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0121-02
幼兒由于其身心發展特點及生活經驗的有限,在區域活動中常常會出現各種問題,這便需要教師的引導與幫助。教師如何準確定位自身角色成為區域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
一、情境的理解者
是否能真正介入到幼兒的游戲情境中,理解幼兒的心靈世界至關重要。在電影《看上去很美》中,方槍槍給南燕打針一幕典型性地反應了情境理解的重要性。原本兩個孩子單純的“打針”角色游戲活動卻被大李老師貼上成人式的標簽,不僅活動無法繼續,兩個孩子也因李老師的誤解心靈受到傷害。
區域活動中角色游戲是一種常見的代表性活動,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象,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印象,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模仿,再現社會中的人際交往,練習社會交往技能,提升人際智能。幼兒教師應理解、尊重并信任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把幼兒當作獨立的個體,讓他們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參與活動,尋找快樂,獲得發展,自由地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幼兒擁有自由選擇和行動來實現自我完成,實現生命自由的價值。在此過程中應把握好以下兩點:
(一)耐心的傾聽
孫云曉先生在《教育的秘訣是真愛》一書中曾寫到:“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眱A聽是一種平等而開放的交流。傾聽幼兒的心靈之音,了解幼兒的需要,及時地給予應答。教師要與幼兒之間保持平等相待的共處原則,在做出任何評價和結論前先多聽聽幼兒的想法、看法,不要總以長者的身份發號施令,更不能使用暴力進行體罰。
(二)換位的思考
作為生命體存在的幼兒,稚嫩、孱弱,需要成人社會,尤其是教師的關懷和理解。幼兒的思維方式、興趣愛好、情感表達形式及行為邏輯都與一般成人有很大差異。韓國曾經有一則非常出名的公益廣告《鯨》,其非常形象深刻地描述了一個孩子與眾不同的內心世界,當所有人都在診斷孩子有心理問題時,孩子卻在用其獨特的方式創作一幅偉大的作品。教師如果不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哪怕是正常的孩子都會被加以問題的標簽。所謂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要真正步入幼兒的內心世界,還需多站在幼兒的角度進行思考、引導,以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興趣的支持者
興趣具有一種動機力量,能使人進入一種“情感性喚醒狀態”,產生一種吸收信息、擴展自己的傾向,為觀察、探索、追求和進行創造性努力提供可能性。世界著名情緒研究專家伊扎德指出:“興趣對思維和記憶的功能聯系是如此廣泛,以致在缺少它的支持時,對智力發展之瀕于險境的危險不亞于腦組織的損傷。”對幼兒來說,更是如此。幼兒心理發展的突出特點是情緒性,凡是他們感興趣、覺得稀奇的事物,都能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在活動中也會注意力集中。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興趣是直接支配他們學習的最大動力,有了興趣,幼兒就有了主動參與活動的愿望和積極的態度。因此幼兒教師應當支持區域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并予以關注,可考慮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支持:
(一)發現問題
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要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了解幼兒面臨的各種困難,及時發現幼兒活動中表現出的關鍵問題,善于區分出其中哪些問題該由幼兒自己獨立解決,哪些問題需要得到教師的幫助,從而及時把握介入的最佳時機,有針對性地給予幼兒心理與能力的支持,引發幼兒進一步的興趣點。
(二)創設情境
“情境教學是以思維為核心、情感為紐帶,通過創設符合幼兒心理特點或接近生活實際的各種情境來開展教學。”幼兒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習群體,思維具有直觀形象性,其學習方式主要通過游戲體驗或教師的引導與探索來獲得新知識與能力。幼兒教師可在區域活動過程中創設多種生動、形象、有趣并聯系生活實際的情境,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其愿意融入到區域活動中主動地探索與發現。
三、勤奮的準備者
皮亞杰認為兒童是通過物質活動學習的,兒童的認知是在不斷地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和發展的。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兒童自我發現,幫助兒童成為主動的探索者。區域活動強調設置區域,設置區域其實是一個環境創設的過程,依據皮亞杰的理論,這就需要提供一些可操作性、可探究性的環境讓幼兒在區域中充分的發展。
(一)物質材料的準備
區域是一個“舞臺”,區域活動就是在這個“舞臺”上進行的表演,因此,關鍵是如何“搭建”和“利用”舞臺。舞臺的搭建離不開材料的準備,在材料投放上,需投放具有層次性和可探究性特點的材料為幼兒提供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機會,讓其建構自己與外界的認識,形成經驗,為經驗的再建構奠定基礎。因此許多現成的材料還需經過幼兒教師的再加工與再創造,要創設豐富多樣的區角,教師還得像勤勞做工的蜜蜂一樣采集有用材料并進行精細加工。
(二)知識經驗的準備
幼兒生活經驗缺乏,區域活動過程中,如果教師提供的材料和言語信息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或認知有一定的重合,則能引發幼兒的成就感。如果與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有一定沖突,則能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了解的欲望。因此,教師先備知識的儲備在區域活動環境創設時顯得尤為重要。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