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格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0124-0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也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提高,原來的一些教育內容和方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農村音樂教育現狀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
一、農村音樂教育的現狀
(一)教育觀念陳舊、滯后
目前,我國農民的生活水平還沒有真正提高,他們不會有太多的心思和多余的錢去讓孩子學習音樂。因為他們覺得音樂不能創造財富,所以不會花費太多的精力和財力讓孩子去學習。中國目前的國情,只有文化課成績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由于學生家長的期望,及應試教育的影響,社會上對學校的評價也是以升學率作為標準。這種情況下,很多學校就會為了升學率,犧牲一些看似與成績無關的課程和活動,音樂課就是犧牲品之一。音樂教育在一些農村的基礎教育中基本是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平時可能還有音樂課,而一到臨近期末,音樂課就會被其他課程占去。
(二)師資力量缺乏
我國小學音樂教師的來源基本上是高等師范院校、中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的畢業生。但由于一些現實問題,大部分音樂專業畢業生不愿去農村任教,導致農村學校缺乏專職的音樂教師。大部分情況下,音樂課大多數都由語數外教師兼任,他們對音樂理論知識、音樂課程教學方法等了解不夠深刻,因此音樂課教學形式單一、氣氛不夠活躍,教學內容不夠科學,導致學生沒有真正學到音樂基本知識反而對音樂課也失去了興趣。
(三)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學條件差,缺少相關設施
由于長期以來農村經濟落后,財政收入困難,地方政府在教學上的投入很低,在音樂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教育經費的不足,導致農村學校沒有固定的音樂教室或多媒體音樂教室,有的學校缺少音樂教學所必需的教學設備和相應的音響、音像資料,甚至連音樂教材的配套磁帶都沒有。因此有些專職音樂老師也會因為教學設備不完善而感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影響了音樂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二、改變農村音樂教育現狀的對策
(一)轉變教育觀念,完善評價機制
要想改變當前的這種音樂教育狀況,必須要改變長期以來影響音樂教育發展的傳統教育思想和教育體制,大力倡導新的音樂教育理念。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更要更新教育思想觀念,把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工作提到議事日程,清除“主科”與“副科”的意識,真正把農村的音樂教育工作扎實、有序地開展起來,把歡樂和美的享受還給孩子們,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接受音樂教育的權力,樹立讓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素質教育、審美教育培養的思想。
(二)配置專職音樂教師
現在的學生今后將面臨的是處處充滿競爭的復雜社會,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完善的綜合能力是他們必備的參與社會競爭的條件。音樂教育在這方面的功能雖不是萬能的,但也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例如:歌唱的音調對語調的影響,合唱對團隊精神的培養,舞臺表演對心理素質與應變能力的培養等。這些能力的培養任務責無旁貸地落在音樂教師身上,有了好的老師才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所以我們要發動高等師范、中等師范院校的的畢業學生積極參加農村特崗支教等教育支援活動,幫助他們樹立到農村去的觀念,幫助他們克服思想上的負擔和困惑。鼓勵音樂專業的畢業生到農村的學校去教學。另外,相關部門對這樣的畢業生在生活上要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支持。有了專職音樂教師,以及教育部門對音樂教學的重視,教師主觀上就會對音樂教學負責,就會盡職盡責地干好此項工作。我們的音樂教學發展將會蒸蒸日上,學生也可以從中學到更多更專業的音樂知識,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三)加大對農村音樂教育的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教育需要投資,音樂教育也一樣。音樂教學設施是實現課程標準的保證。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投資的力度,對地方財政不足的部分進行補貼,改善辦學條件,使我國的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得到充分發展。學校應有計劃、多渠道籌措音樂教學設備專用資金,逐年添置必備的音樂教學用具。尤其要加大對音樂方面的教輔資料的投入,這樣可以讓老師了解更多的最新音樂消息,也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完善教學設施的同時還要提高農村音樂教師的福利待遇。這樣,一些音樂教師才會安心扎根于農村,在農村音樂教育中實現自我價值,從而保證我國農村音樂教育得到真正的發展。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