論,總結規律,獲取“真知”,形成自己的“血肉”,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變“死學”為“活學”。 (3)著重于疏導。當學生思維受阻或思維出現偏差時,教師指點迷津,撥開疑云,疏通障礙,使學生疑難頓解,思維頓開,變“難學”為“易學”,并在化難為易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4)著手于指導。使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獲取新知、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技能,變知識為能力,變“學會”為“會學”。
總之,我們要立足課堂主陣地,教師必須緊緊圍繞“優化教學過程,突出德育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這個主題,樹立新的教學理念,積極投身新課程改革,不斷探求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思品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鄭路.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 考試周刊,2009年21期
[2]侯瑞.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探究[J]. 新課程學習(下), 201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