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在學習的路上,有成功,也有失敗.在數學學習的前進路途中,正確與錯誤也是并肩同行的.知識能力再強的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時也不可能不出現任何錯誤.既然錯題的出現在所難免,我們便不應當去逃避和畏懼,而是需要轉變思路,化被動為主動,從之前遇到錯題就灰心,轉變為從錯題當中主動挖掘價值,并將之運用到數學學習效果強化的過程當中去.本文就是以此為立足點,站在一個全新的視角上,另辟蹊徑去看待初中數學當中出現的錯題,為教師們的教學提供另一個思路,也為學生們的學習尋找另一個入口.
一、借助知識性錯誤,彌補學習漏洞
在導致錯題出現的眾多錯誤類型當中,知識性錯誤是最為“接地氣兒”的一種,這類錯誤主要是由于學生們對于基本知識內容的理解出現了偏差,或是對題目當中所給出的條件產生了遺漏或誤判而產生的.因此,透過知識性錯誤,教師們常常能夠非常直觀地發現學生目前的知識漏洞,進而有的放矢地對之進行及時的彌補與完善.
例如,在一次分式運算的課堂練習中,一名學生在計算2x+2-2x-2時,出現了一個十分明顯的錯誤,將原式化簡為2(x-2)-2(x+2)=2x-4-2x-4=-8進行計算.表面看來,這個錯誤出現得非常不應該,甚至有些可笑,但我卻抓住了這個錯誤背后的知識性原因:學生混淆了分式運算與解分式方程這兩個內容.于是,我沿著這道錯題的方向,請學生們繼續求解方程2x+2-2x-2=A.如此一來,學生們借助一個看似荒唐的知識性錯誤,再次區分了彼此相近的兩個數學內容,并重新明確了兩種問題的解答方式.
知識性錯誤是一種基礎性錯誤,也是教師和學生絕不可以忽略的錯誤.正如建造大樓需要先打好地基一樣,想要將初中數學學得好、學得透、學得活,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要將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內容掌握好,并在解答具體問題時,將已知條件吃透.只有在這個堅實的基礎上,方能繼續調動思維與方法,對數學內容進行深層次探究.
二、借助邏輯性錯誤,強化應變能力
基礎知識掌握得非常扎實,解答基本問題從不丟分,但面對復雜問題時便會手足無措,無從下手,然后出現錯誤——這是很多初中學生在數學解題過程當中所出現的現象.對于這種錯誤,我們將之界定為邏輯性錯誤.也就是說,當這一類錯誤出現時,原因并不在于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理解不到位,而是在于數學邏輯不夠清晰,面對復雜問題時,有效處理的能力不強.
例如,在完成了四邊形內容的教學后,我請學生們解答如下問題:如圖1,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上的一個動點且不與C、D重合.以CG為邊在ABCD外作正方形CEFG,連接BG、DE,請判斷線段BG與DE的長度關系及所在直線的位置關系.將圖1中的正方形CEFG繞點C旋轉任意角度至圖2、3位置,上述結論是否成立?若將原題中的正方形改為矩形,且AB=a,BC=b,CE=kb(a≠b,k>0),上述結論是否繼續成立?這道題從條件的變化到思維的轉換都是比較復雜的,很多學生手忙腳亂無法解答.經過耐心分析,大家意識到以轉化思想、運動變化思想與動靜結合思想來安排邏輯的重要性,以此為據應對復雜局面,在運動變化中尋求不變.
由此可見,將基礎知識掌握到位了,也并不能保證,學生們可以以之來處理好初中數學當中的所有問題.特別是對于較為復雜的數學問題時,對于學生邏輯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學生們要首先做到不慌張,調動所學知識,快速清晰地整理好思維邏輯予以解答.這才是數學當中所需要的應變能力,也是這類錯題給我們的啟示.
三、借助策略性錯誤,開拓思維路徑
很多時候,作者總會將解答數學問題比喻成一場戰役.因為,如同取得戰役的勝利需要采取正確的戰略戰術一樣,想要完美地解答一個數學問題,也需要選擇一個最優的思維策略.有的學生之所以會出現解題錯誤,并不是知識辨別不足,也沒有邏輯混亂不清,而是由于解題策略選擇不當.
例如,在三角形的習題中,出現過這樣一個問題:如圖,AD和AE分別是△ABC的內、外角平分線,∠ACB-∠B=90°.求證:AD=AE.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很多學生非常猶豫,不知道怎樣解才最好.這就是典型的策略性錯誤的表現.一般來講,我們的思維過程是:怎樣證明AD=AE?證明兩邊相等有何方法?哪種方法最好?而若是能夠結合本題所給出的已知條件來思考,便能夠找到具有功能性與特殊性的思維策略:嘗試等角對等邊,并將已知條件轉化為角的關系式進行計算.
解題策略對于數學問題的準確解答來講影響重大.一旦出現策略性錯誤,輕則造成學生在問題思考過程中的時間浪費,舍近求遠,并在這個迂回的同時出現運算錯誤,重則直接導致問題無法求解.策略性錯誤的出現,也為初中師生們敲響了警鐘,這個時期的數學學習,不僅要著眼于具體的知識內容,還應當在必要的時候,站在更高的教學視野上,從方法的高度進行總結,并以之開拓思維路徑,靈活數學解題.
通過上文的論述不難發現,準確挖掘錯題中所蘊含的教學價值之關鍵,在于對錯誤類型進行清晰地區分,進而針對不同類型的錯誤進行分析,對應實現不同的教學深化效果.由于錯題出現在學生初步完成知識學習的基礎之上,因此,這些錯誤往往具有較高的含金量,能夠反映出學生們在當前形成的知識體系當中所存在的薄弱之處.抓住了錯題之中所體現出的知識能力漏洞,也就是找到了下一步深化教學的有效切入點.這種指引作用,就是數學錯題背后最大的價值.