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茂華
【摘要】一個國家的語言乃是這個國家的立國之本,特別是對于中國這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度來說。其語言底蘊之深厚,語言文化之博大更是不言而喻的。對于語言的學習則是從小開始的,這樣才能對其有著最本質,最深入骨髓的認識,才會對其有發自內心的熱愛之情。小學教育中語文的教學是極為重要的,怎樣讓孩子能在語文中初步了解語言,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讓他們更加熱愛語文無疑是小學語文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策略 興趣 認知
1.語言的重要性
一個國家的語言對于這個國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語言知識、底蘊都極其深厚的國家。中國的語言知識必須要從小進行培養,中國小學中語文教育的開設目的就是讓中國的孩子從小就能接受到中國語言的知識熏陶,讓小學生們從小就能對中國的語言有一個基本的系統認知,這樣對于他們以后的語言學習會是一個重要的基礎。從此可以看出小學語文教育在小學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說我們都要重視小學語文教育的方式方法,以達到語文教育最本質的目的。
2.小學語文教育策略的研究
2.1策略研究的依據及目的
在小學語文教育策略的研究中要明確以什么為依據才是教育的基礎,只有選擇出正確的理論依據才能讓我們所研究的課題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在這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是符合我們所要研究的課題所有條件的,綱要中的“ 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充分發揮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發展”,也正是本次語文教育策略研究所要解決的問題。
而在教育過程中則應該建立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的主動建構的教育思想。而教師則起著組織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景、會話、協作、意義建構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正確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意義建構出初步系統框架的目的。
2.2語文教育策略的完善
一個策略的研究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去完善,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才能不斷的發現其中的不足,此時需要我們不斷去解決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從而不斷的完善最初所制定的教育策略。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做到:一,深入分析研究目前小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現狀,探索出其中的不足與導致困難的原因。二,努力探索解決問題具體對策、方法和途徑。三,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根據所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同時對小學生語文學習質量要及時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以便能全方位地實施更有效的教育,提高教學工作的實效性。四,堅持學生在學習中全面發展的理念,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體驗豐富情感環境、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從而促進學生主動良好地發展,提升學習質量,促進老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2.3語文教育策略的主要研究內容、思路與方法
內容: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深入分析、研究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現狀的同時,側重于探索產生問題的原因,努力針對其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尋找出有效地解決辦法,提出科學合理,容易掌控操作,形式多樣,實用有效的小學語文教育策略的具方法、對策和途徑。
思路:一、.廣泛地調研、查找全面的資料,深入客觀地分析、研究小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現有狀況,探索出影響其充分發揮作用的關鍵問題與導致困難的原因。
二、.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深入分析、研究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現狀的同時,側重于探索產生問題的原因,努力針對其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尋找出有效地解決辦法,提出科學合理,容易掌控操作,形式多樣,實用有效的小學語文教育策略的具方法、對策和途徑。
三、針對性地選擇多所小學的各個年級,將所提出的具體對策、方法和途徑在實驗學校的各個年級進行具體應用實施,以對比驗證應用效果,發現問題應及時地修正,形成簡單有效的研究成果。
方法:由于此策略形成過程是一個實踐探索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的過程,因此主要以“行動研究法”和資料分析與經驗總結相結合的方法為主進行研究,而以調查法、理論綜合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多種研究方法為輔助研究方法,在實踐過程中要緊緊把握實驗研究的方向和目標,爭取得出最簡單且有實用價值的理論成果。
3.研究中的一項重要問題
小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但是需要有人去開發出他們的潛能。人雖然是一種高智慧的生物,但所有的行為都是直接或者間接按照自己意志去行動的。外界環境產生的影響(外界的壓迫或者一時的發憤)可能會迫使一個人去做一件事情,但是這種純被動的行為是無法持續太久的。只有有了內在的動力——興趣,這樣能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的高效。就好像一個人沒有吃飯的欲望,只是勉強的吧東西吃下去,這樣的只能夠引起自身的難受,只能夠得到相反的效果。而且,還對自身的健康不利,如果一個人自己愿意去互動的吃飯,這樣才能更好的去消化。教學與這是一樣的道路,要想把知識成功的灌輸給學生,而應該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獲取知識。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主要動力,或者說幾乎是唯一動力。 學習興趣,表現為積極愉快的學習傾向。由于內心的興致而專心致志,這樣往往會取得較好的效果。這種的效果可以增加對這門學科的自信心,最后達到良性循環。而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因此這就要靠教師有形和無形的力量來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和學習興趣。教學過程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掌握知識的活動過程。只有教師精心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設法誘發出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他們才能主動探索,進而獲取知識并逐漸產生興趣。
總結:
在中國對小學生語文知識的培養是要從小開始的,只有使他們在小的時候對中國的語言知識有了一定的認知,培養出一定的興趣才能使他們在這方面有一定的成績。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知識博大精深,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去傳承和發揚。小學語文教育是我們教育和培養小學生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其教育策略就顯得極其重要,在這一點上我們就要將小學語文教育策略做出最深刻最正確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劉珊,對小學教育的幾點看法[J]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5.03
[2]張健,論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J] 線狀書局 2014.12
[3]郭永峰,淺析小學生教育的現狀[J] 科學出版社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