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雅元 羅雪梅


摘 要:以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模式發展現狀及成因為切入點進行分析,探討現行模式下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在國際貿易融資中遇到的困難、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模式創新的必要性。以借鑒發達國家中小外貿企業貿易融資成功經驗,結合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實際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尋找適合廣西的創新模式及如何進行風險控制。
關鍵詞: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創新模式;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129.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4-0173-04
廣西作為“一帶一路”的重點省份,將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熱點地區。這將帶動區域經濟全面發展,大大增加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在國際市場交易的機會。隨著交易的擴大,傳統融資方式已不能滿足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發展,利用創新的融資模式勢在必行。為了能更加順利開展國際貿易業務,在使用新型融資模式時要注意可能會突然發生的不安全情況,并對此作出防范。
一、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現狀分析
(一)廣西中小型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現狀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調查顯示,2011年,廣西規模以上中小企業流動資金和項目投資資金缺口約1 000億元,比2010年增加300億元。據金融部門測算,今年廣西全區新增貸款將比2010年少200多億元。但是截至10月底,國開行廣西分行累計發放中小企業貸款62億元,直接支持企業380多戶,解決就業3萬余人。截至目前,廣西今年將繼續安排1.1億元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中小企業。自2009年起,廣西每年財政安排3 000萬元在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對銀行的風險和對擔保機構的風險進行補償。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的融資結構中,銀行貸款占主要部分。如表1所示,在2013—2015年間,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直接融資中的人民幣貸款額逐年增加,占廣西全區融資總量的比重為70.5%。而通過其他方式進行的融資規模非常小。
(二)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面臨的問題及成因
在我國外貿進出口貿易下滑的情形下,廣西進出口貿易卻逆勢增長。近年來,廣西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型外貿企業發展的政策,推動了大批中小型外貿企業的成立和快速發展。盡管政府在政策上為中小型外貿企業做出了相應的金融支持,使總外貿額增加,但其融資的困境還是沒能得到很好改善。目前,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融資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銀行信貸規模受限,直接融資少;新型國際貿易融資方式不多;貸款利率提高使企業紛紛轉向了民間融資,更加減少應用新模式的比例等。
造成這些困境的成因可以從企業、銀行和政府三個方面來分析。首先,從企業角度來看,廣西中小型外貿公司普遍有著公司的信用額度不高、擔保情況不能達到銀行規定、缺少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等問題。廣西中小型外貿公司因其自身經營范圍不大的客觀情況,普遍存在公司規章不夠標準、沒有完整的財務管理體系、缺少相應的信用檔案記錄、風險控制意識不高導致貿易風險增加等,在很大程度上使銀行難以為中小型外貿企業提供國際貿易融資。由于經濟立法的滯后性,使得部分企業在遭遇風險時不愿承擔虧損,而是鉆空子尋找法律的破綻以彌補自身的虧損,這也促使廣西銀行普遍不愿為這類公司投放貸款。
從銀行角度來看,商業銀行針對境外的業務所投放的精力較少,在各方面都處于劣勢地位,這使其在貿易融資工具的更新方面較為滯后,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這使適合中小型外貿企業的融資方式使用率較低,難以滿足其迫切融資的需求,限制了其擴大市場占有率。銀行對中小型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缺少信用評價機制和信用審查,往往因難以評定信用等級而拒絕提供國際貿易融資。
從政府來看,我國目前制定的經濟制度,大多數是專門為大規模的公司,尤其是為國家控股的大規模的公司制定的,專門為中小型外貿公司制定的政策少之又少,明顯滯后于中小型外貿公司的國際貿易融資交易的發展需要。國際貿易融資開展中包含的種種經濟活動、所需的種種合同文件,政府還沒有制定出明確的法規,這使當事雙方一旦發生糾紛,很難進行調解和訴訟。
二、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模式創新的思路
當前適宜中小型外貿企業操作的融資模式有國際保理、福費庭、結構性貿易和出口信用保險融資,能較好地與公司業務量和降低成本的要求相匹配。筆者認為,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融資創新,應改變對傳統信貸的融資偏好,按照不同的貿易模式和術語選擇合適的新型國際貿易融資工具,以適應資金流通的需求。選擇適合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的新型國際貿易融資工具可以從如下思路進行。
(一)國際保理
該模式在中小型外貿企業的運用存在著特殊長處,且發展勢頭強勁。該業務是保理商購入出口方的應收賬款,它把結算、管理、擔保和融資等合并。它是屬于周期不長的融資模式,十分適合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產品價格不高、批量多、時間不長、貸款額度不高、節約成本的特點。有些公司產品的購買率高、銷量大,卻因為公司不大,沒有符合要求的典質物品,因此不能獲取銀行的貸款投放去處理資本匱乏問題。
(二)出口信用保險融資
該模式是銀行和信保公司聯盟創新的融資工具,集融資與防險功能于一身,安全度較高。公司投保該模式之后,除可以降低外匯風險外,還可以拿著保單到銀行進行融資,從而規避可能造成損失的情況。這不僅降低了銀行放貸之后可能追不回貸款的情況,也促進了信保公司的業績增加。中國信保在2015年上半年宣布,將按照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規劃,承保金額達2 158.5億美元,以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融資模式為主;對“一帶一路”沿線承保占總額的30.31%。中國信保有所側重地把業務開展的策略和資金放到“一帶一路”的核心戰略聯盟地帶,加大支持新型貿易方式,特別是對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的承保占承保總額的62.83%,進一步擴大中小微企業覆蓋面,這對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采用該國際貿易融資模式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三)結構性貿易融資
該模式將傳統和現代的融資模式相結合,取長補短,把所有交易過程中所涉及的作為融資對象,通過組合不同的融資方式,遵循成本與風險的最優搭配原則,尋求成本和潛在風險的最佳結合點(如圖1),最大限度地達到中小型外貿企業的融資要求,同時減少了風險,使公司得到優勢最大化。該模式通過按照交易過程中的狀況和外貿企業的實際需要,把傳統和新型的融資工具實行有機搭配,進而制造新型融資工具,達到優勢最大化。這種融資方式可為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量身定制融資模式,切合中小型外貿企業實際融資需求,可對其提供資金支持。
基于以上對新型融資工具的分析,筆者認為,應按照廣西的進出口量、經濟環境,從現有模式里去除不合理的地方,擴大市場占有量,增加訂單,發展自身需要的融資工具模式。廣西融資新模式必須由政府引領,增強杠桿調節作用,改進經濟環境;銀行產品要和市場需求緊密聯系;企業積極參與經濟活動要和提高公司信用資產相結合。三方共同努力、相互積極配合。
三、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模式創新的風險控制
當前,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對于國際貿易融資創新的風險意識普遍不高。對于貿易融資創新風險,公司及銀行經管人員缺乏未雨綢繆的意識,未能做好對風險預測和防范措施,導致遭遇風險時不能有效解決問題,不僅對中小型外貿企業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降低銀行對中小型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信心,還阻礙了廣西國際貿易融資模式創新的進程。此外,由于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和銀行處理進出口貿易的方法較為滯后,沒有完備的風險控制制度,監控和銀企雙方的信息資源共享程度低等,導致無法很好地做到風險控制。廣西的風險防范體系不完善,缺乏對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的管理流程。
因此,對于新型融資模式下風險控制方法的選擇,同樣要從政府、企業和銀行三個角度入手。政府要加強對企業的政策扶助,為其融資活動的開展提供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充分發揮政府的市場調節和杠桿作用,使企業在選擇融資方式時可以側重選擇新型的融資模式,最大限度降低風險。要加強對廣西外貿市場的監控管理,及時發現并處理影響中小型外貿企業進行融資并擴大發展的影響因素,使其能在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中得到相對安全的交易環境,將外貿的風險降到最低。
企業要及時調整市場戰略。隨著“一帶一路”政策實施,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可以擴大貿易范圍,調整優化出口市場結構,減少對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依存度,分散國際金融危機環境下的貿易風險。在選擇融資模式之前,要先仔細了解該模式的優劣,結合選定的貿易術語,挑選最合適的模式,以減小風險,實現利益最大化。
銀行要隨時更替風險防范方法,改良銀行的部門管理監測規章制度。要緊緊跟隨市場的變化趨勢,迎合市場和企業的需求推出新融資工具,以達到雙方利益共贏;并且要設立標準化的經營監測制度,建立突發情況跟蹤監控體系,強化風控專業人才機制。應從以上三個方面加大對融資風險控制的強度,從而創造卓有成效的風險控制機制。
四、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創新及風險控制的對策建議
(一)制定銀企合作的鼓勵政策
廣西在借鑒我國進出口貿易發達地區的政策時,要將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考慮在內,推進對中小型外貿企業宣傳國家的經濟法律法規制度,讓其盡可能多地知道信貸方針;鼓勵銀行創新融資工具,扶持企業得到銀行投放的貸款,加快資金的流通,使企業能更好地擴大生產,并解決其融資難題。
(二)完善政府風險監測體系
政府要加大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公正執法,對市場中存在的失信行為做出不同力度的懲罰, 盡力查處虛假的中介公司,提高服務質量,改善經濟環境。經由相應的信息平臺和機制讓企業的信息更加可信、更加公開。平衡中小型外貿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信息對稱度,建立信息公開和共享的平臺,使雙方能快速獲得相關咨訊。
(三)創新金融機構融資產品
金融機構可以根據廣西經濟的特性,轉變傳統的融資觀念,在做好風險防范的基礎上,爭取為更多中小型外貿企業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一方面,可以派遣優秀員工到其他融資經驗豐富的地區學習經驗,了解、掌握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開發和運作流程及風險控制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立足市場需求,創新適合廣西中小型外貿企業的融資工具,并且與時俱進地鞏固新型融資模式下的風險管理方法。融資產品創新包括可加強國際保理尤其是雙保理、出口信用保險融資及結構性貿易融資的實踐與應用。金融機構應調整國際貿易融資的部門結構,部門的設置要依據市場化和適應客戶需求的原則,將市場開拓、融資流程操作與風險控制的分工進行進一步的明確。
(四)強化企業創新和風險控制意識
強化公司關于風險防范意識,關注融資出現風險時可能會損失的資金數量。廣西中小型外貿公司在采用融資模式時要依據費用最低、風險最小、模式和交易術語搭配最優的辦法。探尋各種國際貿易融資模式的特點與應用實踐情況,擬設廣西的中小型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方式,理性謹慎選擇貿易結算方式,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險。同時,注重創新人才培養,強化企業信用意識,善于運用中介機構服務,加強客戶資信狀況調查,嚴格控制企業信用風險;增大對于新型融資模式下的風險防范,強化對精通外貿的員工在結算和融資等領域的專業訓練,提高企業信用,減少信息不對稱對貿易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周慶貴.中小外貿企業產業升級戰略與國際貿易融資創新探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4.
[2] 李京蓉.國際貿易融資創新及風險控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7):208-209.
[3] 張勍.國際貿易融資創新及風險控制[J].知識經濟,2013,(18):67.
[4] 王捷.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創新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13.
[5] 趙翠.日照市中小型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