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張天長 龔德中 李佟鴻
摘 要 網絡安全與執法作為公安院校新設專業,其人才培養模式要面向網警職業素質需求,培養學生適應四種發展趨勢,即技術和管理兩種能力相互補、虛擬和現實兩種社會相融合、以創新驅動為根本特點的技術進步、縮小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的差距,成為提升專業內涵、促進專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科研教學團隊相結合、學生參與項目研究、實踐基地完善創新環境、研究成果豐富教學素材等方面的突破,可以有效地銜接人才培養與未來職業素質發展,造就一大批快速適應職業需求,并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專業學生,是值得探索和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 網警職業素養 網絡安全與執法 創新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5.021
Abstract Network security and administration major need to orient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towards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rnet Police career, cultivate students adapting to four development trends, i.e. complementary ability of technology and administration, fusion situation of virtual and real society, technology advances characterized by innovation-driven, and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builds the key blocks in enhanc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major,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can link personnel training with future career achievement by combin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ms,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project, improving innovation environment in training base. Practices in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 demonstrate that advantages of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worth exploring and studying.
Key words Internet Police Career Quality; Network Security and Administration Major;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進步和普及,網絡空間安全問題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作為公安技術類的新設專業(代碼083108TK),本專業人才培養的任務,是要造就一大批能在執法機關從事與預防和打擊網絡空間犯罪、維護信息化社會治安相關的執法人員,以適應現實社會和諧發展和網絡技術進步的需要。本文根據公安院校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特點,結合對湖北省公安機關網警隊伍建設和發展的調研,提出了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觀點。并探討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就人才培養模式提出建議與對策。
1 網警職業素質需求與人才培養
為進一步了解當前湖北省互聯網安全保衛現狀,加強以網警職業素質需求為導向的專業建設,提升人才培養的目標性和針對性,為網警后備人才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課題組對湖北省部分地市縣的公安機關網絡安全保衛部門進行了調研。調研通過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采用座談、訪談等方式進行,數據收集與實地考察相結合。調研發現,近年來湖北網警隊伍的戰斗力不斷增強,辦理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有力打擊了網絡空間犯罪。同時,致力于網警隊伍的長遠發展,有關部門制定并在實施隊伍建設規劃,實施嚴格的達標和考核機制,著眼更高標準、更強素質的目標,確保占領打贏網絡安全保衛戰的制高點。為這支隊伍培養后備人才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是以在信息化虛擬社會中,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秩序的技術規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包括預防和打擊網絡空間犯罪,保衛和維護虛擬社會治安秩序的一般技術規律、方法和理論,提高執法機關針對網絡空間執法辦案、實施有效虛擬社會管理的能力。網警職業素質需求決定著專業培養模式,課題組認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適應網警職業素質發展的四個趨勢。
1.1 技術和管理兩種能力相互補
網警擔負著涉網案件辦理、輿情管控、互聯網單位安全管理等職責,除了必須具備政治、文化、身體等方面警察的一般素質,從工作崗位的不同來劃分,為應對日益猖撅的網絡犯罪,還必須同時擁有較高的管理(法律與辦案)和技術(信息技術與計算機網絡)技能,才能真正勝任保護信息網絡安全、維護良好網絡秩序、打擊信息網絡犯罪的工作。這兩種能力的復合培養模式,使得本專業的明顯區別于法學和信息安全專業的單一人才培養類型,網警不僅要懂得網絡技術、偵察手段,還要熟知法律規定與辦案流程,只有技術和管理兩種能力良好互補,才能勝任崗位工作。
1.2 虛擬和現實兩種社會相融合
涉網犯罪往往具有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相融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特點,犯罪現場是網絡傳輸上的數據和代碼,實施犯罪的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當前國家推進“互聯網+”戰略,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及網絡基礎設施普及,涉及網上交易、電子支付、網絡隱私權等問題,安全知識缺乏的老年人、安全意思薄弱的互聯網新手成為最大受害者。這就需要對多種公安技術學科進行系統研究和整合,理順不同執法技術手段之間的關系,厘清不同執法技術手段的理論基礎和應用范圍,分析各種執法技術手段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更好地為公安機關培養網絡保衛執法技術專業人才。
1.3 以創新驅動為根本特點的技術進步
互聯網時代以創新為最根本特征,理論、技術和應用的發展日新月異。在網絡社會里,由于系統的復雜性、技術的脆弱性、網絡的依賴性,每件事情都是互聯的,每個人都是脆弱的,網絡犯罪威脅到所有人。打擊網絡犯罪也必然依靠具有創新思維的網警,只有開展創新型專業人才培養,才能應對互聯網社會飛速發展的挑戰。以創新驅動為根本特點的技術進步要求培養學生必須具有創新思維的能力,及時跟蹤和關注新型犯罪手段和方式的出現,并及時研發反制技術和手段。
1.4 縮小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的差距
網絡安全與執法作為與刑事科學技術、行動技術并列的公安三大技術手段之一,涉及的學科、專業和技術體系越來越多。學校教育的有限時間要涵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偵查學、治安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專業的理論和知識體系,而且,由這些理論和知識體系產生的技能和技巧,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某種穩定和不變的特性,并有可能在工作崗位上需要應用時就已經過時。各種網絡應用不斷推陳出新,變化無窮,傳統犯罪和網絡犯罪交織在一起。如何使課堂傳授的知識和技能更好適應職業應用的發展和變化,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改革公安院校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中進一步深化創新型人才培養,是培養適應網警職業素質發展趨勢的后備人才的有效措施,目標是造就大量具有較強的通過自主學習掌握新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思路開闊,處理問題方法多樣的創新型人才,這也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根本出發點。
2 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基礎
重在傳承的導師制、重在實踐的項目制和重在探索的創意制是主要的三種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導師制是以導師為中心,重在導師的指導,項目制是指把學生安排到項目任務里磨練提高,創意制也稱為人才導向模式,是圍繞人才有價值的創意,逐步深入,終有突破。在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要整合這三個模式,通過導師制,落實項目制,實現創意制。這樣才能自覺遵循人才培養規律,使創新型專業人才更多涌現出來,更快成長起來。同時,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要創新的教學體系和機制作為基礎,體現在下面三點。
2.1 課程體系的創新
要通過創新,形成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結構優化、內容先進、能適應公安各級網絡保衛執法部門人才需求的課程體系。要建立明顯區別與相近專業和已有專業(例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偵查學、治安學等)的創新點,既保證不突破總教學時數,又涵蓋充分的教學內容,既完成基本理論和技術的教學,又滿足教學內容的先進性、時效性和實戰性。在理論教學平臺上,要搭建公安通修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包括專業選修課程)三個層次的階梯式的公安理論課程體系。重點要圍繞培養目標,體現在如何實現教學內容的科學取舍、不同課程的優化組合、課程之間的合理銜接、理論和實踐環節的綜合平衡等。
2.2 教學實施的創新
教學實施包括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實驗室建設等。在課程建設中,不管是面向工作流程的教學方法,還是面向工作目的教學方法,不管是啟發引導式的教學方式,還是舉例探討式的教學方式,都要結合課程類型的不同,研究最有效和合理的創新思維。針對創新型教學,設計競爭、實戰式的課程考核方式和成績衡量標準,取代單一的試卷評分模式。同時現代教育技術、MOOC教育模式、網絡課堂等方式的合理利用,都是創新模式的重要內容。在教材建設中,要加強整體規劃和組織,對于新編專業必修課程教材,要體現創新性的原則,包括新技術新知識的比例、引用和案例的鮮活性和針對性、創新思維的培養方法等。實驗室是校內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本課題的創新研究圍繞如何讓學生多進實驗室、樂進實驗室為主題研究,包括激勵措施、實驗任務和課題,以及如何更好地實施導師制等。
2.3 能力培養的創新
能力培養要結合學生的特長進行創新。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覆蓋的知識和技能極廣,例如網絡安全、計算機取證、犯罪調查、數據分析等。學生們不可能在很短的四年時間里把每一個領域都學深學透,因此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基礎和特長,引導他們在理解必要理論和技術的基礎上,在某一領域深入鉆研,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得到提高。讓學生參與科研,參加創新競賽,對于鼓勵優秀學生,帶動一般學生,激勵后進學生,推進學生整體創新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讓本科生深度參與科研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方面,需要老師充分發掘每一個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另一方面,讓學生分步驟跨入科研大門,自主參與到科研活動中來。這些方式包括開設必要的選修課,組建學生科研小組,舉辦各類競賽等,為學生踏上創新之路奠定堅實基礎。
3 增強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特色
湖北警官學院借力導師制等有力的機制保證,依托電子數據取證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創新實踐載體,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方式和方法,不斷增強創新型人才培養增強的特色。
3.1科研和教學團隊相結合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將課程根據學科領域劃分為課程群,老師根據承擔的課程形成課程組,每個科研團隊負責人同時也是相關課程群的負責人。這樣就將科研和教學團隊有效地結合到一起。目前已經建立了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信息安全精品課程教學團隊,湖北警官學院網絡偵查教學團隊、計算機網絡教學團隊等。通過幾年的努力,打造出由精通教學科研、擅長警務實戰等各方面專長的老師組成的雙師型師資團隊。 3.2 融合教學科研與公安實戰
老師們不僅開展科研教學,也參與指導、協助基層實戰部門的偵查辦案和電子數據取證司法鑒定工作。在此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并積累了大量案例,并改編成案例訓練庫,為“信息安全”“計算機取證”“網絡攻擊與防范”等課程教學提供了大量鮮活的教學案例、實驗內容和畢業設計題目,學生獲得了良好的熏陶和鍛煉。學生們還在實踐中自己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例如針對具體任務需求開發軟件、開展專題調研、編寫軟件指南和操作規程等,在實踐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3.3 鼓勵學生參與課題研究
不斷完善和改進導師制,并鼓勵和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協同創新中心的科研工作。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發現和培養興趣強烈、有特長并且學有余力的學生,利用每周四下午的固定時間,開展有針對性的輔導和討論,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目前協同創新中心的所有團隊都接收了學生進行科研實踐訓練。
3.4 完善創新實踐基地環境
依托電子數據取證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湖北省法庭科學重點實驗室、湖北三真司法鑒定中心、湖北省公安廳等協同單位,學院先后確定了45個長期的校內外實踐教學示范基地,統一掛牌,集中管理。同時聯合一線實戰部門,制定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管理辦法、實習實訓大綱和科學的考核機制,推進實習實訓的完善和升級。形成了校內校外緊密結合的實踐教學新模式。
4 結語
2015年6月國家新增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以實施國家安全戰略,加快網絡空間安全高層次人才培養。而公安技術一級學科下的網絡安全與執法本質上是一個由計算機學、電子信息學、法學和社會學等相關專業交叉而成的新專業,更強調技術和管理并重,過程和目的同構,有著獨特的培養模式特征、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并且在不斷兼容包并中發展創新。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具有強烈時代特征和緊迫性,我們依舊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胡軍,夏英,王國胤,于洪.科研優勢促進創新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實踐.計算機教育,2013.10.10(19).
[2] 寧濱.美國特色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的經驗與啟示.中國高校科技,2013.11.
[3] 丁烈云.質量、特色、創新,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驅動力.中國高等教育,2013.13.14.
[4] 周遠明,梅菲,劉凌云,徐元.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方案探索.人才培養改革,2013(28).
[5] 張俊.協同創新體系下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與對策.2014年網絡安全執法學科專業建設研討會論文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