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倍佳 劉琴艷
【摘要】本文就水電站隧洞施工中產生塌方的原因、塌方的各種類型及隧洞塌方的處理措施做了一些分析研究。
【關鍵詞】水電站;隧洞塌方;處理措施
一、引言
該水電站輸水隧洞工程采用城門洞型無壓隧洞型式,頂拱為123。圓弧,縱坡為1/700。其開挖斷面為B×H=3.4×3.4m,成型斷面為B×H=2.8×2.8m,砼標號為C20。輸水隧洞全長7626m,其間穿越地形復雜多變的高山、溝谷及洼地。該地區屬典型喀斯特地形,河谷深切,以巖溶地貌為主,隧洞穿越地層主要為二疊統一石灰統中厚層可溶性灰巖,其間夾有礫巖、頁巖、砂巖、泥巖、煤層,且該地區多雨,地下水豐富,地質條件相對復雜。隧洞開挖過程中共遇到一處洞口大體積滑塌、三處大型溶洞、七處冒頂塌方、200m長強風化煤層、90m長沙土層,已造成洞線三處改線,報廢已成型隧洞230m。
二、隧洞施工中產生塌方的原因
(一)不良地質原因
不良地質主要包括沙土層,煤矸石層、風化變質巖體、裂隙發育巖體、崩塌巖堆地區、斷層帶、溶洞、滑坡、泥石流、膨脹性地層等,當隧洞從這些巖體中通過時,如稍有疏忽,就可能發生大塌方。
(二)施工不當原因
在軟弱、破碎、偏壓、淺埋等地層中施工隧洞時根據實際需要采用超前錨桿等預支護加固,增強圍巖自穩能力。開挖鉆爆按照“短進尺、多循環、弱爆破、少擾動、早封閉、強支護”原則施工,每排炮后及時進行錨桿、噴砼、掛網、鋼支撐加強支護,形成柔性封閉環,限制早期圍巖變形過大。針對具體情況,采用同分部開挖方法,減少次開挖支護跨度,利于成洞穩定。成洞后,除按設計圖紙要求及時埋設各種觀測儀器外,初期通過加密觀測、勤量測及時反饋信息,當發現圍巖變形速率過大,及時進行砼襯砌。施工中若沒有按以上要求進行塌方是很難避免的。爆破參數不正確,周邊眼裝藥量過大,爆破后的不正確找頂,極易引起圍巖頂部承載網的整個失穩而塌方。施工中該架設鋼支撐的地段沒有架設或者即是架設了但間距過大,錨桿長度不夠,數量不足,角度不對,該掛設鋼筋網的地方沒掛網,噴混凝土厚度不夠,尤其用模注混凝土代替噴混凝土,對圍巖裂隙不能充填,甚至不能保證和開挖面密貼,也就不能加強圍巖強度。形不成噴層和地層共同作用,隨著爆破所產生動荷載的作用,會造成后部塌方。洞口段一般巖層較差,而且常伴有偏壓。因此,如果施工方法不當,極易造成塌方,一旦塌方,處理將非常困難。
(三)地壓原因
偏壓和滑坡在隧道洞口段易造成塌方,塑性地壓引起隧道擠出性破壞也時有發生,高地應力區的完整堅硬巖體常發生巖爆等現象。
(四)地下水原因
地下水會使軟化系數大的巖石強度降低,造成結構面的抗剪強度減弱。若遇斷層,更易發生涌水而導致塌方。
三、隧洞塌方的各種類型
(一)洞內小范圍局部塌方落石
Ⅲ類及Ⅲ類以上的硬巖中洞室開挖后,不穩定結構體面的摩擦力向洞內滑移而發生塌方,這種塌方規模較小,一般塌方高度在0.3m-1.5m,多發生在拱部,有時也出現在側壁。預防這類塌方一般采用爆后及時進行局部錨噴混凝土,一般錨桿長度不小于3m,噴混凝土厚度在8cm-10cm。
(二)特殊地質結構塌方
水電站主要為溶洞偏壓產生的塌方,此類塌方預防可采用超前支護同時用雙側壁法、中壁法等保證偏壓隧洞不塌方。
(三)洞口大變形的塌方
隧洞口段極易發生洞頂地表開裂、變形或下沉,坍塌通頂。洞口段施工注意減少爆破振動影響,及時進行錨噴加固、排水處理等是預防洞口大型滑塌的主要措施。
四、隧洞塌方的處理措施
(一)洞內強風化帶、斷層、破碎帶、裂隙發育段塌方處理
強風化帶、斷層、破碎帶、裂隙發育段在施工中所遇較多。處理措施有:爆破前在頂拱段打超前錨桿(深度3m;水平夾角60。;Φ25螺紋鋼)4-8根;爆破應遵循“短進尺、小藥量、弱爆破、快支護、勤觀測”的原則,盡量減小振動對穩定的影響;待相鄰段穩定后,以短進尺清渣;清除危石后立即施噴混凝土,爆后若發現巖石裂隙發育,及時進行噴護;對塌空部位及時進行漿砌石回填,防止巖石變形后出現大量坍塌;若破碎帶、斷層嚴重地質情況,兩側或頂拱局部出現采用砌石、圍木等方式支撐;全斷面出現則采用槽鋼、木材聯合支撐,槽鋼支撐間距lm-1.5m,頂部必須以巖石結合緊密,不能留有空隙;循序漸進、往前施工。
(二)大方量塌方或冒頂處理
隧洞掘進中若遇到一些強風化帶、斷層、破碎帶、裂隙發育等地質條件較差段時,在圍巖變形前一定要及時進行臨時支護,防止出現大量塌方甚至冒頂,造成大的損失。但由于該地區多雨,暴雨季節給工程造成了巨大破壞,隧洞掘進中三處相距出現冒頂,一處冒頂發展成長20m、寬4m天窗。冒頂處理費用相對較高,其處理方法如下:對已冒頂部位暫不出渣,避免出現更大量塌方;人工清開洞底兩側,用工字鋼做拱架支護;拱架頂部每隔10cm打入長lm錨桿(Φ25螺紋鋼,一頭削尖);出渣推進50cm后再安設工字鋼拱架鋼支撐,并縱向連接,上下與錨桿、管棚焊接形成為一完整受力體;推進4m后作鋼筋砼襯砌;襯砌好洞段頂部若有空洞,做緩沖層處理;進行監控量測;循序漸進,循環推進。
(三)洞內溶洞的處治方法
作業區上游隧洞開挖至170m處遇一大型溶洞(長28m、寬22m、深20m),下游隧洞開挖至300m處遇一大型溶洞(長88m、寬30m、中部有一深達30m、長20m溶槽)。處理辦法有:清除溶洞內充填物和懸吊鐘乳;沿洞周打錨桿,布設鋼筋網,噴混凝土;設置量測點,加強變形監測;排水降壓,開挖平導進行排水,由平導向正洞方向打放水孔,加速排水;上游隧洞所遇溶洞穩定性差,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分層回填至隧洞底部高程,在隧洞兩側存在大量爆破棄渣,按隧洞襯砌型式做鋼筋砼。為防止石頭落下,鋼筋砼做好后頂部堆1.5m棄渣做緩沖層。下游隧洞所遇溶洞穩定性很好,盡量不破壞原有溶洞構造,清除多年堆積物后作鋼筋砼明涵通過。為加快進度,在溶槽位置作鋼架橋機械、人員通過,隧洞繼續掘進。以后拆除鋼架橋作鋼筋砼橋型基礎,采取梁跨的措施,橫梁和支墩支托縱梁,縱梁上再作隧洞邊墻,縱梁采用鋼筋混凝土板梁以支撐邊墻,板梁分別置于懸臂橫梁上,懸臂的固定端埋入鋼筋,增加穩定。
五、結束語
塌方對于隧洞施工危害嚴重,塌方往往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因此在預防及治理塌方時要對以上的方法綜合運用,確保施工安全,將塌方危害降至最低。目前該隧洞已通水,經業主、設計、地質、施工等單位的聯合驗收,基本達到預期目的,能夠保證工程的安全運行。
參考文獻:
[1]楊明.淺談小型水利水電工程隧洞塌方處理 [J]甘肅農業,2013.9
[2]張小明.水工隧洞襯砌結構的缺陷檢測及穩定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