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
摘 要 新課程改革帶來,“以學定教”“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流程。美術課堂的教學的目標不再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美術核心素養的養成。教師要深入研究,精心設計行之有效的學習單,適時使用,構建高效生本課堂,并以此為載體,記錄課堂,記錄成長。
關鍵詞 學習單 美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119-02
自教學改革以來,“以學定教”“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正在被所有的教師所認同。《美術新課標》中更是指出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但如何在有限的美術課堂教學時間內,引導學生以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達成教學目標,最終形成美術核心素養,成為了美術教師研究的一大主題。悄然出現的學習單作為一種學習工具,對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流程與學生學習方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教師可以以學習單為載體,巧用學習單,構建高效的生本課堂。
一、精心設計,確保學習單行之有效
1.深入研究,設計學單
學習單要行之有效,設計者首先要對所教學的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創作性的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導學生“走進課本”,與“課本共舞”,最后跳出課本,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如在教學浙美版小學美術第五冊《漢字的創意與設計》一課時,根據教材與課標要求,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1)初步了解美術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和設計方法。(2)初步學習運用筆畫變化、圖形取代、字意聯想等方法對漢字進行創意與設計。(3)將藝術字運用到生活學習中,懂得學以致用。以此為目標,制定了學習單(圖一)。學生利用該學習單通過自主學習與集體探究,了解了美術字的作用,通過解決學習單上的任務,概況了三種漢字創意設計的方法,并利用學習單進行單個漢字與詞組的創意設計,活動層層遞進,凸顯本課的教學目標,呈現了課堂學習效果。同時,還在學習單上對該課做了課后延伸的要求,引導學生把課堂學習運用于自己的學習生活,進一步感受藝術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精心構思,巧妙設計
學習單是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活動的指南針。面對美術教材所呈現的大量內容,教師要進行精心的挑選,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兩到三個活動。學生在活動中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同時,獲得美術知識、技能、美術學習的方法與情感。如浙美版小學美術第五冊《圖形聯想》一課的學習單設計(圖二)。該學習單的三個活動設計緊緊圍繞該課的教學目標——圖形聯想設計的方法展開。活動設計不僅適應學生的心理,而且還提示了完成任務的方法。通過三次活動,學生掌握了圖形聯想的方法,完成了本課的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這一學習單的使用,改變了傳統的知識、技能滿堂灌輸的方法,學生在自主 的學習活動中不知不覺就解決了問題,培養了舉一反三的能力。
二、適時使用,構建高效生本課堂
1.課前學習單,課堂教學的助推器
課改后,美術教材的內容分為了“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領域,各個領域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要想上好美術課,師生課前必須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課前學習單,提供給學生使用,幫助進行課前的自主學習。如在教學浙美版小學美術第八冊《藏書愛書》一課時,面對課本出示的大量圖片與信息,要讓學生在有限的40分鐘內,了解、消化、設計出有一定藝術美感的藏書票,并在此過程中,體驗藝術創作的快樂,提高審美能力,同時還要體現生本課堂的特點,這向執教老師提出了挑戰。課前學習單的設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 決了該難題。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了課前學習單(圖三)。學生通過課前學習單布置的任務,自主學習,解決了課本前2頁的內容,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擴大了知識面。學習單上的任務在課堂中以游戲競答的形式進行反饋,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流程,促進了教學程序的快速展開。其中,學習單中任務5:根據自己的藏書內容或興趣、愛好設計1-2個簡潔、美觀的圖案,畫在老師提供的的紙張上,為課堂中練習設計藏書票提供了創作素材,讓每一個學生一下子都覺得原來創作有自己個性的藏書票并不難,只要在課前準備好的創作素材中巧妙地添加有關內容就可以了,有效的分解了設計有個性的藏書票這一教學難點。
美術工具、材料是確保美術課堂教學順利展開的必備條件。課前學習單的使用,還能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合適的藝術表達形式,并準備好相應的工具與材料,讓藝術創作得以進行。所以,課前學習單的使用,是構建美術生本課堂,形成高效課堂的助推器。
2.課中學習單,課堂教學的導航儀
美術課堂要形成高效、持久的教學效益,老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新知識轉變成主動的“能學”“想學”,要讓學生“會學”“堅持學”。在學生自己發掘、掌握知識中培養自己學習的能力。課中學習單把教學目標轉化為一個一個遞進式的任務,通過任務驅動構建了一種新課堂教學模式,以“悟”代“灌”,以“過程”代“結果”。學習單在課堂教學中起著起著引導的作用。它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使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中逐步提綱挈領,在知識的梳理中有效的把握學習內容。如在浙美版小學美術第十二冊《巧妙地包裝》一課教學中,就體現了學習單(圖四)的這一作用。
本課教學分成四個環節,第一是導入新課,探究包裝作用;第二是課前學習反饋,了解包裝設計;第三是探究包裝盒的設計與制作;第四是創意設計。教學之前,先下發了該學習單,通過小組合作,收集、研究生活中隨處可見包裝盒的包裝盒,并完成表格第一部分的填寫。課堂中,各組派代表進行了交流,展示了收集的有關包裝盒的知識、范例和平面展開圖,為學生后面研究、設計包裝提供了可借鑒的資料。在學生初步了解了包裝盒平面展開圖的畫法后,第二次使用學習單:添一添,改一改,給3個不同的平面展開圖添加預留的黏貼處,并分析其立體造型的形狀,從平面轉為立體造型的創想。最后,引導學生進行創意設計,再次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共同進行創意設計,把集體的智慧描繪在學習單上,包括:預計設計的包裝造型,平面展開圖與設計特點,把將要制作的立體造型轉化為平面表現,教會學生有步驟的進行設計制作,學習單上的記錄也為能力較弱的學生設計制作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