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國
【關鍵詞】 課堂教學;有效性;師生關系;
備課;課堂氛圍;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4—0041—01
有效課堂教學是指教師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指定的教學目標,有效教學追求社會化、人性化教育,強調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課堂教學的表現:課堂上教師能自由駕馭課堂,收放自如:要動能動,要靜能靜,要思能思,要看能看,要停能停,學生沒有游離于課堂之外的現象,課后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收獲,都有學習的快樂。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1.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教師善意的批評、提醒能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不和諧的師生關系,善意的批評、提醒則不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有時甚至導致師生沖突,影響課堂教學。
2.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要靠教師“犧牲”大量的休息時間,主要利用課間或課余等學生休息時間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親密”接觸,或聊天、或活動(打球、游戲、講故事、講笑話等等),同時在活動中不忘適當的建議和引導,使學生“親其師”,從而能“信其道”。
二、備課要以本為本,以人為本
有些教師認為備課就是抄抄教案,以應付上級領導檢查,而且還振振有詞地認為所抄的這些“教案”都是由一些教育名師名家編寫的,有什么不行。其實這些“教案”的編寫大都是以本為本,是以教科書為本而編寫的,不能以人為本,因為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以及基礎知識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因此,我們備課就不僅要以本為本,備教材(要教什么內容,教學重點是什么),而且還要以人為本,重點是要備學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學難點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讓每個學生上了這節課后,至少知道這節課是學的哪些知識。如果教師一味地追求難度、深度、廣度,而一部分學生卻跟不上來,勢必他們就會把精力轉移到與上課無關的事中去,就好比是營養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可學生卻不原意吃,怎么還談得上消化呢,可見備學生是提高有效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擴大學生參與面
“主體參與”應當是學生的一種積極自覺的自然行為,“強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應當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不知不覺投入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各種學習活動中去。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有一種安全感,既不擔心“張揚冒尖”,又不害怕“失敗丟丑”,思維的真實狀態便于教師及時采取對策,從學生智慧的閃光點中采集創造性思維的精華,從錯誤中總結經驗教訓,做到教學相長、師生雙贏。課堂應該是群言堂,學生的主體參與不應是少數學生的“才藝表演”,教師必須發動學生群體展開對課題的研討。對優秀學生固然要讓他們吃飽吃好,使他們的思維和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但對學困生更不能放棄,而要量體裁衣,提出適合他們口味的問題,讓他們在解決之后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和提高。
四、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
1. 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所謂課堂教學情境是教師借助教學內容的背景材料和知識本身的可塑性,有目的的創設數學教學環境。第一,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從課程具體內容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創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情境。第二,情境要適度生活化,加強數學與相關學科內容的聯系。第三,新課的教學中,可創設趣味性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第四,在習題課的教學中,可創設開放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創設疑惑陷阱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總之,創設教學情境是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而不是為了在公開課作秀而創設教學情境。
2. 運用電教手段教學。一堂課只有40分鐘,有些課涉及到概念、定理、注意事項多,它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相當復雜和抽象。若憑老師邊講邊寫,一堂課很難按時完成任務,學生學起來非常吃力,結果事倍功半。充分運用電教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許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瑣的敘述講清楚,屏幕上的圖像和文字一目了然。如講“垂直于弦的直徑”時,由于這節課的難度較大,就可以在屏幕上打出了一組強化理解“垂徑定理”的判斷正誤題、選擇題、填空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