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琴武
摘 要:指定辯護制度防止了控辯不平衡,能夠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辯護權的充分行使。但是,在司法實踐中,由于指定辯護律師消極履行辯護職責,使得該制度所能發揮的作用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鑒于此,應深入挖掘指定辯護律師消極辯護的原因,并尋求促使指定辯護律師積極履行辯護職責的對策。
關鍵詞:指定辯護;消極辯護;原因;措施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4-0181-02
指定辯護制度是刑事辯護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制度。該制度的確立,使得經濟困難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通過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得到法律援助律師的幫助;而盲、聾、啞等特殊犯罪主體未委托辯護律師的,則可通過強制辯護來保障其辯護權。但是在我國當前的司法實踐之中,由于指定辯護律師消極行使辯護職責,辯護效果并不理想。只有找到指定辯護律師消極的原因并尋求解決路徑,指定辯護制度的價值才能得以真正發揮,憲法和法律賦予被告人的一系列權利如辯護權等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一、指定辯護律師消極辯護的原因
(一)指定辯護律師在法律援助過程中缺乏保障
缺乏法律援助經費保障,是指定辯護律師在刑事法律援助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法律援助專業性強的特點,決定了法律援助的服務力量是法律專業人才。我國法律規定法律援助工作是法律援助機構的責任,但現階段我國提供法律援助的主導力量是社會律師。有些地方有專項法律援助經費,但是沒有用于支付律師辦案補貼;還有一些地方存在對律師辦理的義務量之內案件不給補貼,法律援助經費使用有結余才支付補貼等現象。社會律師畢竟不是國家工作人員,而是參與市場競爭的個體,也存在養家糊口的壓力,在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時,沒有經費保障,難免使有的律師缺乏責任心和積極性,敷衍了事,致使案件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在許多經濟發達的法治國家和地區,政府(國家)的法律援助義務主要體現在為受援人代付律師費上,法律援助律師的代理費及有關開支由政府法律援助機構全額或大部分負擔。
另外,指定辯護律師在刑事法律援助過程中同樣會遇到與一般辯護律師一樣的會見難、申請變更強制措施難、調查取證難、閱卷難、采納正確辯護意見難等問題。
(二)對指定辯護律師缺乏相應的評價標準和獎懲機制
我國《法律援助條例》第28條規定:律師“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這僅僅規定了律師拒絕接受或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要給與相應的懲罰,對于如何評價辯護效果,辯護律師消極辯護時如何處罰、指定辯護律師取得良好辯護效果時如何獎勵等問題并無相關立法。不難看出,現有法律只規定律師在拒絕辯護時如何處罰,但是缺乏對律師進入法律援助階段的評價標準和獎懲機制。這一立法現狀直接會導致很多律師被指派進行法律援助以后陽奉陰違,接受法律援助的案子只是為了避免處罰。至于如何辯護問題,由于缺乏立法,積極履行辯護職責,法律援助效果良好的不會有獎勵;同樣,消極辯護,不認真履行辯護職責的也不會有懲罰。這就直接促使律師消極辯護狀態的形成。
(三)指定辯護律師介入訴訟晚,難以進行有效辯護
被告人獲得有效法律援助的重要前提是,指定辯護律師必須對案件有充分的準備時間,盡早的接觸被告人了解案情。但在現實的司法實踐中,指定辯護律師最早也要在開庭前10天才可介入訴訟,因受時間的限制,他們根本無法進行充分有效的準備,很難真正完成其辯護任務,辯護的質量更是無從談起。加之,當前我國刑事辯護制度存在著的會見難、申請變更強制措施難、調查取證難、閱卷難、采納正確辯護意見難這些問題在刑事法律援助過程中同樣存在,直接打擊了辯護律師進行有效辯護的積極性。
(四)社會對指定辯護律師消極辯護的容忍
社會對律師消極辯護行為的過分容忍是指定辯護律師消極辯護的重要原因。無論是在社會生活中還是在法庭之上,人們都有先入為主的通病,對自己固有的觀念和偏見深信不疑。習慣戴著有色眼鏡看被告人,認為被告人的話沒有可信度,說再多都是狡辯,況且公訴方已掌握了足夠充分的證明被告人有罪的證據,辯護方再辯下去也沒多大的意義,因為改變不了什么。正因為如此,當辯護律師在法庭上面對公訴機關對當事人的任何指控都聽之任之時,社會大眾普遍會覺得那是情有可原的。而對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他們總會認為指定辯護律師的法律援助行為是一種施舍,因此他們不會對辯護人有太多的要求,甚至認為消極辯護是法律援助者的權力。當事人和社會大眾的這種容忍,形成了指定辯護律師消極辯護的心理支持。
二、指定辯護律師消極辯護的應對對策
(一)確立指定辯護案件辯護效果的評價標準和獎懲機制
我國一方面通過法律強制規定律師必須接受法律援助案件,但在另一方又沒有進一步確立對被指定的律師工作質量高低好壞的評價標準和與之相應的獎懲機制。上文已經指出這一立法現狀的的弊端。那么,應該以什么樣的標準來衡量律師在法律援助工作的質量的高與低呢?這就要看其具體的職責是什么,其是否真正按照職責標準去履行職責,是否真正努力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了。根據刑事訴訟法第35條規定,“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甭蓭煼ǖ?8條也規定:“律師擔任刑事辯護人的,應當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由此規定可知,辯護律師的主要職責就是為被告人提供實體上、程序上和其他方面的幫助。以上對一般辯護律師的要求同樣適用于承辦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因為律師承辦法律援助案件與承辦一般有償案件并沒有什么不同,所以評判指定辯護律師工作質量的高低也要從以上三個方法進行評價,考察指定辯護律師是否真正盡職盡責地從實體上、程序上和其他方面為被告人提了供法律幫助,維護其合法權益。另外,評價結果只是一個標準,真正要實現限制指定辯護律師的消極辯護,還應當根據評價的結果對指定辯護律師進行合理的獎懲。在獎懲分明的體制之下,指定辯護律師進行有效辯護的積極性必將提高。
(二)完善指定辯護律師權益保障體系
保護指定辯護律師的權益重在法律援助經費的保障。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第3條、第6條的規定可知,我國刑事法律援助的主體是法律援助機構和社會律師,而在司法實踐中提供刑事法律援助的主導力量是社會律師。這些律師與受援助當事人的關系同付費律師與一般當事人的關系一樣,都是一種委托代理關系,其承辦法律援助案件與承辦一般有償案件并無不同之處,只不過付費的主體和付費金額大小不同而已,前者的付費主體是法律援助機構而后者則為刑事被告方自己,且所得報酬的多少是不能相提并論的或者說是沒有可比性的。社會律師畢竟不是國家工作人員,而是參與市場競爭的個體,在履行法律援助義務時,沒有經費保障,難免使有的律師缺乏責任心,敷衍了事,致使案件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因此,要使律師積極進行辯護,國家有必要加大專項法律援助費用的投入,從而保障被指定的律師的權益。唯有如此,才能激發其工作的積極性,保證其提供法律幫助的質量。另外,同一般辯護律師相比,指定辯護律師具有介入訴訟的時間過晚,難以實現有效的辯護的特點。要真正實現指定辯護律師辯護的有效性,為其積極辯護提供支持,應當保證指定辯護律師盡早參與到訴訟之中。
(三)提高指定辯護律師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養
指定辯護同其他普通辯護相比,其具有公益性,這就決定了作為一名指定辯護律師,除了盡職敬業,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奉獻精神。一個不具有奉獻精神的律師在指定辯護的過程中必然因為所勞與所得不相稱而心存不滿,肯定談不上積極有效的辯護。因此,加強指定辯護律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對于促進指定辯護律師的積極辯護具有重要作用。另外,促進指定辯護律師的積極辯護并不能僅僅局限于思想方面,倘若指定辯護律師具有了積極辯護的積極性,而其辯護能力低下,那其積極性也僅僅是一種熱情,不會有實質性的效果。所以,要實現指定辯護律師的有效辯護,提高指定辯護律師的業務素養是實質要求。
(四)設立公辯律師
法律援助本是政府的職責,具體工作為法律援助機構的職責?!斗稍鷹l例》第3條規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但現實是,我國提供刑事法律援助的主導力量是社會律師。這不難看出,主客已經顛倒了,法律援助名為法律援助機構的職責,但卻實際成了律師的職責。同時,我國是當今世界上極少的通過法律強制規定律師法律必須接受法律援助案件的國家之一。我國《律師法》第42條規定:“律師必須按照國家規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盡職盡責,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務?!薄斗稍鷹l例》第6條規定:“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毙淌路稍鷮β蓭煻詰撌且环N職業倫理要求,而在我國卻成了一項法定義務。面對這一困境,不妨向某些西方國家借鑒一下設立專職的公辯律師的做法。所謂的公辯律師,是一種專門為特定的刑事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由國家發給工資的律師。公辯律師與普通律師相比多了一重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即公辯律師除了具有一般律師所具備的的任職條件外,還須經歷一場成為公辯律師的選拔考試。雖然公辯律師制度當前還只是一種設想,但若真的將其落實到實踐中,將會大大改變我國法律援助的主導力量是社會律師的現狀,使法律援助工作真正成為政府的職責,而非個人的義務。同時,是否成為公辯律師是律師自己自由的選擇結果,而提供法律援助又是其天然的職責所在,因此其沒有理由再消極地去辯護。
參考文獻:
[1] 馬靜華.指定辯護律師作用之實證研究——以委托辯護為參照[J].現代法學,2010,(6).
[2] 王海,楊琳.未成年人刑事指定辯護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天中學刊,2015,(2).
[3] 張春陽.略論指定辯護的制度性缺陷及其完善[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3).
[4] 楊春洪,付凌云.論死刑案件指定辯護的有效性——兼談構建死刑案件指定辯護質量標準[J].政法學刊,2014,(5).
[5] 王廣.中德刑事指定辯護制度比較[J].研究生法學,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