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琳
【關鍵詞】 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4—0028—01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集體,而這個集體的領頭人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的成敗將影響到班級各項工作的開展。尤為重要的是班主任工作的成敗,將對學生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產生難以估量的后果。新課改下的今天,仍有一些班主任由于缺乏管理藝術,同時偏重于知識教學,忽視班級活動的組織開展和學生能力的培養,班級往往會形成一種“讀死書,死讀書”的風氣,這一潭死水的局面令人堪憂。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就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隨著新課標的推行,小學的教學管理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和困難,小學班主任應當及時學習新課標對小學提出的發展要求和管理理念,轉變以前不符合時代進步和發展的教學管理理念,豐富和借鑒效果顯著的管理方法,進而提高自身的班級管理效率和教學成果;班主任應當積極主動地去了解本班級內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通過語言交流,真誠地關心和鼓勵學生,讓學生體會到班主任帶給他的關心和指導,并把這種溫暖帶到學習中去,提高班級的整體學習水平。
班主任除了負責班級的日常管理外,還承擔著班級的任課教學工作,班主任是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教師,班主任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和模范作用。因此,班主任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管理語言的恰當使用,具有說服力的管理語言能夠適當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建立起對班主任的信任和敬畏,能夠推動學生性格的形成和學習的進步,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策略
1. 重新審視班主任工作,轉換自身角色。作為班主任,無論是在知識技能上,還是在行為品質上,都必須具備以身作則的能力。既要當“學科專家”,又要當“人生導師”、“學生的知心朋友與陽光使者”、“班級文化設計師”、“學生人際交往的指導者”、“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咨詢者”、“家校溝通的橋梁”等等,所以,班主任應由單一型向多元型轉換,權威型向對話型轉換;限制型向發展型轉換(限制就是班主任對學生說:不能,不要,不允許,發展型就是尊重學生,守時守信);封閉型向開放型轉換,被動適應型向主動創作型轉換。以前我常以限制權威來管理班級,常常對學生說,“不要,不能,不允許”,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聽自己的話,現在我以對話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守護學生人格尊嚴,形成了一個積極健康、活潑樂觀、和諧融洽的班集體。
2. 加強師德理論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班主任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知識形成和可持續發展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積極參加各種政治學習,提高育人素養;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錘煉自身的師德師風;要博覽群書,做知識的富有者,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多閱讀各種書籍,拓寬知識面。只有博覽群書、勤奮好學,做到學識淵博,才能在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做到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
3. 科學管理班級,創建良好的班風和學風。(1)抓好班風建設,增強班級凝聚力。首先,以“法”治班,切實抓好養成教育。其次,組建、培養優良的班干部隊伍,促進學生自主管理。(2)抓好學風建設,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首先,加強理想前途教育,讓學生明白“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的道理,從而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其次,配合科任教師,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斷邁向成功。再次,成立學習“幫扶”小組,開展“一幫一”結對子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競爭意識。
4. 搭建與家長溝通的橋梁,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單靠班主任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尤其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因為家庭教育對孩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在農村,大部分家長文化層次較低,對孩子的管教缺乏科學指導,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采用暴力行為,這就導致了孩子厭學心理、逆反心理的產生,增加了班主任的管理難度。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僅要管好班級,還要做好家長的工作。我們要通過開家長會、家訪、電話聯絡等方式,不定期與家長取得聯系,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以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通過與家長交流探討,共同找出問題孩子的教育方法;同時,要聽取家長對學校提出的合理化建議與意見,并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出謀獻計,告誡家長一定要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從小事做起,“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總之,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重視與家長溝通,共同教育學生,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