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麗
摘 要:民辦高等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人才和服務地方經濟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現代化的教育應該有合理的結構。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必須加大教育結構調整的力度。民辦高等教育需要探索一條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就業需求的發展路徑,以實現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的轉變,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職業化教育轉型的順利過渡。
關鍵詞:民辦高校;職業化教育;發展路徑
職業化教育是民辦高校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就業需求的要求,國家做出重大部署,引導和鼓勵一批本科高等院校向職業化教育轉型,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一、對民辦高校職業化教育的認識
(一)推動民辦高校職業化教育轉型是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要。中國職業教育發展道路就是堅持把職業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轉型發展要求高校把辦學思路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民辦高等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需要推進民辦高等教育的職業教育順利轉型。
(二)民辦高校職業化教育轉型是服務職業教育發展總體戰略的需要。民辦高校職業化教育轉型既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加快教育綜合改革、創新高等教育分類發展和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迫切需要。目前,對于民辦高等教育職業化教育轉型,不管是政府部門還是協會組織已形成廣泛共識。
(三)民辦高校職業化教育轉型是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需要。職業化教育轉型對于民辦高等教育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國家推動高校職業化教育轉型的契機下,民辦高校更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突出辦學特色,以就業為導向確定人才培養目標,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宗旨,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
二、民辦高等教育職業化現狀
(一)學科專業設置趨同無特色,實踐課程比例不合理。基于招生數量和教育成本的考慮,大部分民辦高校在專業設置上沒有突出自身辦學的特色。另出于成本控制的考慮,民辦高校在前期教學投入方面甚為不足,缺乏實踐教學環節,這導致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比例嚴重失調,無法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師隊伍老中青比例失調,教師引進只重學歷不重能力,教師動手能力差。民辦高校教師年齡和職稱結構嚴重失衡,高職稱教師大多是外聘教師。這說明民辦高校在自有教師培養方面缺口很大。另外,民辦高校招聘教師考慮的是學歷和學位,而忽視了對教師教學和實踐能力的要求。這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招聘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缺乏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和實踐性。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民辦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較為突出,課程體系改革力度不大。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一味采用傳統講授方式,忽略了對學生啟發式的教學,缺乏對新的教學方法的嘗試,缺乏創新精神。
(四)缺乏專業化實踐平臺,教學與社會實踐對接少。袁貴仁曾在《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道路》中寫到,應充分推動行業、企業、學校集團化辦學,其目的無非就是為學校搭建一個專業化的實踐平臺。但目前的民辦高等教育即使是企業辦學,企業沒有起到一個實踐平臺的作用,而學校對于專業化實踐平臺的認識力度不夠,導致教學與社會實踐基本無接觸,無交集。
三、民辦高校職業化教育發展路徑的選擇
(一)以就業需求為導向設置學科專業,明確職業教育轉型方向。專業設置是關系民辦高校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民辦高校應從突出自身辦學特色出發,果斷地調整專業建設方向,敢于放棄趨同和空范的專業,在已有的專業學科建設方面重點突出特色;緊跟新興產業步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開拓和設置新的學科專業。
(二)確定合理師資隊伍結構,注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引進。科學合理的教師隊伍不僅是年齡、職稱結構的比例協調,也要保證學科專業教師配比的合理。另外,雙師型教師是職業教育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民辦高校要加大投入培養自有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變,同時積極引進外來優秀且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雙師型教師。
(三)推動教學改革,鼓勵實效性教學方法,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民辦高等教育職業化轉型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社會對實踐性人才的需求。為此,民辦高等教育應結合自有專業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勇于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增加實踐教學設備,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注重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將科研和實際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對專業技能的學習。
(四)鼓勵校企結合和集團化辦學道路,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校企結合與集團化辦學可以為民辦高等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實踐教學平臺,可以加快產學研的融合,可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這種辦學模式不僅為民辦高等教育提供了實習基地,還可以吸引社會資金和設備的投入,加快理論知識的轉化,為社會經濟供給應用型創新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效益的提高。
四、結論
民辦高等教育職業轉型是民辦高校實現健康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雖然已明確了職業教育轉型目標,但在轉型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不確定和未知的困難。因此,各民辦高校應結合自身實際,在職業教育轉型方面不斷探索和創新,最終實現向職業教育的順利過渡,實現內涵式發展的良好趨勢。
參考文獻:
[1]賈利寧,李桂萍,劉小航.討論民辦高校向職業教育深入轉型[J].榆林學院學報,2015(05):118-121.
[2]楊保成,李海霞.民辦本科高校轉型發展戰略路徑探索---以黃河科技學院為例[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5(1):1-5.
[3]宋麗娟,楊水華,謝慧敏.思與辯——對民辦高等職業教育轉型的審思[J].職教論壇,2013(32):10-13.
[4]劉國瑞,林杰.關于高等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幾個問題[J].現代教育管理,2013(2):13-17.
[5]袁貴仁.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道路[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6):61-62.
(作者單位:陜西國際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