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龍
摘 要:近年來,在“一帶一路”戰略和將云南省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背景下,德宏州貿易情況不斷改善,特別是對與之接壤的緬甸進行的邊境貿易尤為繁榮。但由于德宏州貿易結構不合理、專業人才缺乏、運輸不通暢以及緬甸方面對外貿易政策不利、戰事不斷、基礎設施落后等原因,德宏州與緬甸間的貿易也面臨著挑戰。為解決面臨的問題,雙方可以優化貿易結構、建設基礎設施、培養專業人才。
關鍵詞:德宏州;邊境貿易;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752.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4-0171-02
一、德宏州與緬甸商品貿易發展現狀
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東盟自貿區于2010年全面建成,自此,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90%的商品貿易關稅降為零,成員國之間貿易的變得更加自由。2012年,中國-東盟自貿區的貿易總額超過北美自貿區。德宏州位于我國西南邊陲的大省——云南省,與緬甸緊緊接壤。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德宏州和緬甸的經貿發展也變得越來越密切。如今,緬甸已經成為德宏州第一大貿易伙伴國,而且緬甸也是德宏州第二大商品進口國。2010—2015年,德宏州與緬甸貿易額分別為11.4億元、13.9億元、16.0億元、25.7億元、53.2億元、49.9億美元。由此可見,德宏州與緬甸的貿易份額一直保持著增長的態勢。
由于德宏州與緬甸緊緊相連,雙方貿易額在德宏州貿易總額中占據較大比重。就雙方之間貿易的商品類型而言,雖然有一定的競爭性,但是雙方商品的互補性更為突出。
二、德宏州與緬甸貿易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外貿政策在大力鼓勵德宏州與緬甸的經貿發展,如云南省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這些都為德宏州與緬甸的貿易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在德宏州與緬甸進行貿易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以下一些制約著雙方之間的貿易發展的因素。
(一)德宏州方面
1.商品貿易結構不合理
(1)進出口商品結構比較單一
德宏州向緬甸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化工、機電、農產品等,從緬甸進口的商品主要有木材、天然氣、玉石等。可以看出,德宏州與緬甸的商品往來主要集中于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德宏州與緬甸的農產品進出口中,德宏州向緬甸出口的主要是包括茶葉、煙草等在內的制成品,而緬甸向德宏州出口的主要是包括香蕉、甘蔗等在內的初級產品。
由于貿易商品結構單一,將會嚴重影響雙邊經貿的深入發展,而且會制約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
(2)外貿結構受到產業結構的影響
外貿結構需要產業結構來支撐,產業結構又需要外貿結構來帶動。二者只有取得協調才能促成一種良性互動關系。
1978年,德宏州第一產業所占比例為72%,第二產業為12%,第三產業為16%,產業結構是以農業為主的“一、三、二”型產業結構,主要由農業帶動經濟發展。而在2014年,德宏州第一產業占有的比重為26%,第二產業為26%,第三產業為48%。第一產業所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明顯下降,第二和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卻在不斷的保持著上升的趨勢,特別是第三產業。外貿商品的結構取決于生產結構,由此可見,德宏州與緬甸商品進出口貿易受到其產業發展的影響較大。
2.缺乏人才
現代經濟發展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像報關、報檢和物流人才在對外貿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德宏州缺乏這些專業的人才,嚴重影響著對外貿易的發展。在進出口貿易中,語言是國家間溝通交流的橋梁,是國家間交流合作的基礎,言語不通,很難進行合作溝通。
3.運輸不通暢,運輸成本高
德宏州與緬甸的商品貿易,公路運輸是主要的運輸方式。兩個地區貿易往來大都是通過德宏州的各種口岸,交通基礎設施相當落后。瑞麗的公路等級很低,運輸不通暢,因此,德宏州與緬甸的貨物運輸中車流的高效、快速的運輸要求無法得到滿足。德宏州和瑞麗境內暫時沒有鐵路運輸,而公路運輸的成本高,另外,通過口岸進行報關報檢時間過長,會造成運輸成本進一步加大。
(二)緬甸方面
1.貿易政策不利
首先,到目前為止,緬甸在對外貿易發展中還沒有中國-東盟自貿區原產地證的發證部門,致使我國的企業無法享受到中國-東盟自貿區的一些優惠政策。其次,緬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員出入境,而且只允許在一個口岸進出,并且只允許“空進空出、陸進陸出”的方式,這樣的政策措施給出入境人員增加了經濟負擔,而耗費了大量出入境時間。最后,緬方對玉石的出口征收高昂的稅額。
2.部分地區戰爭不斷
自1948年以后,緬甸政治在現代化發展和民主自由發展中遇到各種困難,而且陷入政黨斗爭與民主武裝斗爭中。2011年3月,政府由軍向民轉變。新政府上臺以后,先后實行制度改革,不提高經濟發展水平。緬甸近些年不斷發生地方武裝斗爭,嚴重影響雙方的貿易往來,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而且,緬甸與德宏州緊緊相連,緬甸政局的變動以及地方武裝斗爭的發生將會深深地影響德宏州邊境人民的生活和安全,也會對邊境貿易產生影響。
3.交通設施不完善
完善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企業減少運輸成本,也有助于推動雙方貿易往來。緬甸全國公路覆蓋率特別低,大部分地區還是土路,基礎設施建設十分薄弱。雖然緬甸的交通設施近些年來有一定的改善,但在當前落后的交通運輸能力和強大的貿易需求間仍然矛盾重重。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緬甸仍無法滿足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這將十分不利于德宏州與緬甸商品貿易的往來和發展。
三、促進德宏州與緬甸貿易的對策
從上述問題可以看到,德宏州和緬甸經貿發展存在著的制約因素,將會嚴重阻礙德宏州與緬甸雙方商品貿易的發展。為解決這些問題,更好更快地發展雙方經濟,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和建議。
(一)優化貿易結構
德宏州應該繼續深入實施以科技帶動邊貿發展的戰略,繼續深入發展德宏州優勢產品的出口,如機電產品、磷化工、紡織品和服裝等商品的出口,另外要大力發展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茶葉、卷煙等產品的出口,不斷提高傳統優勢商品的質量和附加值,提高優勢產品的地位,進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德宏州出口規模。德宏州要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優勢,積極扶持和發展優勢產品和產業,促進貿易發展。
(二)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利用國家提出的開放西南地區的戰略,積極構建包括陸路、航空、水運一體化的交通運輸網絡,以德宏州為中心,全力把德宏州建設成為連接印度洋的國際大通道建設的樞紐中心。積極推進騰沖至瑞麗、龍陵至瑞麗之間高速公路的建設,形成環德宏州高速的公路運輸網絡體系;不斷改進瑞麗、畹町、芒市邊境線的公路建設。大力推進鐵路建設,推進德宏州至緬甸的鐵路運輸系統的建設。
(三)培養專業化人才
首先,制定人才培養戰略,培養高素質的對外貿易人才。德宏州要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其次,構建有效的人才引進制度,營造良好的環境來吸引人才。最后,建立高效的人才儲備,不斷加強人員交流合作。德宏州應該大力提倡設立專門的緬甸語課程學校,發展培養國際化的物流、翻譯人才。并且要不斷提升通關能力,縮短貨物貿易的報關、報檢時間,加快貨物流通速度,更好地促進兩地之間的經貿往來。
參考文獻:
[1] 高歌.緬甸民主進程下中緬經貿合作分析[J].東南亞縱橫,2013,(4).
[2] 丁陽,呂臣.新時期中緬經貿發展戰略研宄[J].經濟問題探索,2014,(10).
[3] 李晨陽.緬甸政治轉型中的政黨政治[J].當代世界,2014,(3).
[4] 任佳.孟中印緬地區的經濟合作與經濟走廊建設構想[J].東南亞南亞研究,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