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瑩
摘 要:課程考核是客觀評價學生學習情況和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資信評級》課程作為信用管理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為實現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目標,在傳統理論教學模式下進行的課程考核方式很難適應和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本文將針對《資信評級》課程的考核方式的現狀進行分析,結合實踐教學,對課程考核的方式、考試的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革探討。
關鍵詞:實踐教學模式;課程考核;改革探討
中圖分類號:F71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075-01
《資信評級》作為信用管理專業的核心專業必修課,是理論與實務密切結合的課程。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針對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培養獨立信用評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但不少公司反映大多數學生缺乏實際應用能力,業務操作能力較差。因此,有必要對開設該課程的現行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充分發揮課程考核的導向作用,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更好實現,確實做好學生能力的評估工作。
課程考核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教學方式的合理性、教學質量及評估學生對知識掌握和應用程度的主要手段。本著本課程對人才的要求是需具備獨立為企業、債項、銀行內部等進行信用評估和風險管理及撰寫資信評級報告書的應用操作能力,這考驗學生是否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較高的綜合實踐能力。隨著人才培養方案的修改,專業課程內容的更新,教學模式的優化,傳統的期末筆試的課程考核方式已難以適應多元化人才培養的需要,特別是無法滿足市場對學生的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等方面的綜合能力需要。
一、《資信評級》課程考核方式現狀
深受傳統教育觀念及主理論教學模式等因素的影響,當前《資信評級》課程的考核方式簡單,主要以學期期末考試為主,僅關注卷面結果,未考慮學生實踐方面的能力。
(一)考核方式單一。目前,《資信評級》課程采用傳統考核方式,無期中考試,主要集中在學期期末進行閉卷筆試為主。最終該課程成績結構分布為平時成績占30%,期末卷面成績占70%。這種考核方式,卷面成績所占比例重,且主要通過期末一次筆試來判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采用開卷考試或其他形式進行課程考核較少。這種傳統“一考定成績”的單一知識評價模式,致使很多學生不重視平時學習,容易助長學生對于課程內容主動掌握的惰性,注意力主要集中于最終分數,只關心課程的期末考試重點和范圍,待到期末考試前,臨時短時間對概念、理論知識死記硬背,考試是永遠都是將熟背的文字進行照搬,考完即遺忘。忽視了理解和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過程,不善于思考和積累擴展知識面。這種考核方式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能力的培養,單靠期末考試并不能如實反映學生是否完全掌握了課程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應用能力,老師也不易客觀進行試卷分析以及評估學生的專業性。
(二)考核內容書本化、題型結構固定。《資信評級》課程雖強調理論與實務相結合,但課堂教授主要以理論為主,“實務”更多的只是通過案例分析來進行。因此,本課程考核的內容一般以教材和授課教師課件內容為中心進行命題,比較側重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考核,而忽視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的考察。因此,學生多數會為了考試而抄筆記,跟老師考課件,不會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專業問題,對于課程相關的信息動態更是不會主動關注。
目前該課程的考試題型結構固定,大多為單選題、多選題、簡答題、計算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缺乏創新題型。從題型所占比例來看,客觀題占較大的比重,主觀題比重偏小。對于單選、多選、簡單題等題型,均側重于對基礎知識的記憶,一般都有標準答案;計算題多為書上或課件上出現的原題,最多改變數值;本課程試題中出現的案例分析題,更多是考察對狀況的判斷和分析能力,并不能有效地對學生的實務能力進行評估。從考試結果來看,學生得分率最低便是多選題和案例分析題,主要原因是缺乏對業務操作經驗,應用分析能力不足。
二、《資信評級》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
針對當前本課程考核方式所呈現的不足,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需對課程考核方式進行改革。
(一)課程考核多元化。為切實改變傳統“一考”的集中考核方式,增加考核方式的靈活性和多元化。除了期末考試以外,將小組主題發表,實踐操作納入課程考核范疇。減少期末筆試所占本課程總成績比重,相應的增加實踐成績所占比重,正面突出對學生應用能力的考核。利用實驗教學系統,增加實踐課時數,提高實踐完成度和保證實訓效果。學生需獨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項目評估,并提交評級報告書,作為打分憑證。作為平時成績考核的一個方面課堂內安排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主題發表,開展話題討論,鼓勵學生課堂外拓展知識,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專業素養。最終課程總成績結構調整為平時成績10%,實踐考核40%,筆試50%。
(二)試卷內容應用化。確保既能考查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又能最大限度評估學生的應用分析能力,考核內容不能局限于教材的理論知識。鑒于本課程從實務方法方面強調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內容上減少側重記憶且有標準答案的客觀題比重,增加應用分析題的量和分值。通過提供具體的企業或債項的相關數據資料,對案例進行分析,設計風險管理方案等。主觀試題不設置標準答案,僅設定參考評分標準。學生需結合所積累的基礎知識和實踐操作經驗才嫩完成試題。通過這種設定,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改變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的局面。最大程度有效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汪艷麗.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考試改革與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0(7).
[2]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建立[J].教學經緯,2011(4)
[3]高校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文教資料,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