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
摘 要:當前的區域經濟發展越來越需要特色,松山新區就是在這樣的需求下產生的,也是在這種特色的發展中壯大的。松山新區作為國家高新區和先導區,在“一城”、“一區”、“一園”的建設中奮勇前行,將區位優勢、區域特色、特色經濟完美結合,健康發展。結合國家高新區建設,松山新區全力優化產業發展布局,強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使松山新區在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進程中蘊涵著無限的發展商機。
關鍵詞:區域經濟;特色經濟;國家高新區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4-0061-02
21世紀以來,中國開始進入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面對經濟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趨勢,面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經濟關系和經濟體制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必須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以加快現代化建設統攬全局,發揮特色優勢,保持發展領先;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大力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加快城市化進程,尤其要大力發展特色的區域經濟。
一、特色區域經濟的特征
(一)培育優勢產業
努力找準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的著力點和發力點。要抓住優勢產業中的產品、市場、專業化生產和龍頭大戶四個關鍵環節,加快現有優勢特色產業的產品創新步伐,開拓產品市場。
(二)培養龍頭企業
要圍繞資源優勢的開發利用,依靠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建基礎、創特色、揚優勢、打品牌,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領頭羊”作用。通過龍頭企業、規模企業把“小而散”的作坊企業、千家萬戶的加工點連接起來,把一些分散的單戶加工點組建成聯戶經濟實體,發揮龍頭拉動、大戶帶動效應。引導眾多的中小企業跳出傳統的生產方式,向生產專業化、配套協作化、營銷集約化的格局發展。
(三)創立產業名牌
在發展特色產業的過程中,只有大力實施品牌戰略,著力打響地方特色民營經濟品牌,才能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形成民營企業的集聚效應,地方特色產業的優勢才能得到加強和發揮。
(四)培育、吸引科技人才,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人是創新的主體,人才是技術創新活動的核心。專業人員的技術素質是成就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因素,是創新機會的主要發現者、執行者和新技術知識的傳播者,他們的高素質與相互合作是保證創新迅速形成新的綜合生產力,獲得創新最大效益的必要條件。
(五)政策扶持,做好服務
在發展區域特色經濟中,政府要堅持有所為和有所不為,重點要在產業發展布局、宏觀調控、吸引投資、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發揮作用。首先,在產業發展布局上要突出比較優勢,突出重點,扶優扶強,加強調控,避免產業趨同、區域內無序競爭。其次,在資源配置上要圍繞做強做大優勢產業,通過招商引資、融資、稅收、人才等優惠政策措施吸引資金、技術、人力、信息等各種資源向優勢產業集中,提高整體競爭力。引導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尋求外資嫁接,興辦一批合資企業,培大培強單體規模,推進企業與國際市場接軌。再次,加強引資引智工作。要借腦引智,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進行聯姻,實行農科教結合、產學研結合,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加強科技攻關,為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持續的技術支持,不斷推進優勢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
二、特色的松山新區
松山新區位于錦州市南部,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火炬錦州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錦州)示范基地”,被商務部認定為“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2015年2月成功晉升為國家高新區。
松山新區作為國家高新區和先導區,是投資興業的熱土。近年來,松山新區借助突出的人才、科技和區位優勢,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核心競爭力,逐步形成了健康及生物醫藥、汽車零部件、食品加工、電子信息四大產業集群。特別是2014年以來,結合國家高新區建設,松山新區全力構建“一城一區一園”產業發展布局,強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使松山新區在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進程中蘊涵著無限的發展商機。
“一城”,是建設南站科技創新城,打造“遼西智谷”。科技城總體規劃面積13.01平方公里,重點建設科技城起步區大學科技園。大學科技園突出“科研、服務、中試”三大功能,規劃建設標準研試園、科研中試區、產業示范區等多個功能分區和多個大學科技園子園,為大學生創業、研發創新和產業轉化提供全鏈條專業服務,把大學科技園打造成產業創新最活躍、創業資源最豐富、孵化服務能力最強的眾創空間。
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獲得國家發牌以后,按照國家高技術園區的建設規劃要求,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特別是在推進高新技術園區建設過程中,注重“科技”兩個字,突出了科技創新。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加快高新技術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召開了成立大會,做了部署,包括提供科技金融、科技服務的創新,尤其是強調科技城的建設是重要任務,也是標志性的建設。松山新區把科技園區作為載體,作為“產學研用”平臺,建設“產學研用”孵化器,創造了很高水平的生產力和經濟效益。
習總書記講,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高新園區發展要提速,發展的水平、質量要提升,要進一步激活發展活力,關鍵要在創新上做好文章,要明確怎么來運用創新,在哪些領域創新,要創新什么。一是在高新技術園區管理上要創新;二是在服務上要創新,要提供最優質最快捷最滿意的服務;三是在發展理念上要創新,新區的發展理念就是走“產學研用”一體化的路子,突出科技研發、科技轉化,提高科技貢獻力,要走校企聯合、院企聯合、校區聯合的道路。習總書記在長春開會時提出“四個著力”,其中講到創新。遼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個驅動”第一個也是創新。錦州“五大戰略”也是創新。高新區要作為錦州市創新的引領,必須要把科技園區建好,吸引大批人才集聚、科研經費進入,形成多級發展的研發中心,形成科技人才集聚、科技項目集聚、科技經費集聚,最終科技成果迸發的局面。
“一區”,是建設遼西金融集聚區,打造現代服務業升級版。集聚區總體規劃面積4.6平方公里,整合兩河之間已具規模的行政、物流及金融、餐飲、旅游等中心組團,構建“一街、一帶、四片”功能分區。要把市府路打造為金融一條街,重點發展傳統金融產業;把福州街打造成金融服務帶,重點發展新型金融產業;同時,沿市府路和福州街打造四個金融功能片區,重點發展金融衍生行業。要將金融集聚區建設成為擁有行業主導力、區域輻射力的多元化、門類齊全的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功能發達、交易活躍、運行規范、多層次、現代化的金融市場,力爭實現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2%以上,金融機構總數達到100家。
松山新區圍繞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加快建立和完善服務體系。如今,以國際會展中心和喜來登國際酒店為核心的商務行政中心、以興隆大家庭為龍頭的商業流通中心、以國際五金機電城和國際汽配城為龍頭的商貿物流中心、以云飛南街為軸線的餐飲娛樂中心和圍繞南山開發建設的生態旅游中心已具規模,“六個中心組團”已經發揮了強有力的輻射帶動作用,現代服務業集聚效應已然凸顯。
“一園”,是建設好高新技術產業園,打造創新發展新引擎。產業園區規劃用地面積23.7平方公里,以健康及生物制藥產業為主導,以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食品加工三大產業為支撐的產業集群已經形成。在產業集群的帶動下,松山新區大力實施一批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專項工程,強化和扶持國家火炬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工程技術中心建設,推進了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和內生增長力不斷增強,帶動了上下游企業實現集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