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喜梅
一、把聽、說、讀、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
英語的交際能力是外語教學的最終日的,這是英語教學觀念的升華。英語教師應該拋棄舊的教學觀念,掙脫考試的束縛,真正把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納入課堂教學計劃中。
(—)聽力的培養
聽是學習語言的先決條件。亞歷山大(L.G.Alexander)說:“掌握一種語言,首先是聽懂,聽懂的比重占90%,能聽懂你才覺得舒服,聽不懂就覺得不自在。”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創設英語情景,應盡量用英語教學,使學生完全置身于一種良好的英語環境中,發揮學生聽力的潛能。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利用自己掌握的語言知識去聽。還可利用投影、電腦及自制的電子課件等視聽手段進行教學,使學生身臨其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解英語和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
(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聽是一種接受信息的活動,而說是把自己內在的語言材料變為外部有聲的語言。在訓練“說”的過程中,教師應循序漸進。首先要讓學生有一種表達的欲望,并針對學生能力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較差的學生只要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機械性的語言操練即可,如模仿性對話訓練,朗讀或背誦一些短文;中等的學生要會就對話或課文進行簡單的概述或復述;學習好的學生應會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看法,可以不受課本的約束進行較自由的表述。教師每節課都應安排些時間讓學生進行口頭表達訓練。學生在一次表達成功后,才會有下一次表達的欲望。
(三)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
閱讀是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也是語言交際的重要形式。英語的語言表達方式、語言結構與漢語有很大區別,這給學生的閱讀帶來很大困難。閱讀能力與其他三種能力是相輔相成的,互相促進的。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應從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做起。閱讀技能包括速度、理解和詞匯。速度、理解、詞匯是閱讀的三要素,經常性閱讀有助于詞匯量的增加,從而提高閱讀的速度,加深對所讀材料的理解。
(四)書面表達的訓練
寫也是一種單向的交際方式,通過文字表達思想,傳遞信息,是語言能力的集中表現。然而學生在進行書面表達時往往錯誤百出,這是由于學生受漢語的影響太深,經常出現中國式的英語,主要表現在結構上的差錯,慣用法的錯誤,習語不準確等。上課時,老師要注意矯正學生不協調的語言結構,通過訓練來達到這個目的。寫的訓練可以從單詞、習慣表達法練起,訓練學生的多種表達能力。
二、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與課堂設計、課程內容安排是否得當有很大關系。課堂要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進行合理安排設計,要活潑、多樣,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他們的認知水平。以新穎的教學手段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教與學才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達到最佳境界。
(二)幫助后進生融入課堂活動
學習好的學生很容易成為課堂的主體,但對于后進生來說,由于自卑感,自信心不足,常表現出某種游離的情緒。要讓這些學生與老師配合,融入課堂活動是件艱苦的事情。老師對他們的知識水平,乃至個性特點要有充分的了解,備課時應設計一些符合他們的知識水平的問題,讓他們同樣有機會表達自己。在他們回答問題時,要有耐心,多加啟發,從側面加以提示,熱誠地幫他們克服困難。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老師不放棄他們,他們也會被老師的真誠、努力所感動,最終自覺地融入課堂學習中,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素質教育在課外的延續
短暫的45分鐘要大幅度地提高學生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是不夠的,教師要利用第二課堂這個廣闊天地來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一)有計劃地開展校級或年段演講比賽
演講比賽可每學期開展一次,結合當前社會實際,從課文中選出較有代表性的話題作用演講的“topic”。比如,人口問題、環境問題、保護自然問題等。學生預先寫好材料,教師進行必要的修改,然后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預賽,選拔出優勝者參加年級比賽,再選出優秀選手參加學校的比賽。這樣,人人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公平競爭,激發起學生你追我趕,爭當優秀的沖勁。
(二)開展英語角活動
英語角活動以年級為單位,確定時間、地點,各班選幾個學習骨干幫助老師進行組織、鼓動工作,每次活動由年級老師選話題進行交際。在活動中教師起穿針引線的作用,不要刻意去糾正學生的錯誤,讓學生在輕松、活潑、隨意的氣氛中毫無顧慮地用英語進行交際。同時,要及時反饋活動開展的情況,對在活動中表現出色、會話水平有明顯進步的學生要及時表揚。豐富的課外活動既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輔助了課堂教學,兩者交相呼應,相輔相成。
(三)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教學大綱指出:“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要進行綜合訓練,在進一步提高聽說能力的同時,側重培養閱讀能力。”不管是學習過程中的考試,還是將來的實際應用,獨立的閱讀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可是,光靠教材所提供的材料是無法達到大綱中關于“使學生逐漸獲得獨立閱讀能力”的要求的,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程度組成不同的課外閱讀興趣小組,進行泛讀訓練。在泛讀訓練中要注意選擇泛讀材料,既要注意思想性,也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許多簡易讀物都是極好的閱讀材料,如“Oliver Twist""A Tale of Two Cities""The Story of Madame Curie(by Alice Throne)""The Story of My Life(by Helen Keller)”等等,以及各種英語時文選擇。
四、教師素質的提高
“工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要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實于教學之中,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極其重要的。首先要有健康的思想素質,把實施素質教育看成是時代的重托。其次,教師的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外語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師要經常參加短期培訓,經常閱讀外文書刊雜志,了解各種最新信息,充實自我。在教學方面,加強教學法理論學習,吸收外地經驗,與同行切磋教學方法,階段性地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當然,還有身體、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積極向上、熱情開朗的性格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必備條件,教師如能以自己的幽默、開朗的心態去面對學生,感染學生,教與學的關系會更融洽,更和諧。
素質教育給外語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只要每個教師更新觀念,加強學習,切實地把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提到日程上來,身體力行,積極探索,堅持不懈,我們外語教學園地上將會異彩紛呈、光彩奪目,外語教學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