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瑤

摘 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將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因此,分析了濟寧市進行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建設的背景,以相關理論和實踐為指導,采用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的方法,通過對比分析兗州市新兗鎮、汶上縣和梁山縣三個地區進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情況,尋找它們各自的特點,并實事求是地針對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給出相應的建議,以便動員廣大農民群眾積極進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完善社區內的公共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
關鍵詞:新型農村社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
中圖分類號:F32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4-0035-02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鄉經濟也得到很大發展,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城鄉二元體制未突破,造成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而農村社會建設相對落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切入點[1]。
由于我國農村社區建設還處于開始階段,可以借鑒國外的成熟農村社區建設,展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農村社區。通過對濟寧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研究,在分析濟寧市新型社區農村建設的現狀,揭示目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新型農村社區規劃提出實施建議。
一、濟寧市新型社區農村建設的現狀
隨著濟寧市經濟的發展,農村城鎮化滯后的問題逐漸突出:一是一些村莊建設新房不拆舊房,造成土地大量閑置和資源浪費;二是農民絕大部分積蓄用在了住房建設上,增加了農民負擔;三是住房重復建設,農村大體10年左右就要建一輪新房;四是村莊規模小,農村居民點布局分散,造成居住環境差和基礎設施難配套。為切實解決好這些問題,濟寧市緊緊圍繞“生產發展、鄉村文明、生活寬裕、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新農村建設方針,進行了積極探索。
近幾年來,濟寧市各級財政部門采取措施,多方籌集涉農資金,全力支持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并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進行了實踐與探索。兗州市新兗鎮、汶上縣和梁山縣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和成效,值得學習和借鑒。
(一)兗州市新兗鎮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兗州市作為山東省較早實施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縣級市之一,啟動了新型農村社區項目24個,合并涉及村莊95個,已啟動65個村莊,建成住宅246幢8 027戶。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可以滿足農民改善居住環境的愿望,也為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新的平臺。不僅設立投資機構,同時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金村社區作為五大萬人社區之一,基本實現了“五化十通”。“五化”即硬化、綠化、亮化、凈化、美化,“十通”即通路、水、電、氣、暖、排污、公交、電話、寬帶、有限電視。該縣明確利益主體是農民,新型農村社區讓農民滿意,利用產業實現依托發展。新兗鎮的太陽吳村中心社區是產業帶動的典型,該社區是由當地一家大型民營企業太陽紙業與吳村合作建成的。
(二)汶上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汶上縣作為山東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的示范縣,其社區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堅持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進行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創新思路,匯聚廣大群眾的智慧,統籌城鄉推進[2]。該縣不僅在社區設警務室以改善居住治安環境,同時,還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黨性教育展館,利用產業進社區增加村民就業渠道。目前,汶上縣發展社區產業項目50多個,成立股份合作社16個,實施土地托管6萬多畝,流轉土地8 000多畝,3萬多農民群眾實現就近多元化就業[3]。
(三)梁山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梁山縣以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為契機,充分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政策,積極穩健地推動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堅持合理規劃,積極穩步地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全縣共規劃63個新型農村社區,目前已開工建設13個。不僅社區建設堅持公開透明,擴大社區服務功能,同時還立足實際科學規劃。梁山縣按照城鄉一體、鎮村一體、全域一體的規劃思路,將全縣672個行政村規劃整合為73個社區、120個基層村。
兗州市新兗鎮、汶上縣和梁山縣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要求,各自進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側重點則不同(如表1)。
數據來源:通過山東新聞網和濟寧新聞網等資料搜集
由此可知,兗州市新兗鎮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在產業帶動基礎上,通過合村并點,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汶上縣主要是因地制宜地進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汶上縣通過實際情況建設不同的新型農村社區,更好地促進了濟寧市的新農村建設。梁山縣進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著力于解決制約農村發展的土地瓶頸,在新型農村社區內深入開展便民服務,增強農村黨員干部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識和本領,從而更好地解決農村社會管理難題。
二、濟寧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一)干部群眾認識不高,拆遷工作方式不合適
喻屯鎮邵莊寺村是濟寧市中區最偏遠的村莊,由于村干部對村民住房拆遷的思想工作沒做足,工作方式不正確。例如,在邵莊寺村拆遷中,鄉鎮干部的工作方式是先敲門,如果村民不開,他們就嗖地一下爬上墻頭;在村民簽協議書時,捂著協議書的內容先讓村民簽字摁手印,然后再把協議書給村民,村民不理解為什么要拆遷,使一些村民誤認為當地干部在拆遷過程中得到了好處。這樣,部分農民只是對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概念有模糊認識,把新農村建設當成政府工程,缺乏主觀能動性。
(二)工作進展不平衡
濟寧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進展不平衡。近幾年濟寧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有些急于求成,建設速度過快,這樣得到的社會效果未必好。而且有的鄉鎮規劃社區多、投資力度大、進展速度快、社會效果好,也有部分鎮工作進展緩慢,導致鄉鎮發展不平衡。多數社區是從城中城邊村、鄉鎮駐地村、園中村、壓煤搬遷村等率先啟動的,而邊遠村莊和經濟條件薄弱村莊的社區建設尚未破題。
(三)社區建設成本逐步增加,農戶住房資金不足
目前資金仍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一大制約瓶頸。一些鄉鎮資金籌措渠道還比較單一,融資難度大,資金到位慢,鄉鎮資金壓力相當大,造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深層推進有很大難度。在新型社區的村民住房上,很多貧困戶、孤寡老人在自我資金的制約力上受影響較大。
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動員群眾廣泛參與
農民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參與者,也是最大受益者。因此,在建設中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搞好典型帶動,用新的思想理念指導新型社區建設。走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就是大拆大建的誤區,用實際案例教育引導群眾參與新型社區的建設[4]。增強廣大干部群眾主動搞好社區建設的信心,形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凝聚力。
(二)堅持規劃先行,扎實有序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要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理念,使新型農村社區規劃與縣域經濟發展計劃、鄉鎮體系、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等專項規劃相銜接,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總體規劃、農村公共服務規劃等有機結合。不搞“大躍進”,充分考慮農村各地地理位置、資源配置、人文環境和村民生活習慣等因素,合理確定新型社區建設位置和規模,因地制宜實施村莊改造,打造一批特色鄉村社區,努力建設一批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配套的新型農村社區。
(三)建立科學管理機制,轉變生產生活方式
在新型農村社區成立社區黨組織,探索實行社區黨總支領導下的農村合作組織黨支部設置的新模式。積極探索社區居委會、社區服務中心、物業管理公司有機統一的“三合一”的社區管理體制,完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功能[5]。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為契機,積極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大力發展高效種植業、生態林業、現代畜牧業和休閑觀光農業,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都市型農業的轉型[6]。抓好村容村貌整治,著力解決農村垃圾亂堆、污水亂流、雜物亂放、違章亂建的問題,改善人們的生活居住環境,為發展鄉村游創造條件。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以農村危房改造、合村并點、舊村改造等房屋建設為重要內容。但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絕不僅指新樓建設,它不是簡單的人口聚集,也不是簡單的居住環境的改善,而是在農村營造一種新的社會形態,讓農民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樣的公共服務[7]。本文以相關理論和實踐為指導,對濟寧市新型農村社區的規劃和社區建設中的問題等進行了分析。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新型農村社區的規劃要點,從不同社區模式、社區布局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等方面,通過對三個地區新型農村社區的分析,對新型農村社區規劃提出了實施建議。本文對新兗鎮、汶上縣和梁山縣三個地區新型農村社區的發展作了初步研究,在研究內容和結論方面難免有失偏頗,對規劃實施的認識尚淺,有待進一步加強。
參考文獻:
[1] 張遠.濟寧市新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12:4-7.
[2] 精心搞好資金運作 扎實推進農房建設[Z].汶上縣人民政府辦公室,2010.
[3] 劉長春,張偉光,蘇醒.(汶上縣)新社區新生活[EB/OL].濟寧市政府公眾服務門戶,2012.
[4] 王東陽.統籌城鄉全面小康社會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9.
[5] 湯慧鈴.新型農村社區改革試點的經驗與問題探微[J].人民論壇,2013(總第391期).
[6] 濟寧市實施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EB/OL].環渤海網站聯盟,2010.
[7] 王東春,張夫真.新型農村社區讓農民變市民[J].中國財政,20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