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耀發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對社會影響力的加大,也隨著人們生活生產方式受到科技的影響而發生著越來越多的變化。教育領域也開始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而發生著改變,其中小學新課程改革中,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便是重要的內容之一。作為最基礎的小學教育學科,小學語文不但具有工具性,還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谶@一點,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便能夠令課堂教學發生巨大的變化,令教學更加的靈活、生動,提升教學質量,加快教學效率,并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實踐上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5(c)-0000-00
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中的關鍵,也是小學教學內容的主要組成。但是小學生在知識接收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作為語言教學科目,語文對于小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加之其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很難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并且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語文教學大多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更多的重視教師的傳授,而忽略了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接收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小學教育理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新課程改革中逐步開始轉換課堂主體,在課堂上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要職責從教授轉變為引導。課堂教學中也開始引進現代化技術——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引入無疑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將原有枯燥的知識內容通過更加豐富多彩的音頻、視頻、圖像等內容予以展現,從而增加了小學生對語文的熱愛,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1在激活課堂方面的作用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介入使教學實現了從語言文字的單一教學手段到以形、聲、色等多種手段的配合。而且,這種作用力可以長時期存留,可以隨時定格,可以反復查看等等,彌補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講解在課后無法“回放”的嚴重不足。
因此,將現代信息技術靈活、合理地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其形、聲、色等諸多方面有機結合,就能把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刺激,而且還符合兒童的智力、心理發展的特點,有利于促使小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生成。這樣,不僅能提高國語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還能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創造諸多機會。例如《秋天的圖畫》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對課文中的畫面進行描述,通過多媒體在小學生面前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絢麗動畫,如大雁排成人字形飛過天際,鳴叫著飛向遠方,黃金色的樹葉從樹梢換換的飄落,在空中飛舞盤旋,還有金色的麥浪在風中波濤起伏,滿園各色的瓜果香氣撲鼻,農民在田里收割著莊家,享受著豐收的快樂,等等,利用多媒體以畫卷的形式,將這樣的情形展現在小學生的面前,加上音頻音效,更能夠引人入勝,讓學生的注意力隨著多媒體內容進入課文,融入到課文中,更好的理解課文意思,獲取知識點。從而自主的區思考秋天到底是怎樣一幅圖畫,由課文聯想到實際的生活中,并進一步激發拓展思維。如此一來,整個課堂的氣氛便被調動起來,學生能夠積極的相應老師對知識點的傳授,集中注意力在知識點上,這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2在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方面的作用
小學生的天性便是好奇的、好動的、活潑的,因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小學生這種天性充分的利用起來,通過小學生對外界敏銳的知覺以及好奇的感受力而有針對性的對知識點進行設計,因材施教。而并非是生硬的將書本上的知識硬傳授給小學生,如此不但會磨滅了小學生對外界豐富的感知和無限的想象,更多是將小學生的思維禁錮在了大人理性、邏輯的思想中。
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將多媒體元素融入到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靈活利用多元素教學內容,不但能夠將原有抽象的內容具象化,更難能可貴的便是可以偉小學生搭建起訓練思維能力的良好環境,通過多元化的情景創設,引導小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理解,并進一步開拓思維。例如,在進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就可以通過模擬實驗的方式向學生展現課文中的內容,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對課文中的實驗過程進行模仿。以此在學生心理形成直觀的印象,學生的思維因而被“激活”,課堂氛圍也會因為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而得到“激活”,在此基礎上學生便會在理解知識點的同時進行思維發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3在突破重難點方面的作用
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語文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很多內容其實小學生不容易理解,或者容易進入理解誤區中。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雖然對重點、難點進行了著重的講解,但是由于方式方法上的偏差,仍舊令學生的學習感到吃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進現代信息技術,就能很好地解決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兩大問題,使得陳舊的課堂教學不再是“一潭死水”。這時候,現代信息技術有著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力,或縮微處理,或宏觀模擬,或定格分析等等,足以使語文教學活動進行的異常順利。比如,在學習《識字一》時,本課的重難點就是理解并應用描繪春天景色的三個詞語:“冰雪消融”“柳綠花紅“”鶯歌燕舞”。這三個詞語內涵豐富,光憑死記音、形、意,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更不可能達到語文學習的目的。我先采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春意盎然”的動畫,指導學生觀察并描述出相關內容。接著,我根據小學生好模仿、善于表現的優點,鼓勵他們模仿所聽到的聲音。隨后,我再讓學生從教材中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詞語,并且要用自己的話語來表述詞語的含義。最后,我領讀,學生再讀。學生在讀這些詞語時情緒也十分高漲。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教師很好地利用了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充分體驗知識的生成,并在過程中獲得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愉悅,并使學生能準確、全面地感知到課文重點內容所呈現的形、聲、色、情等豐富內涵。
4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面的作用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為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提供多種訓練途徑。例如,在片段寫作能力的訓練中,教師完全可以采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出題,或展示一幅畫面或播放一段視頻等,形式多種多樣,讓學生直觀感受后即興寫作。在此不光對寫作訓練前有幫助,學生完成后,那些寫得好的習作直接通過實物展臺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進行集體點評。這直觀真實地對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進行了訓練。但是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時需要結合實際,從實際教學目標出發,圍繞教學內容核心,將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統一起來,結合有效的方法手段,靈活應用信息技術,全方位服務于課堂,服務于學生,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教學是一個人的啟蒙教學時期,因而教師的教育會對小學生后期的學習生涯造成直接性的影響,因材施教應當是小學教師進行教學的核心。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發揮語文知識的魅力,通過對原有教學結構進行優化,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更加全面的提升小學生在語言方面的綜合素養,并令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后期的學習打下基礎。
5結束語
小學教育作為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啟蒙教育階段,其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其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水平也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隨著多媒體教學的興起和推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開始逐步的整合現代信息技術。
參考文獻
[1]陳曉娟.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之我見[J].教育教學論壇,2014(21).
[2]王江燕.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合教學分析及實踐分析[J].中小學電教,201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