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華


摘 要 文章從探究式教學對地理課程實施的意義與作用入手,闡述了課程探究式教學的設計原則,進而以農村初中——沙坪中學為例開展了地理探究式教學設計與實踐。實踐表明,通過探究式教學,能極大地激發農村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并能收到良好效果。
關鍵詞 農村初中 地理課程 探究式教學 實踐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5.063
Practice of Inquiry Teaching in the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ZHANG Qinghua
(Ling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aping Middle School, Yibin,Sichuan 64400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ignificance and role of inquiry teaching in geography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urse of inquiry teaching design principles, and in the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Shaping middle school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the geography inquiry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Practice shows that through exploratory teaching can greatly stimulate the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geography, broaden the student's field of horizon,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and get good effect.
Key words the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inquiry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e
探究式教學法最早由杜威提出,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調查研究、收集與處理信息、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以此來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方式。探究式教學法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
1 探究式教學的意義與作用
傳統的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主要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教師講課,占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順應素質教育要求,開展探究式教學,突出“以人為本”,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創新精神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促進教師職業能力提升,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在地理課程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既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知識的傳播者,又是探究的促進者、研討的合作者。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想,同時還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這就要求教師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教學組織與手段、職業素養等方面不斷提升,對教師整體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促進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職業能力的提高。
(2)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傳統的地理教學主要以授課式為主,全面、系統、準確,知識的傳授功能不可替代。但問題也凸現,學生對所學知識死記硬背、被動接受,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差。探究式教學法是“賦權增能”,倡導學生跨學科、多角度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最后得出結論。探究式教學這一過程積極推動教學的改革,教師在這一基礎上有利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與手段,從而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
(3)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式教學很大程度上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學習作用,學生全程參與了知識多角度、多層次的獲得過程,構建了新的地理知識獲得體系,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和鍛煉的機會,學生在中國地理區域的劃分、自然環境與資源、位置和范圍等方面帶著問題去學習,帶著問題去思考,會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
2 農村初中地理課程探究式教學的設計原則
(1)充分利用家鄉地理優勢,創設情境的原則。問題是探究式教學的載體與核心,設定需要解答的問題是探究式教學的出發點。任課教師應根據地理學科的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及教學內容,精心思考,提出難度適宜、邏輯合理的問題。在創設情境及考慮問題時,應充分利用家鄉地理優勢。因為鄉土地理環境是農村中學學生接觸最多的、最熟悉的地理素材和社會生活實際,具有直觀易接受的特點。因此,地理教師必須熟悉家鄉的地理,廣泛收集家鄉資料,拓寬自己的視野;其次,教師還應具備社會調查、野外考察的能力。
(2)喚醒問題意識,發掘自主探究潛能的原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探究式教學活動的開始。問題意識直接影響整個探究式教學過程,它激活同學們的思維,喚起同學們的探究欲望,引導同學們去自主探究。因此,在探究式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喚醒學生問題意識,發掘學生自主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應真誠對待學生回答的各種問題,其次要尊重和接納學生,讓學生大膽闡明自己的觀點、困惑與疑問。
(3)適時點撥,激情引趣參與體驗的原則。實驗探究是探究式教學的關鍵步驟。在以探究式為主導的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做到整體把控整個教學過程,積極引導學生激情參與,引人入境。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當學生發現不了問題、學生不教明白時、學生冷場時,教師要適時點撥,誘導探究的方向。
(4)面向全體學生,多種教學方式相互補充的原則。在探究式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一方面特別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播,教學的過程與方法;另一方面應結合學生實際,密切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體差異,充分發揮每一個同學的能動性,滿足不同情況學生發展的需要,使教學過程更能滿足其個性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多種手段、多種方式組織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動,達到教學方式互補,使教學具有實效性。
3 農村初中地理課程探究式教學設計的實踐
農村初中地理課程探究式教學的實踐整體流程如圖1。
圖1 探究式教學的實踐流程
(1)分析教學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地理教師應根據初中課程的知識、體系、結構,結合鄉土地理環境提出相應的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問題情境,先引導學生分析課程隱含的地理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間的關系,然后形成相應的地理問題。教學目標分析包括:每期地理學科整體目標分析,每個章節目標分析,每次堂課目標分析。這樣,有利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把握地理知識體系、要點。與此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新穎而富有懸念和啟發性的開場白,會緊緊扣住同學們的心弦,引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和積極探究的心理。如:講日界線時,可以進行:有對孿生姐妹,姐姐先出生,妹妹后出生,可是妹妹的歲數卻比姐姐大一歲,你知道這是為什么?
(2)積極引導學生探究,踴躍參與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將必備的知識進行簡要講解,隨即結合講解的知識提出探究式問題,將學生引入問題情境,并逐步引導學生去分析問題,找尋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最終解決提出問題,并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積極感受,踴躍參與體驗。如講季風氣候時,問學生我們這里冬季吹什么風(偏北風),夏季吹什么風(偏南風),我們這里的房子大部分坐什么向朝什么向(坐北朝南)。
(3)鼓勵學生積極討論,強調學生整體參與。探究式教學過程中,若創設的問題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積極鼓勵每個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看法、見解,鼓勵同學們間彼此互動,這樣可以激發出解決問題的靈感。與此同時,教師應盡可能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強調學生全面參與,包容同學們的不同看法與意見,耐心回答學生的提問,切不可使用有損學生人格的話語。如:都江堰的修建,除了李冰的修建方法外,你還可想到哪些方法?
(4)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做到適時小結。為提高和保障地理學科的教學質量,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應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同時提供蘊含豐富地理信息材料。在教學方式與手段方面,一是可以采用漫畫、圖表、數據;二是可以采用音像材料;三是可以采用多媒體等措施。在提供材料方面應滿足兩點:一是材料盡可能選用真實的事實材料,使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二是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有一定的針對性。另外,在每一節課堂教學中,當探究進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教師應根據同學們解決問題的情況適時小結,這樣課堂教學達到循序漸進的效果。
4 農村初中地理課程探究式教學實施的效果
4.1 教學效果分析
為驗證探究式學習在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的實驗效果,分別就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成績進行了對比,前測時間是2015年9月,后測時間為2015年12月,結果見表1、表2。
通過表1、表2成績統計結果顯示,實驗(下轉第188頁)(上接第132頁)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標準差、差異系數的差異較小,平均分都在54分左右,對地理的學習興趣不濃,效果不佳;實驗后,實驗班的平均成績高出對照班14.7分,標準差高于對照班7.17,差異系數小于對照班4.35。這說明:通過實驗,實驗班的成績有明顯的變化,達到了意想的結果。
4.2 學生對探究式教學的作用認識
為了解探究式教學對學生的影響,從學生的學習方式、實踐能力、收集與處理信息能力、參與合作意識、責任感與使命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情感體驗、激發學生探究意識等8個方面開展了調查,結果見表3。表3數據顯示:學生普遍對探究式教學的作用認識除培養了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為56.6%之外,其余肯定回答都在60%以,特別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分數較高,為89.7%。分析說明總體作用認識比較到位、全面,持認同感,達到了意想的結果。
5 結論
通過探究式教學的實踐,改變了農村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的方式,拓寬了學生視野,培養了學生愛家鄉、愛國家的意識以及地理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學習成績顯著提升,收到了滿意效果。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職業能力提升,教學水平與知識運用能力提高較大。
參考文獻
[1] 姜政.地理教學模式初探[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3(2).
[2] 劉文慧.新課程地理教學模式的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09(25).
[3] 黃曉明,湯標.新課改下傳統地理教學模式的運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1).
[4] 李春明.地理教學模式的選擇與應用[J].新課程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6).
[5] 胡唐明.中學地理“主題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實踐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3.11:21-22.
[6] 蔚東英.論可持續發展教育對中學地理教師的挑戰[J].教育探索,2004.11:135-136.
[7] 宋顥.中學地理課例研修課程的特點與構建[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